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轩 李洪俊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在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解上,立足自身优势,明确其不同于综合大学英语专业的特色发展方向。围绕“强本色、创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设计为抓手的立体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六双”育人机制,即:课程+素质拓展;“三专一证”(专才、专赛)+“三课”(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四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专项技能证书、教师资格证和学生的英语等级证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参赛能力。通过以上举措和措施创新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突出专业特色。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根据不同类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实际情况,构建“强本色、创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特色教学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质和技能要求。
“强本色、创特色”是英语专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英语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英语翻译人才、向外国学生和社会输送合格的英语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部分高校出现了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所开设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教学方式方法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对于英语专业而言,教学方法和模式僵化,教学内容陈旧,创新能力不强。因此,要想促进本科英语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在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强本色、创特色”是指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扎实功底、精湛技能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
“强本色、创特色”是提高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新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本科英语专业教学中应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为“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适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科间融合,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同时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质量水平。深化“产教融合”理念,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本色、创特色体系构建将体现新时代对英语专业提出的更高要求: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需求;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经验。
“强本色、创特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英语专业改革与创新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将素质教育贯穿到英语专业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强本色、创特色”体系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在不同领域发现自身优点并发挥长处以促进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缺点并加以改正。因此,要充分发挥英语专业“强本色、创特色”体系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依据学校办学特色,确立并实施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英语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强本色、创特色”发展路径就是以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强化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从“强素养”“强技能”“创特色”三个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第一,培育和弘扬校园文化精神。通过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三大途径,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着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依托校内英语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完善英语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利用校内多媒体、网络等资源平台定期开展系列知识竞赛。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将校园内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局面。
第二,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构建“课内+课外+行业协会”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与社会资源合作、加强校际间合作。充分利用课堂内外资源增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强化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突出应用型特色;在专业课堂上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外派培训或聘请业内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另一方面通过对外交流合作向国内外知名大学和企业购买相关课程资源来满足专业教师对课程体系更新和课程建设的需求;通过产学研结合(为企业培养紧缺人才)来解决师资队伍相对薄弱问题;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指导(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来弥补学科方向设置上的不足和断层。
第四,围绕“强本色、创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科研引领教学;通过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校优质资源向人才培养方案中投入。我校英语专业在教学改革中以“强本色、创特色”为目标方向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探索出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办学定位的具体体现。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在新形势下,面对各类英语竞赛日益增多,如何正确理解英语专业“强本色、创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及内涵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确立“强本色、创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通过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设计为抓手的立体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及实践能力培养,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突出专业特色发展。从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强本色、创特色”人才培养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要进行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目前国内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足;二是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简单;三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四是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在新时期要坚持“强本色、创特色”发展道路,寻求创新发展之路。教师要立足于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等科研活动,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与水平;要加强对学生培养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创新,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创新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发挥教师的实践指导作用。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理论基础和业务能力,还需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相关知识。其次,要有很好的英语语言实践能力,既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指导学生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再次,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不仅要具有较好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还要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并且能够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最后,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将自己对教学的理解与心得分享给学生。
为了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师难进、管理难留、待遇难提”等问题,南京审计大学(以下简称“审计大学”)在2012年开展了一次全员参与、广泛参与的青年教师座谈会,从调查中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引进人才难”问题、“激励机制不合理”问题、“知识更新慢”问题等。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一条就是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一是解决人才引进难问题。学校要从待遇、事业编制上给予倾斜;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三是通过项目培养教师能力和素质:四是对青年教师实行职称评审倾斜政策;五是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这几方面都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强本色、创特色”对青年教师来说更多时候体现在师德和教学上。由于英语专业所面对的对象比较特殊群体——大学生在学习英语专业之前往往没有任何相关知识储备和基础知识储备且缺乏扎实语言基本功的锻炼;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他们在学习上相对其他学生更具有优势但同时也更容易产生浮躁情绪而难以静下心来认真钻研学习理论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知识。所以需要通过一些措施来引导青年教师端正教学态度、调整心态并努力钻研业务知识:一是不断提升教学技巧;二是加强与学生沟通以了解学生需求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要不断优化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线,强调课程体系的层次性与实用性。同时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创新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强化专业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在人才培养中,英语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进行科研活动,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场地、人力资源和信息等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校企合作对促进校企之间互动交流,建立稳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办学层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为适应市场对应用型英语人才需求的变化,加强校企合作成为各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及主动性;可以激发学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创新与发展能力。
共建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依托“政校行企”四方合作平台,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导向的“3+1”“2+2+2”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包含专业能力培养体系、社会服务能力培养体系及职业发展规划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其中,“3+1+2”和“2+2”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两年在校内学习阶段就安排在企业进行实习或实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及实训环节;“1+1+2”模式为学生在校期间一年在企业进行实习或实训,一年后两年回到学校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等工作。另外,根据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还可实行分段式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强本色、创特色”为目标,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积极将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与英语专业相结合,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之中。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外语人才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走出一条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