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共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存在的问题、思路和对策

2023-08-18 08:50侯胜东吴凡马庆斌
全球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

侯胜东 吴凡 马庆斌

摘要: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横跨亚欧大陆,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表现为国际国内经济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中欧班列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陆海联运基础设施网络稳步推进,多边贸易投资合作取得明显进展。目前,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仍面临经贸合作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高,经贸往来结构性不平衡以及规则、规制、标准等软联通水平偏低等问题。建议在推动沿廊各国政治互信、优化经贸合作方式、推动廊道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及强化关键要素流动基础上,应探索更多顶层规划及政策对接机制,加快推动多层次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推动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在经济走廊合作中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新亚欧大陆桥 经济走廊

作者简介:

侯胜东,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助理研究员;

吴 凡,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助理研究员;

马庆斌,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研究员。

引 言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以下简称陆桥走廊)是通过密切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各国、各地区之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形成的经济纽带,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陆桥走廊所依托的新亚欧大陆桥,又名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港,横跨亚欧大陆核心地带,连贯大西洋和太平洋。新亚欧大陆桥的国内段主通道由东至西联结我国山东、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8个省区,109个地市州;【 王润球等:《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年4月。】国外段,经我国阿拉山口出境后分北、中、南三线并入欧洲铁路网,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见表1)。

建成贯通30余年以来,新亚欧大陆桥以其跨度大,覆盖区域广,影响人口多,推动了沿走廊经济增长,保障了欧亚大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了国际交流合作。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将新亚欧大陆桥作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载体。当前,陆桥走廊已成为带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五大走廊发展的主轴经济廊道。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由谋篇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转向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阶段,陆桥走廊将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也将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我国将同各方继续努力,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在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陆桥走廊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其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联结纽带地位进一步凸显。其二,陆桥走廊促进我国沿海经济带、沿走廊内陆腹地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大陆桥沿走廊经济同另外五大经济走廊发展的关键主轴作用进一步深化。其三,陆桥走廊的高质量建设将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建设,聚焦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领域与沿走廊国家和地区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

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国际国内经济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国际上看,我国积极参与多边议程,与沿走廊国家政党、政府、国际组织等机构搭建常态化多层次沟通交流平台及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持续推动与沿走廊国家商签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2022年,我国与28个沿走廊国家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哈萨克斯坦、捷克、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文件。不断推动区域和跨地区对接与合作,持续推动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走深走实。积极运行好“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深化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塔吉克斯坦203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土库曼斯坦“复兴丝绸之路”等战略对接。2023年2月在我国青岛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中国与中亚五国达成系列合作共识。

从国内看,2017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上指出,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我国沿走廊地区强化陆桥走廊通道要素集聚效能,加快构建省际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机制,提升沿走廊地区开放合作发展水平。江苏、安徽、陕西、河南等省份自贸区商签协议,推动沿走廊地区自贸区联动发展,东中西部多省份积极推动飞地园区合作模式,打造沿走廊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陆桥沿线的国际枢纽海港建设、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对外通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和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投入运营并取得明显成效。

(二)中欧班列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在全球经济遭受新冠疫情冲击之时,中欧班列逆势成为陆桥走廊合作建设的标志性品牌,为推动沿走廊各国经济发展与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陆上看,中欧班列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12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5万列,开行范围已拓展到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洲全境。2023年1至4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611列,运送货物60.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7%、32%,重箱率100%。其中,4月单月开行1459列,运送货物1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5%、45%,为陆桥走廊沿线国家经济复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李心萍:《1至4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611列同比增长17%》,《人民日报》,2023年05月23日。】据国铁集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欧班列共铺画82条运输线路,将逐步实现“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的布局。哈萨克斯坦、波兰相继启动中欧班列关键节点基础设施扩能改造,部分中亚国家共同签署了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 中欧班列南通道重要组成部分。】的有关合作协议,中欧班列跨境货物转运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通道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整理而得。】

