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视域下的编辑职业发展研究

2023-08-17 11:12刘晋苏
出版参考 2023年7期
关键词:元宇宙出版业虚拟现实

刘晋苏

摘 要:元宇宙浪潮扑面而来,出版业积极展开“元宇宙+出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编辑是出版活动的重要主体,本文在综述出版业整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立足编辑个体发展角度,对元宇宙视域下编辑职业的演变图景进行探讨。为抓住职业发展新契机,编辑可将内容为王、技术赋能、用户思维三条发展路径有机结合,打造“内容+技术+用户”综合技能矩阵,从而转型为元宇宙时代的文化产品经理。

关键词:元宇宙 虚拟现实 出版业 编辑 职业转型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虚拟现实的兴起,5G、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ChatGPT等人工智能应用掀起讨论热潮,元宇宙作为科技领域新興热点引发了各行各业的关注,出版业也不例外。除了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出版业对“元宇宙+出版”的理论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编辑是出版活动的重要主体,对元宇宙视域下的编辑职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对探索整个行业如何把握元宇宙机遇具有重要价值。

尽管出版业内对元宇宙已有一些研究,但现有研究侧重于从行业整体层面探讨元宇宙与出版业的发展关系,而关于元宇宙与行业内部个体的发展关系,相关研究较少。编辑活动是出版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编辑的智力劳动和效能发挥对出版机构乃至行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元宇宙加速发展的当下,分析这一新兴科技浪潮对编辑个体的影响,探讨编辑职业的发展图景,是“元宇宙+出版”理论研究的应有之义。本文从元宇宙的源起和出版业相关研究、实践切入,对元宇宙视域下编辑职业的演变图景进行探讨,并从方向、挑战、机遇和路径四个方面展开剖析,以期为元宇宙这一全新环境下的编辑职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出版业直面元宇宙浪潮

“元宇宙”一词译自英文Metaverse,是前缀Meta(有“超越”含义)和Universe(宇宙)后半部分的组合,具有超越现实宇宙的意味。目前各界普遍认为,元宇宙的首次提出源于美国作家尼尔·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出版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也有学者认为,元宇宙的思想导源其实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美国数学家兼计算机科学家弗诺·文奇(Vernor Vinge)出版于1981年的赛博朋克流派科幻小说《真名实姓》(True Names)。[1]此后,元宇宙在科幻文学作品中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例如在科幻作家刘慈欣的著名小说《三体》中,就提及一款由玩家佩戴VR装备开展沉浸式解谜任务的虚拟时空游戏。进入21世纪,影视特效技术的发展使元宇宙逐渐被大众熟悉,例如2009年上映的故事片《阿凡达》(Avatar)描绘了现实人类通过思维意志控制“化身”(Avatar)在另一个世界展开活动的情节,2018年上映的科幻冒险电影《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展现了人们借助VR设备进入虚拟世界“绿洲”的场景。元宇宙概念的真正“爆发”则是在2021年,随着互联网科技巨头脸书宣布更名为Meta,并将业务聚焦于元宇宙,元宇宙热潮在科技界、商业界、文化界掀起并持续至今。

元宇宙从正式提出到为大众熟知,已有三十年,目前尚无权威、公认的定义。关于元宇宙的概念界定,现有研究主要分为四种视角。一是虚拟世界视角,认为元宇宙是一种虚拟时空下的世界,这也是目前应用最多且最容易被大众理解的视角,有研究认为元宇宙是平行而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世界[2],也有研究提出元宇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虚拟世界,其中的每个人都拥有化身并扮演所幻想的角色。[3]二是技术发展视角,认为元宇宙是数字技术的下一个进化阶段,有学者提出元宇宙是继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4],有研究认为元宇宙是超越互联网的数字网络[5],还有学者认为元宇宙本质是一个科技事件,是多项技术演变综合形成的科技革命的结果。[6]三是媒介视角,将元宇宙视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认为元宇宙是一种技术融合型的终极数字媒介[7],或是一种可供人们进行兴趣交流和社交互动的媒介。[8]四是社会形态视角,认为元宇宙是一种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未来社会形态,有学者提出元宇宙是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9],也有研究认为元宇宙是一种人以数字身份参与的虚实融合的数字社会。[10]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我国众多行业都在这个新兴赛道上竞相探索,出版业也不例外。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国内已有多家出版机构展开有效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综合分析,当前出版业在元宇宙赛道的实践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虚拟现实出版,具体表现为借助VR技术实现新型知识服务、与纸书融合出版、数字图书馆服务等。二是数字藏品(NFT),主要体现为数字藏书,实现实体图书与数字资产的结合。三是元宇宙书店,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还原书店实际场景,打造全新消费体验。可以说,出版业在元宇宙雏形阶段没有缺席,是元宇宙赛道中文化领域的“初始玩家”之一。

