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朗山村传统民居和谐思想及价值★

2023-08-17 12:46段平艳杨灵敏
山西建筑 2023年17期
关键词:恭城山村民居

段平艳,杨灵敏

(1.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河池 547000; 2.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发展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指出了乡村振兴发展要坚持文化自信,加强乡村乡风文明建设、生态宜居的要求,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传承和创新发展民族传统优秀文化[1]。我国传统民居建筑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对当代乡村居住建筑指明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但伴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冲击,恭城朗山村传统民居文化遭受到了破坏,而传统民居承载着人们浓浓的乡愁和情感,传承和发展传统民居文化是留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因此,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理念,对恭城朗山村传统民居和谐思想文化进行挖掘,有助于促进恭城地区乡村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恭城朗山村传统民居现状及问题分析

朗山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背倚朗山、坐西朝东,于2014年被选入为中国第三批传统古村落名录,其传统民居建于晚清时期,1994年被列入为广西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区。朗山村居民为瑶族,体现出瑶民的生活文化,但随着中原汉族居民的移居,民居建筑融合了汉族民居建筑特色,是瑶汉民族文化双向融合的表现。房屋为青砖灰瓦、二进或三进院落式、硬山风火墙,高低起伏,美如画卷,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当地村民安居乐业的精神和物质场所,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文物特色,是恭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但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和不断深入,朗山村传统民居建筑逐步遭到破坏,乡村居住面貌也发生了变化,优秀传统居住文化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建筑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和遗弃,有的房屋坍塌、杂草重生,有的大拆重造等现象已成为普遍,新型的建筑物耸立而起。以至于恭城朗山村的居民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优秀文化遗失,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当务之急。

2 恭城朗山村传统民居中和谐思想的文化内涵

2.1 和谐的基本内涵

“和”是指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与核心概念。《中庸》里所述“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这句话蕴含了“和”是万事万物发展的根源,是人和事物要遵循的秩序,且居住建筑也要合乎于此。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3]这是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提倡。在贵和的思想观念下,指引人们为人处世要以集体利益为主、求大同存小异,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准则[4]。以“和”为贵是处理居住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法则。《礼记·礼运》阐述:“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5]这句话揭示了和谐的家庭,邻里团结的重要性。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6],也正是对人际之和重要性的提倡。主张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团结友善、相互尊重,要以群体利益为主,顾全大局。“和谐”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居住空间是和谐思想文化的物质载体,以和为贵的空间文化,是通过空间的形态特征呈现出来的,是乡村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2.2 恭城朗山村传统民居中和谐的文化意蕴

2.2.1 “人际之和”的空间文化

“人际之和”在恭城朗山村传统民居中主要体现在空间布局、空间装饰与陈设、空间功能等方面的表达。通过和文化创造出了一种有助于人与人之间情感交往的空间环境,目的是促使人伦之和,如堂屋供奉着祖宗牌位、神龛,是一种和文化价值观的主张(见图1)。在空间结构方面,其小巷、厅堂、天井是相互连接的,天井为开敞式的室内活动空间(见图2),能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娱乐休闲活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家庭和邻里情感关系,促进“人际之和”。在空间装饰方面,通过绘制精美的壁画或雕花来传达和文化的思想内涵,如喜上眉梢、龙凤呈祥、麒麟瑞兽、双喜临门等(见图3),寓意着家和万事兴,是乡风文明的重要体现。

2.2.2 “天人之和”的空间文化

“天人之和”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和谐统一关系。如孟子主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段话就表达了人与自然、社会共同求生与发展的重要性。“天人合一”是规范和制约空间形态特征的法则。恭城朗山村传统民居“天人之和”的空间文化体现为融入于自然环境之中,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是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的重要内容。

3 恭城朗山村传统民居和谐的文化空间特征

在和谐思想观念下造就了具有朗山村传统文化特色的居住空间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从空间布局、空间功能、空间形态等方面处处渗透着和谐的文化内涵,并通过这种空间的文化起到了人的教化作用。人们按照这样的居住方式生活,对人们的家庭和谐起到了积极意义,是当今村民文明安居的目标。

3.1 群体意识的空间布局

恭城朗山村传统民居蕴含出以家庭本位为主,注重家庭的整体和谐,强调群体意识,顾全大局的文化价值取向。朗山村古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层高通常为2层,有的为3层,总层高为10 m左右,以户为单位,每座古民居建筑以院墙相接。空间结构为三进三开间院落式,有入户门厅、天井、两厢房、厅堂、后院等。在民居空间中,建筑以群体组合而成,各民居建筑之间以巷道、侧门相互连通。首先为入户大门,入门后是天井,接着是堂屋,两侧为厢房,后面又紧接着天井,此处的天井面积较小,目的是用于遮挡第二井和第三井的屋面排水,再接着为厨房。通过建筑的群体布局起到空间的和谐思想教化作用,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传统民居空间中以不同大小、参差不齐的单体建筑围合而成,但每个单体建筑是整体建筑的一部分,各个建筑相互连通、相互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离不开整体。如图4所示,群体的建筑组合意识表达了家庭集体温情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部分,个体不能忽视整体的需求,这是和谐思想文化内涵的体现,正是当下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2 多元化的交往空间功能

