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对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影响:基于资源编排理论

2023-08-17 10:27宋剑锋孙秀梅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新创持续性跨界

宋剑锋,王 笛,孙秀梅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淄博 255102)

1 研究背景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创”战略的复合驱动下,大量科技型新创企业涌现,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创业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然而,相比于成熟企业,新创科技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壁垒低、抵御环境波动能力弱、存活率低等问题层出不穷。戴尔联合IDC 发布的《2021 年中国小企业数字初始化指数2.0 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新创企业平均生存年限只有1.8 年,究其原因在于新创企业难以获取持续稳固的竞争优势[1]。为此,新创科技企业如何采取相应资源行动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成为亟待破解的命题。开放式创新背景下,跨界搜寻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思路。通过跨界搜寻,企业获取外部异质性资源,有助于摆脱资源局限、打破组织刚性、促进产品研发与推广活动[2]。但跨界搜寻的效用同时也取决于企业自身资源基础,新创科技企业只有有效对手头资源拼凑利用,才能将内外部资源有机融合,激发二者协同效应[3]。由此可见,在新创科技企业创业活动中,既离不开外部资源搜寻,也离不开内部资源异构。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单一考量跨界搜寻或资源拼凑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鲜有将两者置于同一框架下研究对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影响。

资源编排理论指出,只有将内外部资源组合、捆绑、有机融合才能催化转变为持续的竞争优势。资源本身作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前置条件,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动构建、整合利用资源才能真正地挖掘资源潜力、催生竞争优势[4]。例如,王国红等[5]学者指出企业发展时刻处于创新资源要素与机会开发活动的动态匹配,机会开发行为逻辑深刻影响企业资源构建、整合与利用的编排过程,是导致创业结果差异的重要因素;Baker 等[6]也指出组织突破固定思维解构、重组资源,有助于构建资源增量,而静态资源并不能自发地向创业结果转化,仍需要组织高效地构建、整合利用资源解决新问题或开发新机会。由此可见,机会开发行为是静态资源向创业结果转化的重要路径。遗憾的是,已有研究主要从能力建构视角开展研究,试图遵循“资源获取—能力构建—竞争优势”的逻辑主线来诠释其中的作用机理[7],尚缺乏从机会开发视角揭示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对持续性竞争优势驱动作用的理论解释与证据。从悖论角度看,以速度和以品质为主导的机会开发模式对资源组织和市场运营的逻辑存在显著差异[8],特别是新创科技企业面临“双重弱性”的资源约束,在机会开发过程中更是不得不面对产品开发速度和品质对组织资源的竞争型需求。这种竞争型需求对企业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资源编排过程产生深刻影响,其影响机制尚待揭示。另外,资源编排理论同时强调了领导风格在资源构建、整合利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领导行为榜样力量既能激发团队成员创造力,还能有效联结外部新观念,在与下属互动中创建有序的资源框架体系[9],影响企业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资源编排进程。因此,进一步挖掘领导风格权变因素,能够明晰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影响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边界条件。

综上,本文拟从机会开发视角切入,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遵循“资源行为—机会开发—竞争优势”的逻辑构架,探索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对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讨论领导风格在上述路径中的权变作用,以期为我国新创科技企业构筑持续性竞争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匹配性理论指导和针对性实践启示。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1 资源编排理论

Sirmon 等[4]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将资源管理与资产编排融合研究,提出资源编排理论,并提出了“构建—整合—利用”的资源编排框架。相比资源基础理论从静态视角强调资源难以模仿与难以替代的价值,资源编排理论则从动态视角诠释了资源构建、整合与利用的全过程。资源构建阶段阐述了资源来源途径主要涵盖外部资源获取与内部资源开发;资源整合解释了企业丰富、稳定与驱动企业能力的动态过程;资源利用则在形成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资源调度、协同与配置进行机会开发,创造新价值、获取竞争优势。上述过程表明从资源到价值的催生路径与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密切关联[10],其一,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与其内外部资源开发搜索高度关联,资源构建阶段关乎企业与合作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构建,资源整合利用过程则展现了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的最终结果[11];其二,资源编排过程具有协同性、权变性与动态性特点,其中协同性指资源构建方式间相互匹配、权变性指编排流程中与领导者的思维、风格相匹配、动态性则指资源编排过程持续循环[12];其三,持续性竞争优势是企业利用资源领先竞争对手,并保持持续发展属性,其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利用过程中的机会开发行为[1]。然而,以往文献大多从能力构建视角开展研究,缺乏从机会开发视角对企业如何构建、连接、整合利用资源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探索。

