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凤珍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有效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从而使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为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新课标的实施,也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然会面临很多难题和困境。因此,本文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困境及改进对策进行详细分析,立足实际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做好教学工作,落实新课标要求,提供支持和帮助。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都积极转变原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实际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使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显着提升。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的设计理念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对实践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深入探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方案,从而充分满足新课标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使小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其多元化学习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通过应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小学生创造更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对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能够起到全面培养的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不仅是小学教育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着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对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以及终身发展,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如何使小学生更全面、更透彻地认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增强语文理解能力和语文建构能力,促进社会性思维发展,完善文学感知能力等等,都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目前,新课标已实施了一段时间,通过实践总结发现,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困境,教师应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得到有效升华,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显着提升。
多媒体教学应用不正确,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多媒体设备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方式新颖,而且能够应用视频等素材来辅助教学,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喜欢应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造成了滥用多媒体的现象。部分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过度依赖多媒体设备,进而忽视了其他教学因素和教学技巧,使得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得到有效维持,教学效果自然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师生沟通不通畅,小学生对语文缺乏学习兴趣
师生之间能够通畅地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师生沟通存在障碍,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互联网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小学生能够轻松接触大量的新鲜事物和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思想意识、思维视野等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小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越加明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此提高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就对师生沟通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对于小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情况认识和了解不足,造成了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影响了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与现实生活充分联系,教学效果不佳
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日常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语文元素,同时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的,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大量的日常生活问题。所以,将语文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充分联系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够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为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也能够有效强化语文实践价值,对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这也是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除此之外,结合现实生活的语文教学,更能够激发小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但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充分联系起来,导致两者互相分离、割裂,语文知识没有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结合,这就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缺少生活化元素的语文教学,也使语文知识看起来更加抽象,使得小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自然也不够理想。
过度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个别能力,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
由于新课标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培养目标,导致教师对新课标形成了过度解读,就是认为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小学生成长为优秀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传授小学生基础文学知识,更对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情怀等方面进行着重培养。在多方面压力的作用下,导致教学工作的重点发生偏移,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即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部分教师过度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个别能力,如写作能力,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帮助小学生练习写作技巧,却忽视了整体大局,没有帮助小学生筑牢语文基础。小学生对基础语文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对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差,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掌握了写作技巧,也无法提高写作水平。而基础不牢固,小学生怎么能学好更高深的语文知识呢?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度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小能力,不仅不会让小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人才,还会让语文教学变得低质无效,严重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也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有效改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形成充分的认识,不能着眼于某一个小层面开展教学活动,而是要从培养小学生文化内涵,促进小学生语文修养综合发展的角度,从整体层面,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完成育人目标,帮助小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科学选择运用多媒体的时间,灵活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的快速发展,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会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旨在利用多媒体材料的优势,达到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快速导入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够直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电子课件开展讲解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备课的压力,同时也能够为教师开展常规教学提供便利。但是,多媒体教学方法并不是万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缺点形成正确的认识,既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也要重视保留传统教学中的优质元素,从而有效优化课堂,使教学效果得到显着提升。
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应用多媒体的时间和时机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有效解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显着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形象向小学生展示出来,从而引导小学生对文章内容加强认识,形成更具体的印象。除此之外,在课前教师还可以利用短视频对小学生进行科普性讲解,让小学生充分了解小蝌蚪与青蛙的关系,明白小蝌蚪长大后便会变成青蛙,更能直观地了解蝌蚪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从而为后续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师生关系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在解决这一困境,教师必须与小学生加强交流,增进互动,从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优化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小学生的特长、喜爱的事物等等,还要对小学生的思考方式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在设计教学方案,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尽量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及学习需求的方式,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更贴合小学生的心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小学语文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教态从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方面,表现出愉悦、轻松、和蔼可亲等正面情绪,从而让小学生感受到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打破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隔阂,为促进师生互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开展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将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充分联系起来,开展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解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有效策略。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认识能力、理解能力等等,都较为薄弱,因此学习语文知识的难度是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获得更好的语文教学质量,教师不能只给小学生讲解文章,更要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如阅读和写作能力、语言理解和建构能力等等,只有使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才能够使小学生真正牢固地掌握语文知识,显着提升语文成绩,同时人文情怀及文学素养等方面,也能够得到显着提高。而要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基于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着手,将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充分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究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背景后的语文知识,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应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式,还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得到显着提高,这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小学生对古诗中的意境增强体验和感悟。如,在讲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由于使用了夸张的描写手法,小学生很难通过想象理解诗句中的意境。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作为教学素材,下雨的时候,有瓢泼大雨,也有绵绵细雨,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下雨现象,引导小学生展开联想。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提问:“同学们,下雨时,水是哪里来的呢?”此时小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是从天上来的。”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小学生思考,下雨时根本无法看到雨水是从哪片云彩上落下来的,而诗人在观看庐山瀑布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感觉,因为庐山瀑布太高大、太磅礴,诗人看着这样大气磅礴的庐山瀑布,感受瀑布中的水就像是从银河中落下来的一样。通过结合生活经验的教学方法,既能够增强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小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对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建立教学全局观,对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培养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注意对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突破教学的局限性,注意突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既要满足小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还要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不能着眼于某一个层面,必须树立全局性的教学观念,结合小学生的发展阶段,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有效培养。
例如,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就要注意将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在强化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小学生语言理解和建构能力的显着提高,最终达到使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仍以《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为例,在学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给小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小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小蝌蚪找到妈妈之后会发生什么?让小学生结合课文进行续写,从而有效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对小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有效锻炼,为显着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注意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学工作的核心,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小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教学让,小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有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使小学生能够得到长足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也能获得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