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评《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浅论》

2023-08-17 10:27李公根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党组织育人思政

书名:《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浅论》

作者:邢亮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6365-3

出版时间:2023 年1 月

定价:95 元

新形势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阵地,围绕立德树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具有必要性。高校党建作为党落实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耦合互动关系,为此诸多学者开始探究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浅论》一书便基于高校党建需求和育人需求,就二者工作展开详细论述,建构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的框架。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浅论》一书由邢亮著、新华出版社出版,书稿源于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撰写并发表的论文或随笔。在具体内容上,该书共上下两个篇目,其中上篇为党建工作部分,主要对高校视域下党的基层建设工作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党建对高校发展的引领作用;下篇为思想政治教育部分,主要论题包括思政课程育人、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及育人方法创新等,着重论述高校如何进一步强化育人工作质量、达成立德树人目标。作者将高校党建与思政育人工作进行结合论述,从具体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及工作目标中探索二者相互依存、互促互进的联系,并立足于高校党建工作规划提出创新思政育人方法的策略。该书既有理论上的深入探讨,也充分融入了作者在高校育人实践中凝练的经验,指导意义突出,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思政课教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在高校党建科学化篇目中,作者从学习教育制度化、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等多个视角出发,提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党建的基本党务工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长久实践以来在高校领域中沉淀下的政治优势。对于高校来说,党建工作质量直接关乎高校思想政治空间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高校的思政育人效果。尤其在如今各类思想文化交互冲击、不断碰撞的当下,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行培育更为重要,这就要求高校需加快推进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工作的协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打造育人格局,达成更为突出的立德树人效果。书中提出高校党建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六个方面的引领力,并且这六个引领力是二者能够实现协同创新的关键,具体如下。一是政治引领力。政治属性是党组织的根本属性,基于党的政治建设需求,高校基层党组织需充分发挥自身在高校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以及看齐意识等意识培育中的引领作用,以此引导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始终坚定政治立场。二是思想引领力。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在思想建设过程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提升执政思想素养的方式参与思政育人工作,培育大学生坚守思想信念的能力。三是组织引领力。《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并强调将其打造为“战斗堡垒”。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中的政治堡垒可以充分发挥出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从严管理教师队伍等强化思政育人效果。四是作风引领力。正如书中提到党风廉政建设是保持党和群众联系和持续增进群众感情的关键,而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落实党员廉洁自律、打造校园廉洁文化等工作,以上率下地营造高校廉洁文化格局,并以此推动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廉洁思想。五是纪律引领力。党组织严格执行并且始终拥护党的纪律,这种纪律性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始终落实好纪律自觉工作,并通过监督执纪的方式要求学生党员遵守纪律,为广大青年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六是制度引领力。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参与高校思政育人制度建设,在基层党组织治理制度体系下及民主集中制框架下挖掘高质量的育人要素,并引导高校搭建合法、合规且合乎广大师生需求的思政育人机制。

通关对上述高校党建工作的引领力探讨,可以发现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存在充分可行性。高校基层党组织是中国政治制度优势的具体表现,高校理应充分把握该优势,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治理优势,以党建引领力推动思政育人各方面工作的创新发展。要保障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效果,高校则需从三个原则出发推动工作。其一,协同推进原则。这里的“协同”并不是单纯指将党建工作章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对接,让基层党组织参与育人队伍,而是要推动高校党组织六个维度的建设工作与思政育人格局深度融合,分别通过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诸多建设环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领域的创新发展,如通过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从在校大学生中发展大学生党员和青年干部,扩充思政育人队伍。在推动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过程中,高校应注重党建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混为一谈。其二,抓重点原则。前文提到,在高校视域下,党的建设工作包括六个不同维度的建设内容,这六个方向决定了高校党组织的发展方向;但在思政育人体系中,高校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育人需求合理地推动党建工作,以“抓重点、搞针对”的方式填补思政育人格局中的薄弱之处。比如,高校党组织可以构建党建引领思政工作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月度评估或年度评估的方式对党建引领效果进行判断,精确定位党建薄弱项,并着重针对该薄弱建设方向规划设计思政育人举措。其三,整体性原则。书中在对高校党建基层治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时指出,新时代下的高校党建工作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具备广泛性,以此确保党组织形成合力效果,推动基层质量工作的高度覆盖。为此,高校要促进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并进,就需要在各院系中建立基层党组织,并建立完整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党建共建平台制度来整合各学院基层党组织力量,共同下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一盘棋”。

作者结合自身高校工作经验,就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诸多建议,本文聚焦于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总结策略如下。

其一,强化党建志愿服务意识,打造高校党建服务品牌,以服务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党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是近年来党中央在地方党建治理过程中创新提出的一项推动志愿服务体系项目化运行的举措,它强调党建工作对基层的志愿服务,注重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中,高校党建理应发挥志愿服务职能,将育人工作纳入志愿服务体系,实现以服务带动育人工作发展的效果。基于志愿服务思想,高校党委应当结合本校实际育人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写入党组织志愿服务章程,由党员干部带头带领党员参与相关服务。具体措施包括,以院(系)党委为前沿阵地开展思政课程志愿服务工作,定期开设多种思政主题的思想课程供有志青年学习,或者规划设计思政教育主题的理论内容并传输给相关教师,丰富学科教师育人素材。

其二,发挥高校党委“参谋”作用,成为高校思政育人格局中的“战斗堡垒”。作者在书中提到,高校党委办公室是高校的基层领导机构与直接办事机构,可以说其承担着为高校建设出谋划的职责,更肩负着提升高校育人质量的重担。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高校党委需积极发挥参谋部职能,以党建工作为基础促进思政育人格局建设。具体工作如,由高校党委组织、各院系基层领导及优秀教师代表共同组成思想政治教育共研小组,群策群力探索党建与思政育人工作协同的具体框架,党委要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制定、基本路线规划、育人理念确定与实施等设计工作,以马克思科学理论和党的先进经验为育人工作实施提供参考。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党委还需起到政治带头、思想带头、作风带头等多个职责,保障思政育人工作各环节始终符合中国政治环境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三,发挥出党建工作的联动统战作用,协调多方育人力量,构筑全方面育人环境。高校党委除了要通过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还应坚定统战思想,以组织建设工作发挥基层治理指挥部的作用,多方联动高校育人力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提供支持。一方面,高校党委需积极与党支部进行联动工作,以线下和线上不同渠道及时与其他高校党委开展党建经验交流工作,同时针对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疑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在互促共进中推动区域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党委要积极联系校园内多方育人力量,如党委可以定期开展思政教育主体理论课,由党委主持,思政教师、学科教师、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等主体参与,共同交流育人经验,完善育人方法。

其四,关注学院基层党支部建设,深入学生群体,发挥文化宣传作用。作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将党建工作铺设在校园思政环境中,高校党委需加快通过组织建设工作优化学院(科系)基层党组织,由高校党委办公室统一监督管理,实现党建工作对整个高校的全覆盖。此举可以更好地拉近学生对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距离,让党建工作更加深入学生群体。与此同时,各院系基层党组织可以凭借高校现代传媒来优化思想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政文化环境。如各学院的基层党支部和团委可以联合规划设计相关宣传内容,如马克思先进理论学习、红色文化故事、好人好事、价值观图文解读等,并通过学院自媒体平台发布,促进先进理论与正确道德观点融入学生内心,引导青年学生人格向好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工作的协同创新既是高校提升育人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有效路径,也是强化高校党建工作效率、促进高校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各高校需加快推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工作,持续优化党校党建工作格局,完善思政育人工作环节,进一步强化高校人才培育质量。

猜你喜欢
党组织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清华党组织公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