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璇
当前,各中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财经类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义卖”“模拟职业体验”“揭秘校园贷”“爱心Market”等校园活动,实现了财经素养教育的生活化、具象化和人文化。但这些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体验性,而忽视学生对活动后的反思总结,致使财经素养教育缺失研究性;因活动的碎片化又往往造成财经素养教育缺失系列性,同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进而造成活动实际效果不佳。对此,应从财经素养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入手,增加与学科的融合度,强化师资队伍,提升财经素养文化活动育人效果。
一、财经素养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价值意蕴
1.有助于实现财经素养教育生活化
教育即生活。财经素养教育只有“活”起来,学生的财经素养才能“养”起来。财经素养教育生活化是指在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要接地气、贴生活,而不是单纯的传输财经素养的理论知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经济元素越发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济生活表现出的经济行为也越发凸显财经素养教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财经素养教育作为生活教育,其核心在于引导人们如何更好地融入经济生活,懂得如何更好地规划财富的获得、继承、传承、创造和发展。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寓学于乐、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把财经素养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中,提升学生财经素养。以“财富人生,合理规划”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为载体,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手工制品、旧书籍等学习和生活用品,在学校规定的区域开展地摊拍卖、爱心义卖,让学生在拍卖与义卖过程中理解成本与收益、财富与幸福、劳动与收入等财经内容。校园文化活动让教材中的财经内容转化为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充实了财经素养教育内容,扩大了财经素养教育的范围和空间,提升了财经素养教育的影响力。校园文化活动以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为主题,让非生活化的财经素养内容回归学生日常生活,让受教育者在富有教育价值的生活领域中领悟财经素养的真谛,在经济生活中掌握做人行事的原则,丰富人生意义。
2.有利于促进财经素养教育具像化
财经素养教育具象化强调将抽象的财经知识融入现实事物之中实现教育的具体化、直观化,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总结、反思。校园文化活动将时空、事件、人物等要素在特定场合中相互联系,让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可触、可看的现实活动。目前多数学校缺乏财经素养教育的教材,专业教师队伍不健全,学生的财经知识储备不足,对财政、利率、信贷等抽象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导致财经素养教育大打折扣。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为实现财经素养教育具象化提供了有效载体。教育者精心制定、科学策划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校园文化的熏染,由被动的、强制的灌输教育转变成积极的、自主的自我教育,将单调的、抽象的财经理论转变成有趣的、具象的校园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如“游园活动中的财经素养”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游园大会“银行”发行纪念币设置为游园活动的“唯一合法流通貨币”,学生可根据学校规定借贷、兑换、赚取、使用流通货币,以此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亲身体验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风险与保险等金融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因此,以财经素养为中心议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课本教材讲解,模拟活动场景,设置财经游戏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财经的热情,也有助于将空洞、抽象的财经理论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实现财经素养教育具象化,从而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应用”。
3.有助于增强财经素养教育人文化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折射出新时代教育的潮流,代表了教育的发展方向。“立德树人”首要前提是以人为本,“目中无人”的教育不仅与“立德树人”的初衷相违背,也无法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财经素养教育作为落实党和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要求教育从现实的人出发,以人为核心,关心人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人的价值。财经素养教育人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引导学生学习财经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满足受教育者自然本性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者,以自学自教为主的多种类型的综合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真实情景为基础,以任务驱动为方法让财经素养教育充满人情味。以“爱心Market”、爱心义卖校园文化活动为列,要求班级为单位成立爱心超市或者公司,设置公司相关组织结构,学生将手工制品、学校文化标识的学习用品等其他手工制品进行拍卖,所获利润用于爱心捐赠。在学生在帮助班级爱心公司赚取“第一桶金”的过程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投资与利润分配的关系;学生将赚取的金钱以爱心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实现自我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财富与社会、物质与幸福的关系。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财经素养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既有助于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也能够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凸显财经素养教育人文化色彩。
二、财经素养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优化策略
1.整体构建,系统研发,建立财经素养文化活动长效机制
财经素养教育文化活动科学有效的实施需要建立统一运行机制,完善支撑保障机制和品牌创建机制。首先,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总目标出发,把财经素养教育文化活动纳入到德育工作总体规划中,依据《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五维三标”设定活动目标;以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财经热点为依托,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坚持以学生财经素养为本位进行活动设计;从学科教学、学生工作和社团组织活动规划总体布局,建立统一运行机制,落实财经素养教育文化活动有序开展。其次,从激励和投入机制,完善支撑保障机制,保证财经素养教育文化活动持续发展。学校需要根据活动实施情况,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大力支持,制定一套理性化的活动激励制度,以此激励参与活动的主体与客体,调动活动主客体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活动中综合运用目标激励、模范激励、情感激励等各种方法,满足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进而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财经素养教育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最后,落实财经教育品牌创建机制,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文化活动中既要有本学校特色的“旋律”,又要融入当地财经素养教育发展的“大合唱”队伍中,不断创新财经素养教育文化活动形式,创立特色社团,开发特色项目,形成品牌效应,增强财经素养教育文化活动吸引力和感染力。总而言之,从活动目标、活动模式、活动设计、活动资源等方面,系统研发和实施改进,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不断增强财经素养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实施效果。
2.学科融合,凝聚合力,增强财经素养文化活动育人效果
财经素养教育的综合性质决定了它需要借助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来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财经素养。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财经素养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凝聚合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财经知识,增强财经素养文化活动育人效果。在进行《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中学段维度一“收入与消费”中的“个人消费与规划”这一主题活动就融合了道德与法治、数学、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学生对于如何规划消费和制作收支记录表及走势图,如何货比三家和总结影响价格的因素,如何识别和规避风险以及如何学会与人沟通等,解决真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必然需要不同学科、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加以分析和解决。这就需要不同老师根据学科特性在活动开展前进行财经理论教育,在活动中提供财经行为指导,在活动后引导学生积极反思,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掌握事实性知识,还在实践活动中活用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的价值、态度和技能,并能有效地解决在参与经济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而避免出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两张皮现象。总而言之,从学校层面看,以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财经素养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凝聚各学科力量共同行动、共同参与,打破单兵作战的活动模式,财经素养教育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培养队伍,强化师资,提升财经素养文化活动支持力量
教师强,才能少年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教师博学的知识储备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财经知识、技能是开展好财经素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的压舱石,关乎财经素养教育效果的好坏,而当下基础教育阶段财经素养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成为多数学校财经素养教育的软肋。因此,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资,为财经素养教育活动提供智力支持。一方面,教师自身需要加强理财知识和技能的學习与研究,依据《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有意识将财经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财经素养教育知识纳入到校本课程研发中,形成“在教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教”的闭环式螺旋上升的成长模式,让财经素养成为自身专业拓展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充分、合理利用学校资源,提升教师财经知识专业化水平。学校可定期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外出观摩、学习财经素养教育特色学校的具体做法和先进经验,邀请财经素养教育相关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将理论学习常态化,从而不断提升财经素养教育活动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研究性。
【本文系广东省财经素养教育实践研究课题“财经素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JY-2021-G-38)、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中小学生财经素养评价指标研究”(课题编号EHA 19049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