2.1.2 悖论理论

悖论指相互矛盾而又彼此依存的一组元素在组织中持续共存,这一内涵映射出悖论两大突出特点:矛盾与依存[13]。矛盾强调悖论元素与生俱来的对立性冲突;依存则注重元素间难以割裂的联系。与道家阴阳哲学思想相一致,表征出对立力量的互动关联,协同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整体,共同运作以提高综合的效率和创造力,总之,悖论元素彼此对立,但在整体中互相依存[14]。

Shane 等[15]认为机会开发是对源自商机的产品或服务高效地生产运营,是一个投入大量资源创建生产、销售系统的动态过程,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针对市场中初现、闪现的产品需求,速度、品质与数量是企业将其实际开发落地的三大重要手段,但新创科技企业受“双重弱性”限制,不具备并行开发多种产品的资源基础,因而开发速度与品质成为新创科技企业实现机会价值转化、满足用户现实需求的主导手段。基于此,本文借助悖论理论和Shane 等[15]对机会开发的定义,并考虑新创科技企业进行新兴市场领域的机会开发逻辑,将企业推出初始产品的机会开发模式划分为速度型机会开发与品质型机会开发。其中,速度型机会开发聚焦初始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注重识别市场机会到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强调初始产品推向市场的即时性;品质型机会开发聚焦推向市场初始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注重在识别市场机会的基础上研发高品质产品,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具有一定的延时性。由此可见,两种机会开发模式各有优势、互相依存,但新创科技企业资源有限,对速度型与品质型机会开发任何一方的资源倾斜可能都会加剧另一方资源稀缺感而产生矛盾,从而引发两者资源分配上的悖论态势,影响资源整合利用的过程与结果。

2.2 研究假设

2.2.1 跨界搜寻与持续性竞争优势

资源基础观指出异质性资源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核心资产,但仅靠内部已有资源难以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需要跨越组织边界搜寻外部资源对内部资源补充[16]。“跨界搜寻”的概念由Rosenkopf等[17]率先提出,被界定为组织以发现创造价值为目的,跨越自身资源基础与组织边界所进行的异质性资源扫描、监测与获取。

跨界搜寻通过个体与组织层面对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产生影响。从个体层面看,个体通过跨界搜寻摄取外部资源扩展视野,能够跳出固有认知框架,增强挖掘资源潜力的敏捷性与能动性[18],并且随着组织成员对外部资源的持续调用与内化,组织自身资源结构缺陷既得以填补、个体对某一资源领域也得到深层次研究。Acar 等[19]研究发现,当个体熟悉某一资源领域,搜寻并运用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重组时(即高度认知搜寻变异),他们能够在该领域表现出创造力,有益于个体搭建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从组织层面看,Rosenkopf 等[17]研究表明企业跨越组织边界搜索将产生比组织边界内搜索更大的影响;Katila[20]研究发现旧行业外部资源对组织创新存在促进效应,同时外部资源的数量会强化这种促进效应;Phene 等[21]研究表明跨越地理或邻近技术搜索外部资源能够催生突破式创新,有利于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综上,跨界搜寻作为外部资源获取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和驱动个体创造力与组织创新,有助于企业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1a:跨界搜寻对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具有正向影响。

2.2.2 资源拼凑与持续性竞争优势

新创科技企业由于受“双重弱性”的天然约束,频繁错失发展良机。此时,以资源集约型的价值创造方法,实现资源价值内生性增长的资源拼凑恰好为新创科技企业破解资源约束提供了一条有效思路[22]。

资源拼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产生作用:其一,突破固有惯例约束。“拼凑”一定意义上是突破传统资源利用方式认知,洞察资源要素间的多重组合方式。这种有意无意的突破与异构使适合组织的惯例得以保留、失败惯例得以摒弃,促进了组织制度与流程更新、激发了组织勇于创新的能动性与主动性[6],有益于企业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其二,低成本博取高收益。如Stenholm等[23]指出资源拼凑可以挖掘零散和冗余资源价值节约成本,并以创新为导向处理新问题和开发新机会,帮助企业获得客户和市场,从而提高企业生存率;Fisher[24]研究表明,科技企业通过对手头资源足智多谋的运用,能够实现目标资源的从无到有,以低成本创造高价值;Senyard 等[25]研究指出资源拼凑注重创新性及节约成本,有助于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综上,资源拼凑作为构建资源增量的重要方式,既能帮助企业摆脱单一资源路径依赖,又能以低成本获取意料之外的成绩,从而有益于新创科技企业获取持续稳固的竞争优势。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1b:资源拼凑对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具有正向影响。

