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阅读魅力,培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3-08-19 13:43
学苑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核心课文小学生

孟 雪

(河北省黄骅市官庄乡孔韩庄中心校,河北 黄骅 061100)

语文作为综合类学科,其知识内涵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关联度最高,而阅读又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承载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任务。随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的学科比重逐渐提高,语文阅读更加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此,让学生形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

一、语文阅读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

语文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品质和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社会要求的,其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培养和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具体到每个素养来进行开展。具体分析如下: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主要要求学生能通过对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掌握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以及运用规律,达到能熟练识写汉字、组词造句等要求。而阅读是语言的输入过程,当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信息经过大脑思维的处理之后,成为自己的语言结构并被运用,因此,阅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语文素养的能力来源。

(二)思维培养与提高

思维培养与提高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对所阅读的文本能通过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看法,具体如:能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做出总结和概括,并通过想象形成一个新的思维认知,从而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使得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这些都是需要通过阅读来培养的。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属于一种文学,通过阅读对文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原有文学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素养的具体体现。在对语文文学的阅读过程中,透过字里行间去发现文字和人物的美、去感受作者情感的美,并结合自身的语言创作出更多的美,从而能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从语文教材的特点可以看出,语文承载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无限传承的重任,这关乎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教师通过语文教学将传统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进行渗透,学生通过学习和阅读积累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与精髓,从而提升当代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在小学教育阶段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新改版之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阅读为要”。小学语文教学的四大法宝为阅读、熏陶、积累、运用,可见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注重课堂引领,点燃学生的阅读欲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爱读,并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开展阅读教学:

1.重视文本词句,开展阅读教学

由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重要媒介,而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就需要从语文的基础抓起,即文本语句。用大语文思维理解,学生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有很大不同,在特定的汉语言环境下,小学生都能听明白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汉语,但是当汉语语言以书面形式呈现的时候,学生就会被书面文字的特殊用法以及结构难住,无法正确且快速地理解。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从语文的基础知识抓起,重视文本字、词、句的运用,具体在阅读中可以对疑难词组的含义理解和书面表达时对基础语法的运用进行长时间的积累,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不仅采用了直白叙述进行书面表达,而且还采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如果小学生在阅读时不认识这些修辞手法,就很难对句子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影响对通篇文章的理解。例如,在阅读教学《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时,把风比喻成会演奏手风琴的音乐家,把树叶比喻成会唱各种歌曲的歌手;把雨水也比喻成了音乐家,并且还会演奏打击乐;把动物比喻成了歌手,小鸟、蝈蝈这些小动物都会唱自己擅长的歌曲。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让阅读别有一番滋味,同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奠定了书面表达的基础。

2.深挖教材内涵,拓展阅读教学

新语文教材体现了丰富的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其中对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每篇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词、修辞手法等,因此我们要发挥课本教材的素养培养作用,根据教材需要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环节。例如,在阅读教学《不懂就要问》这篇文章时,可以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作为教学的导入部分,然后教师以示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主画出生字词,并组织“最强识字大脑”的比赛来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情况。最后,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语言能力的建构,可以让学生对生字词进行造句,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3.巧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数字化已经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并且在阅读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因为,小学语文课文有的情境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认知水平较低,无法理解文章中呈现出来的社会背景,无法想象出文章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无法对通篇文章进行准确判断,这都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而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信息技术呈现出来的生动、形象的画面,还有美妙动听的、和文字结合的音乐,都能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般的阅读体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例如,在阅读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学生通过阅读和书本上的插图只能形成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八国联军侵华时火烧圆明园的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并把没有被破坏之前的圆明园的原貌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给学生带来我国宏伟建筑的审美视觉冲击的基础上,引起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这一事件的深思,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4.通过角色扮演,延伸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满足趣味性和自主性的特点,通过角色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对一些具有寓意深刻的文本阅读,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主人公的角色,去感受当时的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寓意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并引导学生找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然后根据已知的信息让学生扮演曹冲的角色,模拟曹冲称象的场景,去观察不同的学生是怎样扮演好曹冲这一角色的,然后判断出学生对这一文章自主阅读之后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阅读教学策略,以此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5.融合生活元素,强化阅读教学

“教育源于生活”是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强化阅读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语文学科来融合生活元素,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深学生对周围生活环境的了解,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亲切感,并学会能与大自然、社会和谐相处。要想达到这样的融合效果,就需要从语文课堂实践课入手。首先,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有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生活实践课。其次,在生活实践课上教师要发挥观察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适宜的时机给学生传递和阅读相关的知识,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最后,根据学校课时安排要求适当增加实践活动课程次数,只有让小学生经常能体验到生活实践与阅读之间的关系,才能发挥阅读实践课程的最大效用。例如,在阅读教学《江畔独步寻花》这篇古诗时,当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花满溪”“压枝低”的大自然景象,想象蝴蝶跳舞、娇莺啼叫的美好场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利用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

1.用“1+X”式拓展阅读,打开阅读空间

“1+X”式阅读中的“1”是指课本中的课文,“X”是指与本课文相关的类文。当阅读课本上的范文时,必须要求学生进行精读,在读类文时可以泛读,泛读的类文越多越好。因为读类文虽然不算是精读,但是当读得多了积累就多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就越多,从而阅读水平也会提高。同时,通过泛读类文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本范文的理解。例如,在阅读教学《池子与河流》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作者,然后要求学生拓展阅读《克雷洛夫寓言》,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展开阅读,让学生感悟寓言故事的写作特点,丰富学生的阅读空间。

2.从碎片化阅读到整体阅读,提升阅读难度

处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对整本书开展阅读。因为单纯的通过教材课文碎片化的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并且碎片化的阅读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整体阅读的满足感,所以从碎片化阅读过渡到整体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例如,在阅读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这篇文章时,通过学生精读、教师讲解、对课文的分析等环节,学生感受到了主人公的探险之旅的难,体会到了文章中表达的复杂内涵。小学生相对中学生来说,课余时间更丰富,在这一时间段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是最佳时机。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能力逐渐增加学生的阅读难度,所以在读完课本上的《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等世界名著,还可以给学生推荐具有科幻色彩的《流浪地球》《三体》等,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培养语文阅读素养。

(三)渗透文化内涵,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学生阅读的知识面越宽,积累的知识越多,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越有利。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将其进行渗透。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中的教育价值不可言喻。在教育改革之后,随着语文学科比重的加大,小学语文课本上文言文的占比也相对增加,如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逐渐形成阅读——理解——感悟——背诵——应用这一完整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背诵和理解古诗词和古文言文、关注历史伟人、阅读历史故事等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从而构建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形成文化素养。例如,在背诵《静夜思》这首诗时,诗中将明月照在地上的光比作寒霜,可见李白一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心情,并道出每当中秋佳节就会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伤,体现了古人用文字表达思乡情感的汉语言文化。再如,在阅读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可将文章的创作背景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文章中将周恩来在耳听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被欺凌却无处说理,只敢怒而不敢言的事件讲明,从而领悟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意思,进而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透漏出了周恩来浓烈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将来成才之后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起到了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培养。

三、结语

“阅读,是长期的事业。”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创新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教学中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体现出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对培养方法做出全面分析和设计,把阅读教学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才能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核心课文小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