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浅析

2023-08-17 10:41郑晓东吴淑琴郭海杰吴鸣远李佳富
南方农机 2023年13期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马铃薯

郑晓东 , 成 如 , 吴淑琴 , 郭海杰 , 吴鸣远 , 刘 波 , 李佳富

(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2.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马铃薯被誉为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其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技及装备水平的高速发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步伐加快,马铃薯机械化作业率逐年提升。有关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50%以上,推广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已成为马铃薯生产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内蒙古地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推动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思路。

1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马铃薯产业发展及机械化作业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马铃薯优势主产区,其自然环境、土壤质地等条件均适宜马铃薯生长[1],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阴山沿麓和东部大兴安岭沿麓,种植面积保持在全国第六左右。近年来,自治区以加强政策制定、做强种薯产业、推行优质绿色生产模式、提升加工转化水平等为主要抓手,着力推进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乌兰察布马铃薯”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四子王旗等4个旗县也成为国家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全力推动马铃薯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在政策大力扶持、农艺科技创新和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的利好形势下,全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80%以上。同时,创建了一批种植、耕整地、植保、喷灌和收获等全生产环节机械化覆盖的马铃薯产业示范区[2]。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推进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和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目标,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力推动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将助力自治区马铃薯全产业链在生产环节提质增效,为马铃薯后续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主要种植模式

内蒙古地区马铃薯传统种植一般采用小型拖拉机配犁用马铃薯种植机播种的平作模式,单行作业不能有效保证行距,播种深浅不一,行距窄,无法进行机械化中耕作业,机械化收获时阻力较大,作业质量差,漏收、伤薯现象严重,作业效率较低。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机械化作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区逐渐形成了机械化垄作无膜滴灌种植、机械化膜下滴灌种植[3]、旱作覆膜种植[4]等机械化种植模式,全程机械化进程得到快速推进。

1.3 机械装备水平的提升

2021 年度,内蒙古全区在农机装备水平上发挥了较好的支撑作用,在示范园区、种植大区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大型联合收获机、植保机械和喷灌设备等,促进了整体装备水平提升,主要种植区农机装备配备较为完善,可满足区域内全程机械化生产需要。

1.4 效益分析

1.4.1 经济效益

1)成本节约[5]。调查显示,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部分地区采用全程机械化配合滴灌、水肥一体化控肥增效技术,可实现节水、节肥、节药、节人工100元/亩左右。在收获阶段,当前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半机械化状态,即采用中小型挖掘机一次性完成翻土、起薯、铺放集条等过程,但需要配合人工捡拾装袋。雇佣人工捡拾的成本已达到每人300元/亩左右,约占亩平均收入的10%~15%,捡拾工人大部分来自其他省市,且供不应求,“雇工难”“用工荒”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示范园区、规模种植区推广大型联合收获机作业省去了人工捡拾环节,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2)增产增收。采用全程机械化、滴灌、水肥一体化控肥增效技术,比传统模式增产200 kg/亩,增产效果较为明显,按市场价格1.5 元/kg 计算,可实现增收300元/亩。

1.4.2 社会效益

1)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推广全程机械化,对于推动马铃薯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机械化作业,一方面促进了马铃薯全产业链稳固发展,有效改善了马铃薯生产条件,提升了作业效率和土地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大幅度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为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实现二次就业和增收创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2)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发展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节本、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自治区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新型社会化服务模式,将全程机械化作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推广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进一步促进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的优化升级,使小农户生产逐渐融入农机规模化大生产中[6],逐渐解决了“用机难”“用机贵”的难题,满足了农民对农机社会服务的日渐增长的巨大需求。此外,内蒙古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领办示范园区、提升整体装备水平、扩大机械化作业规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4.3 生态效益

马铃薯机械化作业,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实行大型机械深松作业,能打破犁底层,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构建土壤水库,创造良好的耕层环境,为作物良性生长提供了保障;实行化肥深施、水肥一体化,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因化肥用量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遏制地下水下降速度,缓减水资源匮乏的矛盾,使地下水排补趋于平衡,缓减土地荒漠化进程,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耕地可持续使用能力。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

机械化作业对马铃薯生产各环节机具的配套性具有一定要求,播种行距、株距、耕整地作业等都将影响后续的机械收获质量。当前,各地区在耕整地、播种等阶段农艺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收获机械与地形、行株距不配套的情况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化作业进程[7]。