2.2.3 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的交互作用与持续性竞争优势

资源编排过程中,既需要搜寻外部资源,也需要异构内部资源[10]。因此,新创科技企业为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愈加需要主动地跨界搜寻外部资源、提升内部资源拼凑效率以激发二者协同作用。

具体来看,企业迫切所需的最优资源是内外部资源交融的结果[26]。为提升交融效果,资源编排动态过程中,企业既要搜寻组织边界外的异质性资源向内部资源池补充,也要对手头资源解读与重构拓展外部资源来源渠道[27]。因此,从效果逻辑上看,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在拓宽企业资源池、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上具有交互作用,将对持续性竞争优势产生影响。针对新创科技企业而言,由于资源禀赋束缚,尽管资源拼凑行为能发挥有限资源多类用途,但对有限资源禀赋也会产生一定消耗[28],资源禀赋与资源拼凑此消彼长的关系使新创科技企业资源更为拮据。此时,企业势必加强跨界搜寻力度以汲取外部多样性资源,而外部异质性资源通常又是激励组织内部资源重构的关键触发因素,这对增强企业资源重构潜力、丰富手头资源实践经验与异构思路都大有裨益[29],有益于增强资源拼凑对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正向作用。但随着外部异质性资源大量涌入,可能破坏原有资源体系稳定性,拥有较强资源拼凑能力能对外部资源进行有序地梳理与编排,加快资源体系专业化、精细化建设,继而促进外部异质性资源的共享与协作[27],增强跨界搜寻对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正向作用,即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具有互补作用。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1c: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对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影响呈互补效应。

2.2.4 跨界搜寻、资源拼凑与速度型机会开发

作为外部资源的关键输入方式,跨界搜寻为企业提供了前沿信息、新奇资源,拓宽了企业视野,为速度型机会开发精准定位各方群体需求提供依据,从而可以减少返工[30],提升速度型机会开发效果。同时在寻求外部资源过程中企业将拓展与客户、供应商、研究机构等的外部合作关系,通过建立携手共赢的双向信息共享机制,推动资源构建、整合与利用的资源编排过程,保障速度型机会开发的顺利开展[31];而作为内部资源重组运用的手段,资源拼凑强调对既有资源挖掘、调用与异构。如Lennerfors等[32]提出资源拼凑的三大核心概念:“突破资源束缚”“将就利用”和“即兴创造”。其中,对手头资源“将就利用”既能充分识别已有资源的多重价值属性、发挥同质资源的异质性价值,又能节约寻求最优资源配置的时间成本,保证新创科技企业速度型机会开发的资源所需与时效所求;突破资源束缚则是强调打破现有环境、制度等限制,采用全新视角审视已有资源的价值所在,运用手头资源迅速地实现既定目标[33];“即兴创造”与前两个概念相互交融,指创业者在凑合利用手头资源、突破资源约束的过程中必须即兴创造,运用创新手段实现创业目标,这一过程有助于创业者迅速掌握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或应对新挑战,即体现了市场机会的时效价值,符合速度型机会开发对机会时效性的精准把控[34]。

值得一提,在资源编排过程中,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行为导向的差异可能导致对速度型机会开发效应的强弱差异。具体而言,速度型机会开发强调企业用更短时间先于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相比于费时地搜寻外部资源,手头资源是企业累积的便宜零散资源,将这部分闲置资源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既能创造新价值,为冗余资源找到新出路,又能节省搜寻优质资源的时间与经济成本[35],即资源拼凑能同时满足了速度型机会开发的时间诉求与成果收益。因此推断资源拼凑对速度型机会开发更具促进效应。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2a: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均正向影响速度型机会开发,而资源拼凑的正向作用更强。

