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高处看风景

2023-08-17 22:03叶春雷
阅读时代 2023年8期
关键词:半山众山登顶

叶春雷

我们一定不会忘记诗圣杜甫的那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一定也记得“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样豪迈的句子。自然,我们一定也忘不了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引了这么多古诗文,目的就一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个站在最高处的人,放眼望去,天地万物尽收眼底。那种把俯瞰群山、傲视一切的豪迈感,一定是激励我们不畏艰辛攀上最高处的直接动力吧。

但是中年之后,我慢慢开始明白,非得要爬到最高处的那种想法,有时有点强迫症的味道。寒假与女儿爬鄂州西山,西山顶上有武昌楼,雄峙江边。与女儿往上爬,楼极高,共五层,爬到第四层,我们停下了,没有继续登顶。有点近乎半途而废,但站在围栏边,大江蜿蜒如龙蛇,沙洲上白沙如雪,美不胜收。

下来后,小妹问我们,登顶了吗?我说没有。小妹有点吃惊,我看出来了,但没有过多解释。说自己斗志消沉了也好,说自己圆熟了些也罢,不登顶,其实也照样看风景呀!

杜甫写那句诗的时候,正是少年气盛。但困守长安十载之后,加之“安史之乱”的折磨,杜甫心里终于明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那个宏大的理想,不过像白日烟花一样,轰地一下迸散了,甚至连光芒都看不见。晚年再登岳阳楼,境界还是开阔的,但他的心性已经没有少年时那么头角峥嵘了。“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心态是苍凉多于豪壮的呀!

人是慢慢长大的。有的时候,长大恰恰意味着,你不将登顶作为人生的唯一选择了。如果一定要赌气似的非登顶不可,那就有点小家子气了。明白这一点之后,一个人的心态会慢慢成熟起来,他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半山中看风景,也一样美好!”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像尼采这样一个鼓吹“超人”哲学的人,居然也有这种平和的心态。这个醉心“酒神精神”的人,他怎么也能像中国的大儒孔子一样,倡导中庸之道呢?但事实上,的确如此,看他写的这首《处世之道》:“既不爬上山顶,也不站在山脚,在半高处欣赏,这世界最美好。”

尼采的这首诗,有一种很强烈的震撼力。我立时想到儒家的人格理想:极高明而道中庸。看来,中西方文化,暗合之处,实在是太多了。尼采发了疯,只是因为他没有贯彻好他的這首诗中倡导的“中道”罢了。孔子言行一致,所以孔子能安享晚年。

承认半山中也能看到美好的风景,也就是承认我不与人争胜。争是一种人生,不争也是一种人生,两不相干。你可以赌那口气,爬上极顶一览众山小,我也可以停在半山腰,找一处清净的所在悠然自得地顾盼神飞。不登顶,有时的确是没有实力,有时却是不屑。

对登顶的人保持一份敬意,对不登顶的人,同样保持一份敬意,这就是一种圆熟的人生。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若以自己的登顶,来歧视那些不登顶的人,甚至以为自己的登顶,是胜人一筹,这样的观感,的确是有点狂妄自大,是老子所鄙视的“自矜者”。而老子说:“自矜者不长。”

我终于懂得了,在半山中看风景,不显山不露水,一个人享受独得之乐,是多么好的一种人生状态。尼采提倡这种人生状态,真的是与我的想法相吻合。我其实可以不做他人眼中的风景,像卞之琳先生诗歌里写的那样。而张岱《西湖七月半》中,“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实在是自恋得可以。

离尘俗远一点儿,再远一点儿,但又消泯那一种目下无尘的孤傲,像《石头记》中的林姑娘那样的,就站在半山腰,以一种布衣的平和心态,婉转地看着风景,也在风景中婉转着自己的人生,多么惬意!

(源自《人民周刊》,潘光贤荐稿)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半山众山登顶
尼泊尔向导26次登顶珠峰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登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古代诗歌的准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古代诗歌的准备
少华山石门半山度假酒店
登顶乞力马扎罗
吴燕 福建女子登顶珠峰第一人
王安石
峨眉半山七里坪 邂逅半山梦幻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