朗山村传统民居体现出注重家庭亲情的温暖与和谐,并且把家的和谐投射在居住建筑空间中,希望通过空间的和谐思想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多元化的交往空间以和谐为目标,为人们创造多样化的娱乐休闲和团聚功能。在恭城朗山村传统民居中为“天井”布局,连通室内各个空间,是家庭成员一起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可以提供棋牌、闲聊与休息等活动,有时也是厅堂的延续,用以家庭重大喜事、祭祀等活动。此外,厅堂也是家庭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通常用来家庭团聚、举办大型活动等。除此之外,各民居室外空间也相互连通,巷道空间是邻里之间的重要交往公共空间,通过空间的相互连通,营造出了一种和谐人际氛围(见图5)。

3.3 生态化的空间形态

朗山村传统民居也体现出以自然生态平衡来衡量建筑空间的美。生态化空间一方面是指人、建筑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一种与自然共生的空间模式。在恭城朗山村传统民居空间中,体现出人、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院落围合式的建筑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资源,以砖石材料为主、屋面为“人字形”排水,有利于隔热保温、遮阴纳凉、庭园为“井”字形,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空气上下流通、采光良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生态的和谐观念,是生态化的空间形态,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乎和谐道德文化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是和谐的生态文化(见图6)。

4 乡村振兴背景下恭城朗山村传统民居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

4.1 人本化设计

《皇帝宅经》说:“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这句话阐明了人、宅的密切关系,宅是人生存的根本,同时宅因人得存。宅的建立是为了人而设计,而不是为了建筑本身。人本化的设计就是指以人为中心,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关心到每个个体的实际需求,创造出具有和谐的文化功能空间。除了关注人们简单的生理需求外,更应该注重人内心的情感需求,体现个性化与共享的空间设计。从以“和”为贵的文化需求出发,对空间结构、空间功能布局、空间装饰等方面进行表达,规范人的行为,以空间的形式起到乡村居住文明教化的作用。在当代乡村居住空间的设计中,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理念,以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为目标,根据特定对象需求而设计,以人为中心,体现居民的文化信仰和追求,避免千篇一律的乡村民居设计形式,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振兴乡村文化。

4.2 整体性设计

整体性设计是强调以大局利益为主,满足群体的需求为目标,同时也尊重个体的个性化,但避免绝对的个体主义倾向凌驾于集体至上的设计形式。正如陈丛兰教授所述:“除了居住空间的满足,美好生活还要以心灵有所归属为内涵,即人在内心里产生的自己归属于某一空间,以及由这一空间所规定的生活方式的价值心理。”[7]恭城朗山村是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民族,在居住空间中历来主张“以小家,才有大家”的和谐思想,希望以家和万事兴来巩固社会的安定。在乡风文明振兴中,以群体和谐为目标对人居环境空间进行设计,以实现村民找到家园归属感。在整体性的居住空间设计中,要以和为贵,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空间的关系、空间与空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设计的落脚点。在乡村人居空间环境设计中,以邻里团结、夫妻和睦、亲子和谐、尊老爱幼为文化设计目标,对空间进行设计,既体现个性化的需求,也能创造多元化共享的功能空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情感关系。如在当代乡村居住空间中创设共享公共空间、私密性个性化空间等,从而促进恭城朗山村乡村文明建设。

4.3 可持续性设计

可持续性设计主要是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矛盾,使设计的居住建筑空间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可持续性的设计是从人们安居的角度出发,考虑合理的生活方式、文化信仰,创造持续性的乡村优秀传统居住文化,从而营造和谐的空间氛围,给人温暖舒适的情感家园,使人们能够安居。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正如美国设计师维克多·巴巴纳克就在《为真实的设计》里提出了设计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资源有限性和改善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8]。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恭城朗山村当代居住空间设计中,要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资源,并借用传统民居空间的生态设计手法,营造地域性和谐共处的室内空间环境,实现生态宜居,为人们创造具有家庭整体温情的空间,促进家庭和睦。胡大平教授也强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个核心却始终不变,并且只有在这两者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人与自我的和谐”[9]。

5 结语

恭城朗山村传统民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通过探析其和谐思想的空间文化内涵,促进其乡村文化的发展,改善村民人居环境。“贵和”的价值观念,蕴含了“人际之和”“天人之和”的文化空间思想,并在民居建筑中以群体意识的空间布局、多元化的空间功能、生态化的空间形态进行了诠释。其中“人本化设计”“整体性设计”“可持续性设计”理念,有利于振兴乡村文化,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立足于地域性特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文化空间,是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找到家的归属感。在当代乡村居住空间设计中要积极弘扬传统民居优秀文化,才能弘扬乡村文化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恭城山村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山村日出
山村一天一个样
广西恭城:野生杨梅受青睐
奇趣民居
《从农田到餐桌——走进恭城》
沉寂山村崛起时
偏僻山村有个“五老”帮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