2.2.5 跨界搜寻、资源拼凑与品质型机会开发

对品质型机会开发而言,企业通过资源拼凑将内部资源进行创新性、最大化整合利用,一方面完成内部资源与外部商业化机会有机对接,提升新产品开发的市场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破除现有规则约束,寻求挖掘手头资源的异质性用途,识别新产品领域,创建新不平衡的需求,继而保障品质型机会开发的顺利开展[36]。而跨界搜寻对丰富资源池、启发新见解、进军蓝海市场等也大有帮助[7]。跨界搜寻对外部异质性资源深度挖掘,首先,在组织组合其他技术时降低整合失败率、增强深层次搜寻信心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资源所熟悉且符合企业所需时,可以实现更快、更准的搜寻[37],以满足机会开发资源所需,率先开展原始性的速度型机会开发;其次,对隐性资源的搜寻与吸收,提升资源识别效率、增强了研发高品质产品可能性[26],符合旨在持续提升产品或服务品质的品质型机会开发的要求。同理,研究推测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对品质型机会开发的效应强度存有显著差异。原因在于:跨界搜寻所取得的科学信息与异质性资源,多源于组织外部的竞争对手、领先用户与大学/科研院所等,相比于拼凑所得的资源组合更具内隐性、新奇性。从资源内隐性看,对这部分资源的正确理解与挖掘,更有助于企业成员积累新构想潜力、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从资源新奇性看,新奇资源的获取有助于拓宽组织自身资源基础范围,激发企业成员积淀的创新潜力,促进高品质产品开发[29];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2b: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均正向影响品质型机会开发,而跨界搜寻的正向作用更强。

2.2.6 机会开发与持续性竞争优势

资源的整合利用过程是企业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一步,在获取资源后,创业者将面临如何整合利用资源,以充分发挥其价值[38]。速度型机会开发与品质型机会开发体现了创业者对所获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不同行为逻辑,二者在企业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资源整合利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速度型机会开发以快速推出初始产品作为资源整合利用的导向。新创科技企业对技术创新迫切需求,而市场地位相对弱势,其创新往往源于对产品或市场信息的敏锐察觉和迅速响应[39]。因此,在资源整合利用过程中,新创科技企业持续地识别与开发新市场机会,在最可能获得市场接受的特定技术和设计上进行投资,更迅速地推出新产品占据市场份额[40]。速度型机会开发的资源编排方式注重快速调度、协同资源,强调企业先于竞争对手发布新产品、领先建立该领域标准,以此培养消费者忠诚度、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并降低产品研发成本,获取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41]。尤其在外部市场门槛下降、难以预测的情况下,精准监测市场需求,率先进入市场能够享有更大的品牌偏好、更少的营销成本,确保新创科技企业有限的资源流向生产技术、完善制造工艺,与优秀上下游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签订长期合同摄入资源、抵御后入者威胁,进而有助于维持竞争优势[30]。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3a:速度型机会开发正向影响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

品质型机会开发以推出高品质产品为资源整合利用的导向,对资源整合利用的柔性更为青睐。品质型机会开发的资源编排方式注重资源取得的长期目标,在资源整合利用过程中,以试错、试验的方式不断尝试资源整合利用方式,以达到开发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目的[42]。在品质型机会开发资源整合利用过程中,其对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从企业角度看,面对当前竞争激烈且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在于生产与推广同类企业难以模仿的高质产品。杨栩等[43]研究表明,企业遵循“质量时代”全要素创新价值观,以品质政策为约束、品质需求为战略宗旨,在协同研发技术与质量文化中尝试突破企业自我生命周期,满足消费者的高品质产品预期,有助于巩固持续性竞争优势;从客户角度看,即使面对同一产品,其品质预期也具有异质性,而品质型机会开发注重采用真正有效的技术把握不同层次消费者心理偏好,获取更多市场容量。实践表明,推出高品质产品的企业通常更有能力也更倾向于采用多种产品信号宣传其产品特征及创新特点,在为客户提供卓越价值与精良体验的同时,加强产品品质声誉建设,降低客户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为企业赢得产品溢价,以此取得长期利益[44]。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3b:品质型机会开发正向影响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