伴随出版业对元宇宙的实践探索,出版人和业内学者也积极展开理论研究。这些研究中,有的关注特定出版领域,如学术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在元宇宙浪潮中的发展路径;[11]有的探寻元宇宙中的阅读体验和用户行为;[12]有的总结出版与元宇宙相结合的各类实践经验;[13]有的提出针对元宇宙出版热潮的冷思考。[14]行业内多家学术期刊纷纷策划元宇宙专题。2022年8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元宇宙出版与阅读实验室揭牌,该实验室是中宣部出版业技术与标准应用重点实验室的下设分研究中心[15],这也标志着从国家层面对“元宇宙+出版”展开全方位理论研究,出版业将积极融入元宇宙时代。

二、拥抱元宇宙是编辑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产业革新。伴随PC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5G等新兴科技的突破,出版业不断受到影响并随之演进转型。作为推动出版行业革新的激发因素,科技也是促使编辑活动发生转变的有力推手。出版是历史悠久的行业,回顾人类历史上每一轮技术飞跃,都即时或远期地对出版业和编辑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预测,元宇宙浪潮也不例外。

编辑是追求严谨、恪守责任、遵循规程的职业,在经年累月的工作中,传统编辑容易形成“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理习惯,对新兴科技理念的感知度不高。对新技术持观望态度、坐等科技浪潮的影响的心理会带来个人与社会创新脱节的风险,长远来看对编辑职业发展十分不利。纵观历次科技浪潮中崭露头角者,往往在新事物产生时期就主动寻求发展机遇,这就要求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拥抱新事物。因此,面对新一轮科技革新,编辑要主动学习、主动融入,在职业发展方向上主动拥抱元宇宙时代。

编辑在职业发展方向上主动拥抱元宇宙,具有五个方面的必要性。第一,从出版业发展规律看,出版业需要元宇宙提供数字化转型依托,从而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間,同时,出版业又是元宇宙的重要应用场景,能够为元宇宙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出版业和元宇宙将彼此融合共生。第二,从产业规划看,出版业的产业数字化发展近年来脚步愈发加快,《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要求产业数字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元宇宙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将在出版业数字化发展进程中产生可观影响。第三,从社会氛围看,近年来元宇宙已从概念热点走进大众生活,元宇宙用户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VR设备出货量呈井喷态势,编辑作为社会个体必将迎来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第四,从代际发展看,元宇宙吸引了大量的年轻用户群体,他们也是编辑工作未来必然面向的重要目标群体,了解他们的兴趣方向和思维模式,有助于把握未来编辑工作的发力点。第五,从编辑责任看,技术革新背景下编辑担当文化内容“守门人”的职责没有变,编辑仍要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这就要求编辑对元宇宙环境下的工作规律具有充分的认知。

三、元宇宙对编辑职业发展提出挑战

根据现有研究,元宇宙的发展将经历虚实孪生、虚实相生、虚实融生三个阶段[16],元宇宙视域下的用户阅读则相应呈现可视化、场景化、泛在化的特点。[17]伴随元宇宙对阅读场景的重塑,元宇宙必将倒逼出版业加速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革往往是欣喜与阵痛并存的。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出版业的一部分传统优势即将消亡,编辑工作的模式、范围、方法都将面临变化,从而对编辑的职业发展提出挑战。

