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灰的瓦,黝黑的古木,错落的石阶,一座用红砖砌成的古旧窑房,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怎样的故事?我们跟随胡瑾儿同学和付建军老师,一起探寻这千年古窑。
望着窗外的绵绵细雨,和着泥土的气息,我思绪飘飞。在旁煮水沏茶的外公问我在想什么?我不解地问他,什么是传承,什么是创新呢?外公定眼看看手中的茶盏,微笑着起身说:“跟我来。”
迎着淅沥的雨,我和外公驱车来到了一处检票口,外公向我介绍,这里叫南风古灶,是一座古窑。我撑着雨伞,快步进入正门。青灰色的石砖路向前径直铺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用红砖砌成的古旧窑房。青灰的瓦,黝黑的古木,错落的石阶,像一位沧桑的老人,拄着自己瘦骨嶙峋的身躯,孑然而立。它可谓是“老古董”了。我不禁为这窑而担心,担心这古物就此老去了,传承就此断绝。
沿着龙窑隆起的脊背,我們一路向上,仍然能看到窑口摆放的形态各异的瓷器。我十分惊异。外公便给我详细讲解了关于这座古窑的历史。
走下龙窑,来到制作厅。只见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师傅正在素手捏泥、拉坯。他双手姿势不停变换,随着机器的快速旋转,湿滑的陶土顺从地变幻出各种形状。不多时,和着袅袅琴音,一只茶杯的雏形显现了出来。那一刻,我似乎看到窑火在呼啸,在舞蹈,在低吟;陶坯在应和,在尖叫,在歌唱……我的心开始愉悦起来。
我踩着斑驳的石板路,紧随着外公行于公仔街。外公说:“由于古代陶瓷业高污染、高能耗,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发展要求。于是,用柴火烧的窑慢慢被现代的电窑、气窑所取代。现代瓷器经过重重生产工序和严苛的检测工序,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产量也更高。”原来古窑也在创新,佛山瓷器进入了新一轮瓷器创新时期。
雨渐渐停了,我收起伞,紧随外公,沿着平平仄仄的复兴路,一路向前……
老师心语
这是一篇旅行与传统文化交融的习作,语言生动流畅,文笔清新灵动,立意选材小中见大。一次“漫步”,不仅发现了南风古灶之美,而且感悟到“传承和创新”的魅力,可谓别开生面。
【作者系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小学五年级学生,指导并置评:付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