2.2.7 机会开发的中介作用

资源编排理论指出静态资源需要整合利用才能真正地激活其内在价值。具体地说,资源编排过程中,通过跨界搜寻跳出固定认知框架、扩宽组织视野,能够为组织识别并开发新市场机会涉猎互补性信息、前瞻性资源;资源拼凑则是新创科技企业缓解机会开发过程中资源匮乏、追求持续性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行为方式。二者统筹兼顾将为组织提供丰富的资源组合范式,从而给予新创科技企业机会开发所需的资源条件与前进动力[45]。同时,机会开发是新创科技企业实践决策逻辑的关键行为模式,是组织跨越市场准入壁垒、改善竞争格局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下,速度型机会开发注重缩短产品开发的生命周期,帮助企业领先培养消费者忠诚度[46];品质型机会开发的产品难模仿性可以有效阻止同类企业的模仿竞争,奠定企业长期获利潜能[47]。两种机会开发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新创科技企业站稳脚跟并顺利成长,维持企业所取得的竞争优势。因此,机会开发将在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过程中起到桥接作用。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4a:速度型机会开发在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H4b:品质型机会开发在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2.2.8 双元领导风格的差异化调节效应

资源编排理论同时强调了领导者风格在资源编排过程中的作用。变革型与交易型领导是典型的双元领导风格,二者均能推动企业资源整合利用过程并影响机会开发活动的开展,但影响效应会因风格导向不同而存有一定差异[48]。

变革型领导以情感为导向,通过激发员工深层次需要挖掘员工的创新潜能。在以变革型领导风格为导向的资源编排方式下,领导通过展示个人魅力、描绘企业愿景、鼓励创新等[49],激发组织成员潜力保障机会开发活动的顺利开展。具体而言,变革型领导通过激发组织成员智力、提供个性化关怀等方式激励员工,使组织成员感受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愿意付出更多额外努力[50],跨界搜寻外部异质性资源恰是员工付出额外努力的重要方式。变革型领导在整合利用资源开展机会开发活动时,向员工描绘美好的未来愿景,激励员工打破现状,注重跨越组织边界学习并持续地储存、应用、检验与内化外部异质性资源,争取所得资源在产品研发中的最大化收益[51]。相反,资源拼凑以手头资源为基础,为完成短期目标而进行资源重组异构,与变革型领导所倡导的创新、吸收新思想相悖[6],因此在变革思维的领导风格下,资源拼凑对机会开发的影响作用会被削弱,跨界搜寻的影响作用将增强。

交易型领导偏重以绩效与任务为导向,以论功行赏与依过处罚两种方式实现领导职能[52]。在以交易型领导风格为导向的资源编排方式下,组织成员更易形成组织认同感,助推组织成员将资源搜寻与资源组合活动纳入企业总体战略,激发组织成员的资源搜寻与拼凑能力,进而影响机会开发进程[53]。具体来看,交易型领导倾向于在企业内部营建紧迫、有效、渐进式的工作模式,以快速达成工作任务与争取高水平绩效[52]。在对所得资源整合利用过程中,交易型领导热衷于在既有规章制度与惯例下追求高速度、高效率的生产模式,此时,资源拼凑注重通过巧妙配置手头资源的立即行动来完成任务目标,尤其对缺乏充裕时间与实力的新创科技企业而言,相比于耗时费力地搜寻外部资源来构建新颖昂贵的最优资源,拼凑无疑是推动新机遇开发—发展—再利用的最佳选择。此外,领导者采用论功行赏与依过处罚的手段使员工明确各自任务与薪酬,但随着交易型领导的频繁干预,绩效奖惩机制容易导致领导者与下属之间演变为商品交换关系,即下属将工作任务与组织目标视为获取奖励的手段,追求工作指标的速度而非质量。此种情形下,组织成员不愿浪费时间寻求外部合适资源,而是凑合运用手头资源完成任务。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5a:变革型领导风格强化了跨界搜寻对速度型与品质型机会开发的促进效应。

H5b:变革型领导风格弱化了资源拼凑对速度型与品质型机会开发的促进效应。

H5c:交易型领导风格弱化了跨界搜寻对速度型与品质型机会开发的促进效应。

H5d:交易型领导风格强化了资源拼凑对速度型与品质型机会开发的促进效应。

图1 理论模型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收集与样本选取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检验所提假设,2021 年7 月-11 月通过现场访谈与互联网回访等方式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问卷265份,数据采集来自企业研发部门经理或分管技术领导者,在调研过程中秉承自愿性原则,采用“滚雪球”的方法接触更多企业经理或领导,并向被调研者承诺问卷数据将绝对保密,以保证问卷回收率。调研企业选择中关村科技园、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创科技企业,样本企业主要隶属于电子信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运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行业。删除不符合条件和有明显错误的64 份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201 份,有效回收率为67%。样本特征如表1。

