林敏华(福建省永春县南阳学校)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能够调整教学方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初中美术教师要贯彻落实政策的要求,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参与度,美术教师要重视手工课程的开展,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手工创作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借助手工创作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从中得到锻炼感受美术学科的魅力和价值,同时对手工创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手工创作不失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从目前初中美术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一是手工创作本身所需的时间较久,然而初中美术的教学时间较有限,难以用很长的时间开展手工创作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单一化的课程安排。二是有些教师对手工创作教学方法了解不深,对于如何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手工创作难以安排。三是在创作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注重成品的优良,而忽视了创造过程本身的体验和意义,就会使教学的意义大打折扣,而且可能适得其反,让学生失去了发挥思维的激情和热情。有些学生甚至投机取巧,达到表面要求而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和独特性,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手工创作可以提高学生对美学的敏感性,让他们更有眼光和品位,从而对美感和艺术品的鉴赏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手工创作需要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创作过程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手工创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共同创作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通过手工创作,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作品,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手工创作需要学生对所创作的对象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信息进行表现。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手工创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学生需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手工创作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完成每一个步骤。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减少学生分心和粗心导致的错误。手工创作常常需要学生与同伴一起完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核心素养下手工创作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手工创作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成品制作,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过程的体验和情感的沟通,并且给予学生足够的创造空间和时间。第二,手工创作不是一种机械制作,每个学生在创作时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风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第三,手工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思考和表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思维表达方面的训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第四,手工创作需要使用一定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应该注意材料和工具的选用安全,同时注意环保问题,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和处理材料和工具。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手工创作,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关键是要创造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学生提高素质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而美术课程的开展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其中,手工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手工课程中学生能够开展实践操作,践行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组织手工课程要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同时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入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手工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推动学生素养的提升。
比如,初中美术湘美版教材,八年级上册课本第6 课《公益招贴设计》,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环境污染、战争与和平等系列图片,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震撼,接着呈现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的艺术创作毕加索与和平鸽,引出课题“公益招贴设计”,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公益招贴画,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问题,以福田繁雄反战主题招贴《和平》为例展开分析,鼓励学生勇于发言,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归纳总结招贴构成要素和特点以及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保护动物为主题进行招贴设计,要求主题鲜明主体图形突出,色彩醒目具有感染力,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困境,从而高效地完成招贴设计,在学生完成手工作品后,教师要进行收集整理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并邀请学生讲述招贴的创意,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新时期下,初中美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课堂模式的优化调整,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为手工创作课程增添色彩,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而在素质教育的形势背景下,教师要敢于打破以往教学观念的束缚,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创新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重视手工课程的开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创作的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比如,初中美术湘美版教材,九年级下册课本第2 课《用雕塑记录时光》,班级中部分学生去“陶吧”拉过胚,其余学生只玩过橡皮泥,没有进行过任何人物泥塑的学习和训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优化课堂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头部特征进行泥塑创作。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现场快速而简洁地进行示范,让学生模仿着老师的步骤做一个带脖子能够立起来的头部形状,接着展示一件不生动的人头像雕塑,让学生参与“改造”过程,将不生动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从中了解掌握了五官的制作步骤和技法,接着给予学生时间开展创作,教师可以提供雕塑作品给学生参考,为学生指引方向。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积极开展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小组合作在手工创作中的应用,能够带给学生新颖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动沟通并动手实践,在课余时间会延续这种方式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手工创作中挖掘自身的潜能,能够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且学生在小组内互动沟通,在思维的碰撞中能够激发创作灵感,有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比如,初中美术湘美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课本第3 课《画故事》,在课堂学习中借助多媒体呈现作品《老鼠娶亲》,对比赏析《老鼠娶亲》年画和动画视频,并设计问题“这幅画给我们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沟通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画故事的基本要素,接着呈现提前准备好的文字故事《岳母刺字》,引导学生分析该故事情节,确定画面故事构成要素,提炼故事的高潮准备作画,带领学生梳理画故事的步骤。在此基础上分发提前打印好的文学故事给每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故事情节的高潮或矛盾焦点,并确定画面元素安排组织画面,鼓励大胆创意,表现手法不限,可用卡通的形式表现,可用单色也可用色彩画表现,在学生完成创作后进行集中展示,引导学生看故事猜故事,活跃课堂氛围。
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手工创作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互动沟通中让学生获得灵感,在脑海中构思作品,接着开展动手实践,挖掘学生的潜能。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美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并采取鼓励式的教育,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
比如,初中美术湘美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课本第7 课《我喜爱的书》,在章节内容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封面设计。课程内容将书籍封面设计的学习与装饰学生自己喜爱的书籍相结合,引导学生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但是,多数学生缺乏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路,教师在开展手工创作课堂时要关注学生这一情况。在课堂学习中播放书籍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观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书籍的制作过程,分辨出制作书籍的最后工序名称,接着呈现不同封面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从中归纳总结封面设计的三要素,即文字、图形、色彩,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好看的封面?”在教师的带领下归纳总结封面设计步骤,接着给予学生时间开展自主创作,让学生选择喜爱的书并为其设计封面,应用课上所学内容完成封面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手工课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结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形式,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手工创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品鉴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