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之观点准确

2023-08-16 16:31蔡丹姬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3年29期
关键词:布施进取心阿Q

蔡丹姬

美文引路

习惯于失去

◎周国平

出门时发现,搁在楼道里的那辆新自行车不翼而飞了。两年之中,这已是第三辆。我一面为世风摇头,一面又感到内心比前两次失窃时要平静得多。

莫非是习惯了?

也许是。近年来,我的生活接连遭到惨重的失去,相比之下,丢辆自行车真是不足挂齿。生活的劫难似乎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呱呱坠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自此以后,我们不断地得到:从父母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抚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训练和文化的培养。长大成人以后,我们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爱情、配偶和孩子,金钱、财产、名誉、地位,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等等。

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但是,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不习惯。

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命题中的应有之义。“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際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为了习惯于失去,有时不妨主动地失去。东西方宗教都有布施一说。照我的理解,布施的本义是教人去除贪鄙之心,由不执着于财物,进而不执着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命。如此才可明白,佛教何以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即从迷惑的此岸渡向觉悟的彼岸的第一座桥梁。俗众借布施积善图报,寺庙靠布施敛财致富,实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经。我始终把佛教看作古今中外最透彻的人生哲学,对它后来不伦不类的演变深不以为然。佛教主张“无我”,既然“我”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我的”这回事了。无物属于自己,连自己也不属于自己,何况财物。明乎此理,人还会有什么得失之患呢?

……

由丢车引发这么多议论,可见还不是太不在乎。如果有人嘲笑我阿Q精神,我乐意承认。试想,对于人生中种种不可避免的失去,小至破财,大至死亡,没有一点阿Q精神行吗?由社会的眼光看,盗窃是一种不义,我们理应与之作力所能及的斗争,而不该摆出一副哲人的姿态容忍姑息。可是,倘若社会上有更多的人了悟人生根本道理,世风是否会好一些呢?那么,这也许正是我对不义所作的一种力所能及的斗争罢。

(选自《守望的距离》)

◆技法借鉴

我们谈论某个话题或者评说某种现象时,应该有明确的观点与看法,这个观点与看法就是议论文的论点。议论文应力求做到观点准确,具体要求如下:

1.简洁明白。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判断句(有时用反问句表示肯定)。表述应该简洁明白,高度概括。如例文的中心论点是“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就是用一个简明的表肯定的判断句表明作者对人生得失的一种认识。

2.准确鲜明。明确即态度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例文首先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进而提出自己的正面观点“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甚至“有时不妨主动失去”。

3.集中深入。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可以有分论点,但分论点是服务于中心论点的。展开论述时可以围绕观点作多层表述,但不可偏离目的,另生枝节。如例文先从生活小事引出中心论点“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再反面阐述“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从而认识到“失去也是人生正常现象,甚至更为本质”,进而提出“有时不妨主动失去”,最后深化中心论点。可见,一篇文章从小处、实处着手,谈及一个问题,才能够集中深入,表达得透彻到位。

猜你喜欢
布施进取心阿Q
阿Q和老A
苏轼布施观研究
德善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领导干部要有进取心
顾恺之募捐
破机关化立群众性 以危机感换进取心
你是有进取心的人吗
老挝,钵盂里的尊贵与虔诚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