从海上看,我国与希腊、北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家共同开辟了一条从我国沿海港口至比雷埃夫斯港,经由铁路转运至中东欧国家的海铁联运新通道。近年来,中欧陆海快线运输量持续增长,已逐步形成覆盖中东欧国家的海铁联运综合运输服务网络。2022年,中欧陆海快线开行班列2千余列,同比增长0.2%;运输箱量达到16万标箱,同比增长4%。【 数据来源:笔者对国铁集团和中远海运的调研。】

(三)陆海联运基础设施网络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与陆桥走廊国家开展的铁路、公路、港口等设施联通扎实推进,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基础设施网络。铁路方面,国内外铁路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从国内看,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绥芬河、二连浩特等重点铁路口岸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稳步提升,相关口岸及后方通道扩能改造工程项目深入推进,以连云港、青岛等港口城市为陆海联运枢纽,西安、郑州等为内陆枢纽,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边境口岸为陆路开放枢纽的基础设施网络日渐完善。从国际看,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逐步建成通车运营,诺维萨德边境段建设有序推进,匈牙利段全线开工;【 资料来源:笔者对中国中铁匈塞铁路项目部的调研。】中吉乌铁路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境内外铁路设施互联互通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港口方面,中国希腊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称“比港”)运行良好,中远海运入股比港后,比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回升,经济效益大幅增长,成为地中海重要港口,为当地直接和间接创造工作岗位超过1万个,累计纳税1.45亿欧元,有效提升了当地就业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增进了希腊人民福祉。【 数据来源:笔者对国铁集团和中远海运的调研。】公路方面,塞尔维亚高速公路普瑞利纳—波热加段建设加快推进,波热加—杜加波利亚纳路段正式开工,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黑山南北高速公路优先项目建成通车,极大提升了中东欧国家之间互联互通水平。

(四)多边贸易投资合作取得明显进展

从贸易看,2022年1—11月,我国与沿走廊国家贸易额达4408亿美元,同比增长13.1%,高于我国外贸总体同期增速7.3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从投资上看,我国在沿走廊国家和地区以绿地投资为主,主要涉及制造业、能源等领域,例如中国化工收购意大利倍耐力(Prometeon Tyre Group)股权,上海电力并购匈牙利托卡伊(Tokaj)光伏电站项目。紫金矿业投资的塞尔维亚佩吉铜金矿、波尔铜矿项目运行良好,出口额分别位居塞尔维亚第一位和第三位。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运营情况良好,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约10亿美元,同比增长10%。从园区看,中白工业园累计引进来自15个国家的企业100家,协议投资额达13亿美元,2022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3%,高達4.5亿卢布,货物、工程、服务等销售总收入同比增长90%,达7.1亿卢布。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入园企业达176家,截至2021年,园区累计完成投资和贸易额分别为1.35亿美元和27亿美元,带动我国企业直接和间接出口高达42亿美元。陆桥走廊的能源合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亚天然气管道贯穿中亚多个国家,2022年全年向我国输气432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我国27个省市5亿多居民用气。【 数据来源:笔者对中国化工、上海电力、山东万华、紫金矿业、中白工业园等相关企业的调研。】

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沿走廊各国经贸合作不确定性因素有所增加

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区域供应链中断等多重风险对世界经济产生的负面溢出依然高企。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前景黯淡。据联合国《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1%放缓至2.3%。其中,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增速均有所放缓,其他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甚至可能陷入衰退。另一方面,全球通胀水平高企。受乌克兰危机、全球粮食危机、欧洲能源危机等因素叠加影响,沿走廊国家物价水平持续攀升,处于历史高位。据统计,仅2022年12月,3/4的沿走廊国家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超10%,其中摩尔多瓦、匈牙利、哈萨克斯坦CPI同比涨幅更是分别高达31.4%、22.5%、19.6%。【 数据来源:相关国家官方网站。】

沿走廊各国政策不确定性突出。其一,沿走廊国家右翼政党加速崛起。近年来,部分沿走廊国家右翼党派不断涌现并迅速上位,民粹主义政党力量增强,意大利、立陶宛、捷克等国家右翼政府上台执政,并普遍持亲美立场。其二,对我国经贸合作更趋保守。乌克兰危机后,沿走廊部分国家对外政策更趋保守,日益将互联互通泛安全化,将经贸问题意识形态化。如拉脱维亚政府反对我国企业入股克莱佩达港;捷克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将我国企业排除在其核电项目招投标之外。