2.2 机械化收获损失较为严重

收获环节多为小型马铃薯挖掘机配合人工捡拾收获,且挖掘机多为本土农机企业制造,其主要材质、加工工艺、装配质量等难以保证,受机具质量、收获运动的摩擦碰撞影响以及马铃薯本身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制约,使用机械化收获易造成埋薯、表皮损伤、块茎损伤和内部挤压变质等问题,导致机收损失较为严重[8]。受损的马铃薯在经济价值上将大打折扣,还将影响后续产业发展。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可一次性完成翻土挖掘、起薯、运输传送、筛土、捡拾清选等作业过程,作业效率高且损失率相对较低,适应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区作业,但因其成本过高,且对种植间距、土壤条件等有一定要求,大范围推广存在一定困难。

2.3 残膜回收机械发展应用缓慢

内蒙古地区马铃薯覆膜种植模式较为普遍,在多年积累下,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如不进行高效回收,将严重影响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生产力,对马铃薯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调查显示,内蒙古耕地耕层(0~30 cm)土壤平均地膜残留量已高于我国农田残留量限值[9],大力推进残膜回收迫在眉睫。当前残膜回收机械存在整体功能单一、一次性收膜率低等问题[10],适应性普遍不高,受农民残膜回收意识不足及机械研发制造企业技术水平影响,残膜回收机技术发展及应用较为缓慢,部分地区残膜回收仍主要采用效率低、成本高的耙、搂方式进行,缺乏集约化程度高、收膜率高的大型先进残膜回收机械。

2.4 智能化、信息化农机装备供给不足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智能化农机技术逐渐走向市场,北斗定位、自动驾驶、作业监测、智慧农牧场等先进技术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率和质量。但是,我国农业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端智能农机的研发推广比较缓慢,主要依赖于进口。同时,智能技术在马铃薯播种、收获等主要环节机具上的应用较少,在农机农艺融合的背景下,推广基于智能化的精准高效播种机可减少重播漏播情况、保持穴距行距一致性,联合收获机配合视觉监控等智能化技术,可有效提高作业过程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漏薯、伤薯情况。因此,加快研发马铃薯智能农机及技术将极大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

3 发展建议

3.1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

一方面,加大对马铃薯生产各环节机械购置补贴力度,提高种植大户、合作社购买大型播种机、高效植保机和联合收获机等机具的积极性,尤其对购买高端、智能化装备予以重点支持。另一方面,加大残膜回收机等机械研发推广力度,探索试验机械化切种、拌药,对技术工艺成熟、适用性好的机械及时增补补贴目录,加大补贴力度,提高马铃薯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覆盖率。

3.2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继续探索适宜当地种植环境的机械化种植模式,力争每个地区形成一套成熟的、适用性强的种植技术规范,着重推广无膜滴灌种植技术,以减少残留地膜对环境的破坏。在应用大中型联合收获机的同时,兼顾种植方式和技术路线的配套升级,使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机具适用性,降低各环节机械作业损失。

3.3 积极探索马铃薯机收减损技术

尽快出台马铃薯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从优化改造收获机械关键部件、培训作业机手规范操作、加强机收减损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升机具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降低伤薯率。

3.4 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优势

通过政策牵引、项目带动,引导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切实发挥农机服务组织在推广全程机械化和先进农机装备及技术中的“主力军”作用。政策鼓励或资金支持合作社购机用机,完善马铃薯作业机械种类,提高整体装备水平。统筹现有装备资源,探索农机供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强机具的统一组织和调度,尽力确保“机有活干”“活有机干”,使有限的装备资源服务到更多农户。

3.5 推广高端智能化农机技术及装备

加快推进北斗、自动驾驶、智能控制等智能技术在马铃薯机械上的应用,鼓励支持科研单位、高校、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机制造企业协同攻关先进智能农机的研发制造和示范推广,同步加强高水平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驾驶员的培养教育,逐步推动农机智能化的落实落地。

3.6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和宣传推广

一是加大力度推动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开展水肥一体化、控肥增效、无人机高效植保等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时召开现场会,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和技术推广。二是利用农闲季节,以种植大户、合作社和机手为重点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机实用技能、农机安全知识等培训活动,提升农户整体素质水平。三是加大信息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平台、现场活动等宣传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成果,营造推进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全程机械化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
手工制鞋全程LOOK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