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华
要想使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就要让我们塑造的人物能够体现出一定时代背景之下的某一类社会群体的共性特征。但是,一个人物形象光有某一类人的共性特征是不能称之为典型人物的,还需体现出共性中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之不同,各如其面。如何才能让笔下的人物鲜活有个性?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聚焦镜头,选取典型事例凸显人物性格。高尔基说:“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是通过他所做的事反映出来的。为凸显人物形象,事例必须是典型的。典型事例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揭示人物精神世界,二是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记叙文写作,应在最动情处浓缩场景、定格画面,使之像浮雕一样,形成情节的“节点”,使之具有镜头感。一个个特写镜头,如众星拱月,共同凸显主题,起“形象大于思想”之功效。
【示例】
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也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面对人对事,遇到疑难、遇到诱惑、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侯志明《灯如红豆》
◆点评
文段选取了父亲灯下算账的事例,塑造了一个认真、负责、善良的父亲形象,选取的事例极具典型意义。
2.巧用工笔,通过细节描写丰富人物形象。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够体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以此凸显人物个性化特征,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若能独具慧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可使作文处处“细浪粼粼”“浮光跃金”。写作记叙文,如何具体运用细节描写呢?记叙文的细节描写,在于以情动人,因此必须在细微处传情。一件事情,一个情节,分解成几个动作就会具有可视感,如慢镜头,也如现场直播。诗家云:写景必豁人耳目,使人如身临其境,是为“不隔”。分解动作,就可使人物如在眼前,场景历历在目,几近“不隔”。
【示例】
三年前,我踏进初中大门。开学这一天,父亲很是郑重地说:“今天是9月1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送你上学。”父亲一直在外地打工,这次专门从外地回来,决计不再出门打工,而是留在家乡陪伴我。这一天,他像一个脚夫一样,围着我“鞍前马后”,拎箱子,铺被子,但他的目光里盛满了的满足和欣慰。临别时,父亲的眼睛里满是不舍。我送他到校门口,催促他天色不早了赶快回去,他“嗯嗯”地点头答应,可是等我一回头,发现他竟站在那里,俨然一尊凝重的雕塑,怔怔地失神,一直看着我,似乎有什么放不下的。
每到星期五放学,我整理好背包回家,每次绕过教学楼的拐角都能清楚地看到在校门口焦急等待孩子的家长,当然父亲也在。父亲总是踮起脚尖,前倾着身体看向校园里。在没看到我之前,父亲的目光满含焦虑,不断地搜寻着,但当他看到我的那一刻,他的目光顷刻间变得软和起来。
在这三年时光中,我是幸福的;在每一次拐过楼角时,我都能感受到父亲柔软的目光。父亲不善表达他的爱,只会用他的眼睛柔软地注视着我。我明白那目光中充满了爱。后来,我上了高中,便不常回家了。但在每次月末回家时,我愈发感觉父亲目光的柔软,虽经岁月侵蚀,却从不减少。
——湖北宜昌市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陈琳冰《目光》
◆点评
该生善于选取那些看似不经意间的细节,传达出人物内心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如“我”回头看到父亲“怔怔地失神,一直看着我”的细节,令人联想到父亲一直在目送着“我”的背影。又如“父親总是踮起脚尖,前倾着身体看向校园里”。“在没看到我之前,父亲的目光满含焦虑,不断地搜寻着”,这一细节描写非常出彩,通过分解动作,“踮起脚尖”“前倾”“搜寻”三部曲,揭示了目光中的父爱,也细致入微地传达出父亲急于见到“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