表1 样本特征

3.2 变量测量

首先,本研究测量所用题项均源于国内外权威文献成熟量表,以此保证信度与效度;再者,为减少英文量表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采取双向回译的标准程序,从而确保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听取3位创新创业管理领域专家对量表初稿的意见,根据建议进一步完善。并通过预调研和访谈,听取多名企业管理者及MBA 学员意见对题项表述进一步优化与改进,形成所用量表的最终定稿。变量测度均采用Likert5 级度量尺度,1 表示非常不认同,5表示非常认同。文中所使用的测度量表情况如下:

跨界搜寻:借鉴芮正云等[54]对跨界搜寻的测度,共设计4 个题目,包括企业努力提高现有资源储备以适应当前需要等。

资源拼凑:基于Senyard 等[25]的经典量表,用4 个题项对资源拼凑进行测量,包括我们能够利用现有资源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能够利用手头资源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等。

速度型机会开发,借鉴邓程等[55]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研究,用6 个题项对速度型机会开发进行衡量,包括开发的新产品项目进展快于我们的预期、开发的新产品项目快于企业内一般产品开发时间等。

品质型机会开发,借鉴杨栩等[43]对产品质量前沿的研究,用6 个题项对品质型机会开发进行衡量,包括您所在企业的产品市场多样化、功能齐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品质需求、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品质预期、所在企业产品品质的属性强,消费者购买欲望强烈等。

变革型领导风格借鉴陈永霞等[56]基于中国情景开发的量表;交易型领导风格借鉴Waldmand 等[57]开发的量表,均用4 个题项进行测度。

持续性竞争优势,借鉴Wiggins 等[58]与李瑞雪等[59]的研究,从企业研发能力、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度4 个方面对持续性竞争优势进行测度。

控制变量,本文借梁阜[60]等学者的研究,选取管理者特征(性别、年龄、学历)以及组织层面特征(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为控制变量。

4 数据分析与回归结果

4.1 模型拟合度检验

运用SPSS24.0 与Amos.24.0 检验各构念的区分效度。首先,各变量的Cronbach'sα均高于0.8,信度良好。其次,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具备良好的区别效度;组合信度CR 值均高于0.8;所有题目均来自因子载荷均高于0.7,具备良好的内容效度;AVE 值均高于临界值0.5,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此外,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对比[61],通过将七因子模型(跨界、资源、速度、品质、变革、交易、优势)与单因子模型(跨界+资源+速度+品质+变革+交易+优势)对比,发现单因子模型明显拟合度很差,表明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表2 七因子模型与单因子模型拟合度对比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各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可见,各主要变量之间均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各相关系数值均小于AVE 平方根。另外,在回归过程中进行去中心化处理并检查方差膨胀系数检验,VIF 均小于3,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偏差。

表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

4.3 回归分析

运用层级回归、Bootstrap 方法检验上述所提假设。如表4、表5 所示。首先检验跨界搜寻、资源拼凑与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间的关系。模型1 为仅加入控制变量的基准模型,在此基础上,模型2—模型5 依次加入跨界搜寻、资源拼凑,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交互项。可见,相比于模型1,模型2—模型5 的解释力度明显增加,由全效应模型5跨界搜寻(β=0.328,P<0.001)、资源拼凑(β=0.277,P<0.01)、交互项(β=0.153,P<0.05)正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假设H1a、H1b、H1c得到数据验证。同理,由模型6—模型8,得出速度型机会开发(β=0.641,P<0.001)、品质型机会开发(β=0.187,P<0.01)正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假设H3a与H3b得到数据验证。

表4 跨界搜寻、资源拼凑与机会开发对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分层回归结果

表5 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对机会开发的层级回归结果

表5 中模型9 是以速度型机会开发为因变量的基准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自变量跨界搜寻、资源拼凑,模型12 是将自变量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同时引入的全效应模型。可见,相比于模型9,模型10—模型12 解释力度明显增强,并由模型12 得出资源拼凑(β=0.318,P<0.001)对速度型机会开发的正向效应高于跨界搜寻(β=0.281,P<0.01),同时进行差异性系数Z检验[62],P=0.01,说明资源拼凑对速度型机会开发的正向效应显著高于跨界搜寻,假设H2a得到数据支持;同理,模型13 是以品质型机会开发为因变量的基准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自变量跨界搜寻、资源拼凑,模型16 将自变量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同时引入的全效应模型。由模型16 可以看出跨界搜寻(β=0.459,P<0.001)对品质型机会开发的正向效应高于资源拼凑(β=0.255,P<0.001),同时进行差异性系数Z检验,P=0.01,说明跨界搜寻对品质型机会开发的正向效应显著高于资源拼凑,假设H2b得到数据支持。

