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探究*

2023-08-17 08:50张慧子邬辛未
南方农机 2023年11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供应链互联网+

张慧子 ,邬辛未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农业在国家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农业逐步从传统行业演化成多元化发展的新型产业,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诸多中小农业企业对金融服务有了更多元的需求,农业供应链金融也就应运而生,但是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农业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更好的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传统农业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供应链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农业供应链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传统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很多区域内农业企业规模小、农业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使得农业供应链金融稳定性较差。当前,农村中小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农村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完备,金融机构本着控制风险的思想,不愿拓展农业产业金融,导致农业金融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产业的需求,使得处于农业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是对其他企业的带动效果却并不理想。我国各省市地域内的农业发展情况有所不同,这就对金融机构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中小农业企业、农场以及农业合作社等农业形式要有不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就农业企业来说,其发展模式不仅有所不同且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以当前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远远不足以支撑其发展[1]。

1.2 供应链主体资质差异较大

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供应链中不同主体间差异性极大,这使得他们的融资方式有所不同,即使是供应链中一个小小主体的融资出现了问题,也会导致供应链中其他的主体出现问题进而影响资金稳定[2]。例如,当商业银行愿意为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且该龙头企业愿意为其供应链中其他的中小农户企业提供担保,在金融机构为中小农户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后,一旦这些下游小企业在农业生产中出现工作失误或是极端特殊情况引起供应链货物供应不足等问题,就会对整个供应链企业产生影响并对龙头企业的信誉资质产生影响,影响整体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同时中下游端的中小农户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差,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应变能力较弱,使得我国农村农业供应链金融十分脆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1.3 农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数目较多,且种类繁杂,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重要的企业帮扶对象,但是整体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农业中小企业的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我国于2017 年开始相继颁布各项相关政策以帮扶小微企业进行融资贷款等。但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整体还并不完善,农业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农业保险等各项体系均还不够完善,导致当前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发展阻力颇多[3]。且基层政府机构对于供应链金融的了解程度不够,难以将普惠金融等相关优待政策落地实施,在供应链金融中参与度还不够,财政对于农户农业的支持难以从实处出发,未厘清农业中小企业的关键问题,龙头企业为自身声誉着想不敢贸然进行担保,金融机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难以发放贷款,这些问题如不尽快加以解决,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就难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2 “互联网+”对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影响

2.1 农业供应链中“四流”信息获取和共享更加便捷

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对于信息的处理更加便捷高效,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供应链金融中,可以使得供应链金融中关于中小企业的具体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同时使得供应链内各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共享更加便捷高效。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各个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进行信息的归纳与整理,实现农业供应链金融整体信息全覆盖,实现整个交易链条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全部信息的完整呈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货物的追踪追溯,并明确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以及货物财务情况,提高交易可信度的同时降低恶意贷款的风险[4]。可以借助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帮助中小农业企业明确自身经济实力条件,有利于整个金融整体健康高效发展。

2.2 实现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去核心化”

目前,我国中小农业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开展主要还是以传统的依赖核心龙头企业为主,如前文所述,农业企业面临的突发情况较多,中小型农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这使得这样过度依赖龙头企业的融资模式也存在很多风险且容易对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产生影响。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轻、规模小、抵质押担保能力弱等特点,按目前的商业银行授信政策,不利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全面推广。但是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不断推进信息共享平台的成立,中小型农业企业的可信程度将不再由龙头企业个人承担,而是直观地向金融机构进行披露,方便金融机构对其风险程度有良好的预估,使得整个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去核心化”,实现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一对一直接沟通,有利于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推广优化[5]。

2.3 农业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

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准确地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利用线上交易平台促进多区域内的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形成多条产业供应链体系,不仅增加了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数量,还使得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龙头企业的辐射能力较弱,能带动的中小企业数量有限,而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很好地将社会上各资本与企业进行完美地匹配[6],不需要龙头企业承担过多风险,融资进入点可以为产业链节点上的任一经营主体,充分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使得当前的融资模式更加灵活,提高融资效率的同时帮助中小农业企业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2.4 农业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更便捷

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中的风险控制程度,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全过程中都存在诸多风险,很多风险直观地暴露给供应链中的龙头企业、下游的中小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并不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在互联网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已有的各项信息技术,实现对于供应链中中小企业的完整信息披露以及信用指标体系构建,综合以往数据完整评估中小企业的风险,优化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提高融资效率,降低金融管理服务成本,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7]。

3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路径

3.1 加强政府指导,完善管理制度

在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路径中,政策与制度的指导可发挥重大效用。因此,应坚持以政府为引导,积极响应政府指令,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与制度,构建管理制度并不断调整、完善,保障融资绿色通道的畅通,推进信贷政策的贯彻,充分发挥政府在地方财政与农村金融间的联结作用,强化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管理与指导。具体而言,可从如下几个角度展开:

1)加大对农业供应链金融资金与科技的投入力度。由于农业产出数量与质量的不定性、农民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匮乏、金融机构监管力度的缺乏,仅凭借农户与金融机构难以推进农村供应链金融的顺利发展,所以政府必须充分利用其引导优势,加大资金与科技的注入力度[8]。第一,应加强基础建设,建立农业研究机构,引进人才,从而为农户和企业提供科学指导。第二,应加大推广力度,吸引更多主体的加入。第三,政府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纽带作用,强化主体间的合作,打造特色与优势,提高影响力,进而促进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发展注入活性力量。

2)构建并完善风险预防制度。第一,所构建的风险预防制度应涵盖风险监测制度,即开展全周期的风险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整治。第二,所构建的风险预防制度应涵盖风险补偿制度。当农民的农产品因自然灾害而减产时,政府可根据补偿制度中的条例为农民发放补偿金,以缓解农民损失。第三,还可借助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设定更多险额等级,开设更多险种,使农业风险得以全覆盖,从而降低农户风险,进而保障农民利益,助力农业发展。通过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引入保险制度,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减缓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恶劣影响,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消除经营风险。

3.2 加强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农业供应链金融应结合地理位置、农产品品种、金融机构特点等条件,创新设计相关产品,规划流程。具体而言,应先结合具体的农产品,深度分析其周期、特点等,针对性地提供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与产品,如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定制化地规划融资服务[9]。通过加强对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设计,借助经营环境针对性地推进不同地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提升农业供应链金融应用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

3.3 制定农业供应链金融标准体系

由于农业供应链中存在多个主体,所以必须强化各主体间的联系才能使农业供应链金融更好地发展,优化金融服务效率。第一,应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因为政府明晰当地农业的发展水平、特点等情况,能做出准确判断,提高资金融通效率,优化应用效益。第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研发力度,通过与其他主体建立合作,促进融资方案的落实,降低各主体的资金投入,有助于未来长久发展。第三,充分利用新兴科技手段,打造农业供应链金融数据化平台[10]。具体而言,可通过加强对农业科技方面人才的培养,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从而便于服务的提供,缓解各方信息不对称情况,降低风险,提升供应链金融资金的精准性,完善对主体的评估体系,推进透明公开化实施环境的建设。同时,在此平台中建设数据化风险管控模式,实现数据与记录的清晰化,便于过程的有效控制。第四,重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使其更广、更深地辐射其他主体,加深各主体间的协调作用,拓宽金融科技在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应用范围。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可赋能农业的优质发展。当下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并加快了现代化步伐,进入到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阶段。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背景下,农业供应链金融应统筹兼顾发展速度与市场经济环境,加大创新力度,善用科技手段提高信息化水平。在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路径时,应强化政府的指导作用,加强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建立农业供应链金融标准体系,进而推动农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供应链互联网+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