(一)编辑能力要求的改变

很长时间以来,大众对编辑工作的印象常常是“改稿子”,这种印象固然刻板,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案头工作在编辑活动中所占的地位和比重。自出版业产生以来的漫长岁月里,编辑的案头工作所面对的文本内容主要是文字和图片,即图文信息。近二十年里,随着有声书、短视频产业的快速发展,编辑内容大为丰富,已从单纯图文拓展到音频、视频、数据库等。元宇宙时代的到来,又将给编辑内容带来一场巨大改变,上述媒介对内容的表达将从相互独立变为彼此融合,从而在虚拟时空中呈现。对编辑案头功夫的要求不再停留于某一类媒介形式,而是需要对融合多媒介信息的“综合文本”进行立体加工。同时,由于元宇宙高度的技术力,编辑需要在把握内容、运用媒介的同时,再插上技术能力的翅膀。传统的编辑案头能力需要转变为“内容-媒介-技术”三位一体的综合编辑力。

(二)编辑工作方式的改变

去中心化是元宇宙的核心特点之一,在元宇宙中,传统的单向接收信息的“受众”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高自由度和自主权的“用户”。创作和编辑的过程更为多元,例如,不同于纸质书的“付印”和音视频的“上线”,元宇宙中的作品在经历了正式产生的环节后,还可能存在由原创作者、编辑、用户共同参与的长期编辑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充满交互的。这将带来出版产业链的延伸,也将引起编辑工作模式、流程的变革。结合元宇宙虚实融合的特点,编辑过程可能会在虚实空间中跳跃、串联,形成更为立体化、多维化的范式。元宇宙时代的编辑需要适应工作方式的新变化。

(三)编辑“守门”难度的改变

除了推动内容生产,使其到达用户,编辑还对出版活动和出版物质量承担把关责任,换言之,编辑担任着知识内容流向社会的“守门人”角色。在传统出版中,相关标准原则已较为完备,可以较好地应对此类风险。[18]在元宇宙语境下,编辑活动主客体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消弭,缺乏专门适用的出版物质量评判标准和规范。不仅如此,由于元宇宙概念热度高、初期投入大,资本的强势介入可能带来信息茧房、隐私泄露、算法裹挟等问题,压缩优秀作品生存空间,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削弱甚至消解精神文化产品塑造民众精神家园的社会功能。这些都将增加编辑的内容把关工作难度,对编辑的“守门人”角色形成挑战。

四、元宇宙为编辑职业发展带来机遇

元宇宙的发展将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而带来广泛的新机会、新图景。出版业在积极迎接元宇宙浪潮的过程中,传统格局被打破,新思路新方法在萌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元宇宙将为编辑的职业发展带来至少三方面机遇。

(一)出版物形态拓展,选题思路更广

元宇宙场景中,出版物的产品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将从单一图文、图文影音结合等常见形式,向视觉、听觉有机结合的沉浸式体验产品发展。可以展望,随着虚拟现实设备的不断升级,元宇宙将向全方位感官模拟发展,出版物产品可能实现面向用户的多感官、立体化呈现,出版物形态的固有边界被打破。

选题策划是编辑在案头工作之外的重要工作,策划能力是编辑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得益于元宇宙中虚拟时空的呈现,选题策划的思路可以大大拓广。例如,小说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让用户化身书中人物体验故事情节;化学实验教学视频不仅可以观看,还可以让居家自学的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亲手实践。

(二)出版物生命周期延长,工作获得感更强

传统出版物的内容信息传递是单向的,创作周期在出版物制作完成时基本结束,大多数出版物的市场生命周期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此后便再难寻。而元宇宙具有高度的技术力和用户自主性,出版物不再是被创作生产后单向传达给受众的静态产品,而是在初始创作后仍具有高度交互性的动态产品,甚至可以视为一场由出版者发起、在虚拟空间中随着用户交互不断演变的持续创作过程。对于付出心血促成作品出版的编辑而言,出版物是劳动成果的直接体现。元宇宙让编辑成果能够在更长周期内发挥传播文化、塑造精神家园的作用,从而使编辑的劳动成就感提升,工作获得感增强,职业幸福度提高。

(三)资源积累渠道拓宽,青年编辑易成长

编辑是一个对资源积累要求很高的职业,许多成功的编辑都是通过与作者、读者、合作伙伴经年累月的交往,彼此长期磨合,建立深厚信任后才拥有自己独特的出版资源的。在传统出版中,这个积累过程往往较为漫长,不少青年编辑进入出版行业后会遇到一段瓶颈期,哪怕经过几年编书校稿把案头功夫练熟了,但在策划上还是找不到感觉,职业获得感低,因此不少人会选择离开出版业,造成青年人才流失现象。