利用Bootstrap 方法检验两种机会开发模式的中介效应,结果如表6 所示,跨界搜寻通过速度型机会开发、品质型机会开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中介效应分别为0.357{0.223,0.497}、0.427{0.472,0.878};资源拼凑通过速度型机会开发、品质型机会开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中介效应分别为0.343{0.225,0.494}、0.309{0.202,0.427}。假 设H4a、H4b得到数据支持。

表6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接下来检验变革型领导风格与交易型领导风格的调节效应。首先,对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变革型领导风格与交易型领导风格去中心化处理。表7中的交互项均为去中心化后的乘积。其次,在模型9 的基础上引入自变量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调节变量变革型领导风格与交易型领导风格,并同时加入自变量与调节变量去中心化后的乘积项,以构建模型17;同理,模型18 是在模型13 的基础上加入自变量、调节变量以及自变量与调节变量去中心化后的乘积项。由模型17 与18 可知,在跨界搜寻与两种机会开发模式关系中,变革型领导风格正向调节跨界搜寻(r=0.347,P<0.05)与速度型机会开发的关系,负向调节跨界搜寻(r=-0.154,P<0.05)与品质型机会开发的关系;如图2 中的(a)(b)所示,可以清晰看出变革型领导风格在跨界搜寻与两种机会开发模式关系中发挥的差异化调节效应;而交易型领导风格均负向影响跨界搜寻与速度型机会开发(r=-0.334,P<0.05)、品质型机会开发(r=-0.166,P<0.05)之间的关系,如图2 中的(c)(d)所示,可以清晰看出交易型领导风格在跨界搜寻与两种机会开发模式关系中发挥的负向调节效应。假设H5a得到部分支持、H5c得到数据支持。在资源拼凑与两种机会开发模式关系中,变革型领导风格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而交易型领导风格(r=0.237,P<0.05)正向调节资源拼凑与速度型机会开发的关系,图(e)可以清晰看出调节效应关系,假设H5b未得到数据支持,H5d得到部分支持。

表7 调节效应结果检验

图2 调节效应

5 结论启示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了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对持续性竞争优势影响机制模型,通过对我国新创科技企业样本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

第一,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均正向影响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且二者对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影响呈互补效应。新创科技企业面临资源匮乏窘境,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分别通过外部资源获取和内部资源异构两个资源构建途径创造资源增量、夯实资源基础,有效推动了企业资源整合利用过程,继而显著促进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

第二,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对速度型与品质型机会开发均有正向影响,且两种机会开发模式在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过程中均发挥中介作用。但由于跨界搜寻、资源拼凑的资源构建逻辑存有差异,其中,跨界搜寻强调搜索外部互补性、前瞻型资源提升产品市场针对性和创新性;资源拼凑注重对手头资源异构快速地把握市场机会,因而跨界搜寻倾向通过品质型机会开发模式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而资源拼凑倾向通过速度型机会开发模式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

第三,跨界搜寻对两种机会开发影响过程中,变革型领导风格发挥了差异化调节效应,而交易型领导风格则均负向调节跨界搜寻与两种机会开发的关系。假设H5a得到部分支持,可能原因在于:尽管变革型领导鼓励创新,但是新创科技企业尚处于技术研发风险高的不利发展境遇中,所搜寻的外部资源、创意众多,在进行品质型机会开发时,前期需要付出一定的实验测试时间与经济成本,从而负向调节跨界搜寻与品质型机会开发间的关系[63];在资源拼凑对两种机会开发影响过程中,交易型领导风格发挥了差异化调节效应,其中交易型领导风格正向调节资源拼凑与速度型机会开发的关系,而对资源拼凑与品质型机会开发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原因在于交易型领导风格偏重绩效和任务导向,组织成员将领导授予的任务视为奖励手段,转移工作目标,渴望快速完成任务以满足领导者要求,而忽略了工作指标的质量,从而对品质型机会开发把控不足,导致这一不显著结果[64];变革型领导对资源拼凑与速度型、品质型机会开发的调节效应均不显著。假设H5b未得到支持,对于变革型领导风格在资源拼凑与两种机会开发间关系不显著,原因可能在于:如前文所述,变革型领导偏向激发创意、鼓励创新,因此,在此类风格领导者管理下,组织成员研发产品可能更为青睐于外部创新,引进外部异质性资源[9],对手头闲置资源价值挖掘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变革型领导风格在资源拼凑与两种机会开发模式间关系不显著结果。

