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军老师
谁曾想过在烟雨中,与你相遇?
一把雨伞,一袭轻衣。
清晨的石湾古镇里,我徜徉在艺术的世界里,眼神里在寻觅……是谁素手捏泥、拉坯、制釉?是谁进窑、出窑,一气呵成?我思忖,一块块来自大地的泥土,一团团来自干柴的烈火,泥与火是如何结合成精品?一座座鳞次栉比的炉窑,一个个精美绝伦的瓷器,窑与瓷又是如何相濡以沫,成就自我呢?
炉火熏染千年,匠心传承浮生,千年古镇,古窑仍旧于此。烟雨中,我带着几分缱绻的期待前往南风古灶。我终于见到你的模样……
迎着淅沥的雨,跟着导航来到了检票口,我了解了这座古灶。南风古灶是一座古窑,而我想又不仅仅是一座古窑。几百年古窑阵阵烟火,犹如这里的人们,生生不息。
我撑伞进入正门。炉窑依山而建,由下至上,形似卧龙。在导游的介绍下,我知道了你叫“龙窑”。你羞涩地卧在山坡上,静静地……
我站立放柴的石坑前,仰望龙窑,最低处是龍窑的龙头,中间是龙身,高处是龙尾。龙窑的龙头正对南边,龙身和龙尾依托上下错落的山体向上攀延。原来这样的建筑安排也有其高妙之处。因为龙窑正对南边,窑内火焰可借助龙头处的南风顺势而上,吞云吐雾,出制精品。这也就是“南风古灶”的由来。龙窑吐纳自然之气,沐浴自然之风,融合它物,才锻造万物。你胸襟博大啊!
伫立良久,我抚摩着尚存余温的龙窑臂膀,它依旧静静地酣睡着,许是累了。一重心幕在眼前浮现:挨挨挤挤的人群,锣鼓喧天的场景,龙窑经历三天的高温煎熬,窑门开启,一个个余温尚存的匣钵被逐个捧出,一件件釉色精美、古朴庄重的瓷器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原本安静“沉睡”在窑火之中的陶物,在热闹的气氛中苏醒。当一件件瓷器从匣钵中取出时,是观众的一阵阵赞叹,是师傅的一抹抹微笑,更是瓷器一生的无憾!
我踩着斑驳的石板路,彳亍于古灶的瓷器小巷,形状各异的瓷器让我目不暇接,享受着丰富而优美的视觉盛宴。这一刻,我陶醉在“泥”与“火”之中,我沉浸在“龙窑”与“陶物”相濡以沫的千里相望中……
雨停了,收伞,我沿着平平仄仄的小道一路向前……
学生心语
读了老师的文章,我觉得老师写得很美,文章很有深度。其中很多好词好句,我都想积累下来。我从中学到了用所至、所见、所感的方法来介绍景点。写景时要抓住形、声、色、味四大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来写作,同时要加入丰富的想象!(胡瑾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