沿走廊国际经贸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有待提升。一是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水平不高。沿走廊各国具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多样的经济体制以及多元的文化环境,各国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沿走廊各国在多边协商、纠纷仲裁、法律合规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诸多制度障碍。二是部分国家的投资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在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等不确定性因素冲击下,沿走廊部分地区营商环境恶化对沿走廊各国经济合作带来较大挑战。中国贸促会发布的《欧盟营商环境报告2022—2023》显示,2022年欧盟不断增加新的政策工具和市场准入壁垒,企业面临市场准入和本土化经营的双重挑战;欧盟及部分国家存在用行政手段限制市场行为,出现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过度规制持续加码,导致企业合规成本大幅上升。

(二)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

沿走廊各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和发展水平不同。公路方面,除部分发达国家具备较为完善的公路设施之外,发展中国家公路设施均较落后,其中摩尔多瓦和乌兹别克斯坦较为明显,摩尔多瓦多条关键公路损坏,亟待修缮。铁路方面,吉尔吉斯斯坦、伊朗和塞尔维亚等国家大多铁路基础设施落后、运营服务质量较差。航空运输方面,俄罗斯、卢森堡等国家航空运输较发达,吉尔吉斯斯坦、塞尔维亚、摩尔多瓦、北马其顿等国家航空运输较落后。

国际多式联运体系有待加强。一是港口建设不能适应实际需求。基础设施方面,铁路装卸线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如中哈物流场站和集装箱码头已不能满足中哈货运物流需求;陆桥国际合作方面,陆桥沿走廊城市在出入境边防检查、海关等方面的跨区域合作机制有待完善。二是口岸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受国外口岸建设滞后影响,我国口岸基础设施效能发挥受到较大掣肘,主要表现为口岸通道拥堵问题突出,多式联运交通工具效率难以提升以及管理保障水平较为滞后。三是运输工具现代化水平不高。目前,沿走廊公铁联运的铁路工具仍以传统集装箱平车为主,运输组织效率较低,影响了联运效率,与货物的长距离运输需求不匹配。

中欧班列市场化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国内各地为做大做强本地中欧班列开行规模而拼抢货源,不惜大打价格战,并给予补贴,扰乱了中欧班列运营的正常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在铁路建设现行投融资模式下,铁路企业负债严重。同时,铁路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市场化契约关系不成熟,国铁集团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

(三)与沿走廊各国经贸往来存在结构性不平衡

一方面,对外贸易地域分布不均衡。如表2所示,2023年一季度沿走廊国家中,德国、俄罗斯仍是我国主要的外贸合作伙伴,哈萨克斯坦、波兰、荷兰、白俄罗斯等国家与我国贸易规模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与沿走廊国家的贸易仍以一般货物贸易为主,而围绕贸易商品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微笑曲线两端的深层次分工协作有待提升。以我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贸易为例,目前我国出口中东欧国家商品中以中低附加值的机电产品(电工器材等)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纺织纱线等)为主,而进口商品中则以中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乘用车、汽车零配件等)以及国内市场需要的原材料(金属矿、未锻压铜等)和农产品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

沿走廊国内段各省份向西开放水平不均衡。横向看,各省对外开放水平差距较大。如表3所示,不论按收发货人所在地划分,还是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划分,江苏、山东两省贸易规模较大,青海、甘肃等省贸易总量规模较小。就国内段陇海—兰新线沿走廊省份来看,沿走廊部分省份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据统计,2022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陕西、青海、甘肃和新疆等8个省区机电产品占其出口总值比例分别为66.2%、43.4%、62.9%、62.8%、62.6%、16.9%、70.4%和84.7%。【 笔者根据各省政府工作报告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计算而得。】

(四)规则、规制、标准等软联通水平偏低

铁路标准尚未实现对接。我国目前只加入了《国际旅客客运协议》,该协议的影响力和适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合同双方均为协议缔约国的情形,并不能完全解决多边倡议合作中的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纠纷问题。