在元宇宙中,人与人的交往打破现实的时空限制,人与人的互动方式也更丰富多元。虚拟空间中身临其境的拜访、“面对面”的沟通、便捷的信息资料传递、感官体验的即时共享,都有利于打破现实世界中的社交“墙”,在虚实融合中实现人际关系拓展、高效沟通和信任建立,这十分有利于青年编辑出版资源的开拓和积累。与此同时,元宇宙作为新兴事物,本身对青年群体具有良好的吸引力和亲和力,青年编辑在“玩转”元宇宙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也为其面向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先发优势。

五、元宇宙启迪编辑职业发展新路径

目前元宇宙仍是新兴领域,行业标准和游戏规则尚在逐步建立,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开垦之路固然辛苦,但也是创新求变、抢占未来先机的先手棋。基于对出版业趋势和编辑主体职责的综合思考,以下从三个方面提出元宇宙视域下推动编辑职业发展的参考路径。

一是内容为王。内容为王是出版从业人始终需要坚守的理念。文化创意产业最具价值的环节是内容生产,而出版业处于内容生产的上游位置。回顾出版业经历多轮科技浪潮的过程可以发现,无论产品形态、传播媒介如何演变,出版业的根基和核心优势都是内容。为用户开发提供权威可信、高价值的内容资源,协助打造民众的精神文化家园,一直是编辑活动在文化产业的核心作用,也是编辑职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元宇宙去中心化的特点可能带来内容生产的海量增长,现今互联网中存在的算法裹挟、信息茧房等现象在元宇宙中也无法避免。从纸媒时代到数媒时代,再到元宇宙时代,民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望是始终不变的。编辑可以在坚守内容为王、发挥传统优势的前提下,深耕挖掘优质内容并借助媒介融合使其走向元宇宙市场。例如,IP是以跨媒介的形式聚合用户的需求与兴趣,形成粉丝经济的跨界经营模式,元宇宙时代内容生产的虚实融合特征,将给出版物带来IP拓展和情感增值的更多可能性。[19]IP产业在元宇宙具有直观、广泛的商业前景,甚至可能是推动元宇宙走向大众、引爆元宇宙用户增长的关键推手之一。编辑可以探索优秀出版内容的IP化,不失为面对元宇宙浪潮的一条应用创新之路。

二是技术赋能。2021年“元宇宙元年”以来,已有不少出版机构在元宇宙赛道进行了率先尝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出版业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整体上还是滞后的。出版单位普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的应用产品在商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传统编辑对新技术手段的直观感性认识较少,参与度低。面向元宇宙浪潮,从长期职业发展的角度,编辑需要转变观念,提升对技术的重视程度,深刻认识到技术能力的加持是未来出版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素。例如,选题策划可以从传统的经验驱动转型为数据驱动,甚至引入人工智能。出版行业应加强技术科普工作,要深刻认识到只有从事出版物策划开发的编辑群体拥有了对技术的理解力、运用力,出版业在新技术应用方面的速度和成效才能真正提升。出版机构应开展专题培训和专向培养,针对性地挖掘、培养面向元宇宙出版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用户思维。优质内容面向市场也就意味着面向用户,在去中心化、高度交互的元宇宙中尤其如此。编辑需要改变传统媒体时代的“发布者”思维惯性,建立用户思维,即增强为用户服务的意识,时刻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反馈。除了思考内容开发、生产和呈现,编辑还要思考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以及如何增加用户黏性。元宇宙的一大特点是空间跨越性,这为编辑与用户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编辑可以通过虚拟空间与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实现交往,用更加感性、直观的方式练就面向用户的工作方法和设计眼光,在反馈和改进中实现内容生产到终端用户的完整闭环。

三条路径的有机结合,就是为元宇宙时代的编辑职业发展打造“内容+技术+用户”综合技能矩阵。回顾往昔,在历次科技革新带来的产业变革中,下一代弄潮儿往往从最先接纳、了解和探索新事物的人群中产生。元宇宙时代正呼啸而来,崭新的未来图景呼唤编辑主动转型,成为懂内容、懂技術、懂用户,对出版产品具有全生命周期把握能力的文化产品经理。唯有主动探索,全面学习,方能走出一条充满活力的编辑职业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系浙江教育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元宇宙出版业虚拟现实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REALITY BITES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南宋出版业考述
浅谈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