5.2 理论贡献

第一,拓展了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对持续性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既有研究多单一考察跨界搜寻或资源拼凑对竞争优势的作用但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逻辑导向不同,在资源构建、整合与利用过程中,若单一强调外部资源或手头资源,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或核心刚性,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因而企业在实际资源编排过程中不会孤立地采取单一资源行动。本文将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置于同一资源编排框架下,研究两者对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影响,一方面弥补了以往文献将两者相对剥离或独立研究情景观的不足;另一方面深化了企业内外部资源行为协同联结对持续性竞争优势作用的理论研究。

第二,跳出能力建构视角解释竞争优势的窠臼,丰富了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前因探索。具体地,借助悖论理论,创新性地提出速度型与品质型两种机会开发模式,从行为视角出发,发现资源构建行为转化为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两条路径,即直接路径、通过两种机会开发模式的中介传导路径。拓展了悖论理论在机会开发领域的应用,为后续从行为视角研究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丰富启迪。

第三,跟进了领导者风格研究。以双元领导风格(变革型与交易型领导风格)为调节变量,解析了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影响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权变条件,深化了对持续性竞争优势获取效应因素认识,拓新了领导风格领域的研究思路。

5.3 管理启示

第一,新创科技企业需要构建内外兼修的资源编排机制。在搜寻利用外部资源方面,构建涵盖“时兴-前沿-外延”资源的数字化信息扫描系统,提升对市场新需求、技术新发展、跨界融合新机遇等异质性资源的获取效率,另外通过加入产业技术联盟、专业协会和参加行业会议等方式搜寻整合创新网络中的异质性资源;在整合利用资源方面,需要转变资源使用思维,实现从重视有价值的资源到激发所有资源价值的转变,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学习机制、创新使用资源激励机制和相应的容错机制,营造宽松的创新性组织文化,促进对现有资源价值的优化开发和利用;最后,为克服单一资源构建的路径依赖,企业需要对现有资源用途与分类进行梳理编排,通过“联系与发展”“资源巧配”等模式的融合运作,最大限度地激发跨界搜寻和资源拼凑的协同效应。

第二,机会开发在新创科技企业建构资源实现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有针对性地匹配资源建构与机会开发活动是企业构筑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一方面,速度型机会开发有助于建立先发优势,企业通过实施最小化可行产品等快速迭代开发模式,创造性地发掘手头闲置资源潜力,在不断解构与组合资源的行动学习和经验学习中,将“干”与“思”融会贯通,促进产品快速投向目标市场;另一方面,品质型机会还有助于企业构筑技术壁垒,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式的拼凑活动已很难满足此类高品质机会开发的需求,企业需要加强对外部技术、市场等互补性资源的搜寻力度,通过合作创新、共享使用等方式,提升机会开发品质,进而取得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

第三,企业管理者应注重培养多元领导思维,根据不同机会开发情景择取适合的领导策略。一方面,鼓励打破常规、注重改革创新的变革型领导,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利用外部资源加快机会开发速度的进程;另一方面,奖惩分明、追求绩效的交易型领导,则会对企业重组异构手头资源提升机会开发品质的进程产生积极影响;除此之外,维持包容宽松的组织氛围、择取持续稳定的领导策略,能够有效促进机会的高品质开发,从而取得持续稳固的竞争优势。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仍具有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一是本研究数据为横截面数据,而企业成长与机会开发活动均是动态过程,因此未来研究可以采用长期跟踪研究法、仿真模拟等方法进一步佐证研究结论;二是研究将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进行了单维度处理,未将搜寻的外部资源类型以及内部资源拼凑方式进行细致划分,未来研究可以增加样本数据,更层次地挖掘各子维度间的作用差异或策略平衡问题,此外,还可以集中资源到优秀新创科技企业中开展案例调查,进行“小而精”的针对性研究。

猜你喜欢
新创持续性跨界
跨界
跨界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2017山西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
藏戏表演舞台调度传承与发展的点滴思考——以新创藏戏剧目《图兰朵》为例
结句的新创(外一题)——李清照《武陵春》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新创企业的滞涨
关注持续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