各国货物运输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一方面,受沿走廊国家法律法规差异影响,国际联运仍存在法律依据上的不确定性和政府间高度信任机制不健全的影响,国际联运数字化合作的障碍依然突出。另一方面,非关税壁垒形成的新标准增加了货物通关的不确定性,例如2023年3月,欧盟发布《2022—2024年生态设计和能效标签工作计划》,提出进入欧盟市场的光伏组件和逆变器等产品的环境标准。

多元化融资和跨境数据流动是亟需破解的两大难题。资金方面,陆桥走廊建设项目融资渠道不畅。当前,陆桥走廊各国尚未形成完整性、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加上陆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具有资金量大、投资回收周期长、收益率低等特点,导致沿走廊各国股权、债券融资积极性不高,而仅靠发展援助及优惠贷款难以满足建设资金需求。数据流动方面,随着与沿走廊各国经贸合作的日益紧密,各国经贸合作数据采集、储存和跨境流动需求不断提升,但受各国法律制度差异性较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足以及标准规则规范对接滞后等因素影响,数据跨境流动治理规则存在空白,数据要素的搜集、利用、挖掘、赋能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三、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推动沿走廊各国政治互信,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加强政治互信可显著促进国家间的总出口和增加值出口贸易,其中对本国增加值贸易的影响要大于对外国增加值贸易的影响。所以,友好互信的双边关系能有效增加出口国的真实贸易利得。【 鲍晓华、卢波:《政治互信能否促进务实合作: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财经研究》,2022年第4期,第109页。】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推动沿走廊各国政治互信,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围绕战略布局推动国家外交。发挥元首外交的引领作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以双多边机制为渠道,以经济建设、对外援助、人文交流等为抓手,深化与沿线国家务实合作。二是立足实际发展开展地方外交。积极完善经贸展会、项目推荐会等平台,为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开拓沿线市场牵线搭桥。积极推动省市有关部门率领企业“走出去”;积极邀请沿走廊国家人员、项目“走进来”。三是发挥沿走廊重要节点城市的重要功能。发挥重要节点城市的引领示范作用,立足重点城市在地方外交的“衔接器”功能,鼓励支持地方外交配合國家总体外交,推动重要节点城市实现与沿走廊核心重点城市、沿海开放城市之间以及周边腹地中心城市的互通联动。

(二)提高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合作的创新驱动力

推动陆桥走廊高质量发展,应优化与沿走廊国家的经贸合作方式,发挥创新在陆桥走廊经贸合作中的驱动作用。一是推动陆桥经济合作机制创新。陆桥走廊作为一个大的复杂社会经济系统,有一个协调发展的过程、渐进完善的过程和逐步发挥其最大功能的过程。需构建“政产学研用”全链条、多环节、多层次的创新协作体系和创新协作网络。二是基于比较优势,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目前,加工贸易在促进我国对外开放、产业升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融通、国内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布局加工链,实现加工贸易由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向自有品牌转变,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不断在加工贸易领域与沿走廊国家优化协作方式。三是基于创新驱动培育新合作领域。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应进一步推动与沿走廊国家围绕数字经济、环境健康、绿色发展、粮食安全等新领域开展合作。

(三)更好发挥陆桥走廊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作用

陆桥走廊辐射国家多、市场潜力强、经贸合作空间大,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一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要合理引导陆桥国内段各省份在我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的功能和定位,针对不同省份发展优势、存在短板进行统筹协调,构建协调统一的陆桥经济国内协调机制,强化统一的区域性市场体系。二是重点深化与中亚五国、中东欧国家以及部分欧盟国家的经贸合作。立足外部政治经济形势趋势,积极推动与中亚五国在传统经贸合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文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夯实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基础,推动双多边市场体系有序有效对接。同时,重点强化与法国、德国、匈牙利、波兰、捷克等国家在数字经济、高技术产业、绿色低碳等高附加值领域深度合作。

(四)加强核心关键要素等重点领域交流与合作

强化核心关键要素国际流动对全球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一是深化金融领域务实合作。持续推动沿走廊国家资金融通,探索试點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数字货币研发,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创新研发合作,打造安全便利的跨境支付结算系统,扩展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加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的贸易投资往来,扩大人民币国际需求,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加强数字货币标准认同和监管协商,推动加强审慎监管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治理的水平。二是推进人才培育和有序流动。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合理包容的人才制度,坚持互利型人才引进,营造适宜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提高陆桥走廊的数字化水平。在保障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适时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陆桥走廊国际贸易的各环节中,整体提高国际贸易效率和质量。

四、推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沿走廊多层次规划政策衔接机制

一是提高与沿走廊国家软联通水平。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实际需求,加强我国相关经贸和运输领域的法律法规以及规划的国际衔接,适时对相关规划衔接状况进行评估和优化。同时,针对不同政治经济体制国家,丰富顶层规划和政策对接形式,充分利用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打通制约规划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另外,积极利用地方外交的作用,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谋划合作领域和项目。二是强化国内段沿走廊各省协同发展水平。在已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素互通、产业链合作、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互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超前性和可操作性规划。同时,加快构建沿走廊各省份之间构建区域协作统筹机制,推动提升各省份在“走出去”领域的合作水平。

(二)推动多层次互信互联互通协同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主体多元、层次丰富的政治互信机制,推动与沿走廊国家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主体、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多元化交流合作机制。二是更好发挥典型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发挥好中欧班列、中欧陆海快线、空中丝绸之路等通道作用,积极稳妥推进中吉乌铁路项目,持续推进匈塞铁路建设,运营好比雷埃夫斯港,持续推动铁路建设、运营、维护标准化建设。三是加快多边和双边国际铁路运输规则体系的衔接,参照国际公约原则与沿走廊非公约国商签双边条约,或者以国际示范法方式建立有效的国际铁路货物运输规则体系,积极推动加入《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公约》。四是加快我国与沿走廊各国一体化、高效率、低成本通道建设。在关、检、税、汇等方面缩减限制条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在数据流动、争端解决等方面的国际规则。五是推动沿走廊各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衔接,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为企业提供良好合规环境。支持市场主体积极开展数据跨境合规行动,结合自身经营需求建立、细化、完善更具操作性与指引性的跨境数据流动合规体系。六是拓展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人文合作深度和广度,深化与沿走廊国家议会、政党、智库之间的沟通合作,拉紧我国与沿走廊国家之间的民意纽带。

(三)推动构建创新型开放型的陆桥走廊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建设创新型陆桥经济走廊。推动构建产业链创新合作机制,重点支持各国围绕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业、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共同构建创新合作机制。二是深化高技术领域合作,与沿走廊国家扩大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建设。三是深化第三方市场合作。落实好中法、中英、中意等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及示范项目,发挥好相关协调机制和专项基金杠杆作用,实现互利共赢。

(四)更好统筹发展与保障安全

推动智能化综合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网络端、算力端、应用端和安全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陆桥建设基础。前瞻研判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宏观政策趋势,防范部分国家政策外溢风险,积极利用好各类双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大力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防范全球债务违约风险,提高国际债务风险的防控主动性与前瞻性,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金融管理机制和风险隔离机制,不断丰富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箱,强化跨境资本短期管控,筑牢跨境债务风险传染“防火墙”。积极应用好大数据、区块链等监管科技,探索建立境外项目风险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国际反恐、安全保障等机制的协同协作。

参考文献:

1.袁波、王蕊、朱思翘、竺彩华:《新形势下推动“一带一路”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建议》,《国际贸易》,2021年第10期。

2.郭贞贞、高璟琛:《中国与新亚欧大陆桥国家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商场现代化》,2020年第20期。

3.陈文玲、梅冠群:《“一带一路”物流体系的整体架构与建设方案》,《经济纵横》,2016年第10期。

4.许娇、陈坤铭、杨书菲、林昱君:《“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经贸效应》,《亚太经济》,2016年第3期。

5.刘慧、叶尔肯·吾扎提、王成龙:《“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5期。

6.徐习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亚欧大陆桥物流业的机遇与挑战》,《开发研究》,2015年第1期。

7.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经济纵横》,2013年第11期。

责任编辑:郭 霞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从客场到主场的全球化发展新格局
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国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