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阳哈尼族阿者科村文化景观研究

2023-08-16 14:49李文韬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 要: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农耕文明的鲜活见证,被誉为活着的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而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作为村落的精神和灵魂,对它们的保护工作是重中之重。以云南传统村落阿者科村为研究对象,基于阿者科村文化景观保护相对完整的现状及现存的景观保护问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提出了尊重传统、合理保护和文旅结合、共同发展两大方面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以期为云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阿者科村;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特色民族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研究”(2021J0200)、2022年度云南省科技特派和“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选派项目(2022年第0499号)研究成果。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当中形成的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和文明要素的复合产物,同时根植于悠久的中华农耕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云南共有708个村落被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传统村落总数的10.4%,总数位居全国第二名,其中,位于沿边地区与边疆地区的传统村落有着重要的代表性和保护发展价值。阿者科村作为当地的传统村落之一,充分展现了西南地区独有的地域特色和地理环境特征。但是,面临当前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村落遭到外部信息化、精神化的干扰,同时村民当前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日渐提高,导致传统村落处于多元主体交杂的转型发展期[1]。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作为承载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当前研究的焦点。

一、文化景观概述

“文化景观”一词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普遍应用。美国地理学家索尔在1925年发表的专著《景观的形态》中主张用实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2]。在1992年,文化景观正式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定义为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是地域文化的一种具象表现形式,反映了乡土文化的差异性和人类生产智慧的创造性。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文化景观保护方面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创造和设计的场所或自然环境,以满足人类的社会、文化、经济需求,如街巷布局、街景建造等;二是有机进化景观,如拥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文化遗址和建筑物等;三是拥有地域气息的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思路与观念发生了转变,开始认识到传统村落的重要性及其脆弱性,任何破坏对村落来说都有可能是灾难性的打击。文化景观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长期作用、融合下的产物,反映了传统村落的社会秩序和村民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共生的关系[3]。因此,应注重对传统村落历史演变过程及其文化内涵、空间布局和建筑风貌等方面的研究,明确其文化价值和保护需求,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和政策。

总之,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跨學科的综合研究和系统性的保护措施。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就是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二、云南元阳哈尼族阿者科村文化景观的现状

云南元阳阿者科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地,处于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的核心区域,为当地参与申遗的五个重点村寨之一。同时,在2004年,阿者科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表明阿者科村在历史、文化和自然方面均具有非凡的价值,值得被全面保护和传承。阿者科村的文化景观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物质文化景观,由森林、村庄、梯田、河流四个要素完美构成,也形成了哈尼族独有的“四素同构”的自然之道;二是非物质文化景观,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哈尼族的传统习俗,如六月年、十月年等传统节日,另一类是具有载体的非物质文化,如哈尼族歌舞、民间音乐等。

阿者科村的文化景观保存得相对完整,一方面,因为村落位于偏远地区,所受外部影响因素较少,所以村民能够长期保持本地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另一方面,阿者科村的发展模式以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为主,由村民发起的旅游开发公司旨在改善村子生活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成员均为当地村民,负责村庄的美化和旅游业务的运营,且所有收入都返还给全村。这种组织形式使村民能够直接监控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状况,确保公平和透明。另外,近年来,昆明理工大学朱良文教授、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等学者加入当地文化景观的保护,以低干预的方式进行,发起了“红米计划”“阿者科计划”等。这些项目避免了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破坏,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建筑风貌,同时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村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总的来说,上述两方面是阿者科村文化景观保存完整的关键原因,保证了传统建筑风貌、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要素的保护与传承。然而,经调查发现,阿者科村文化景观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景观保护问题

蘑菇房作为阿者科村的典型传统建筑和文化景观的主要代表,承载着该村落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是该村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经济收入的提高,传统村落基础设施不完备、环境污染、当地群众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变得突出,同时村民对于房屋的翻新和修建现象开始增加,出现了新旧建筑景观不协调的现象。这不仅可能破坏原有的个体传统建筑结构形式和历史价值,而且村落整体环境的完整性和景观规划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另外就是现阶段对于基础设施类景观的保护存在问题。例如,水碾房是哈尼族人几百年来一直使用的一种重要农业设施,是利用水力推动水车从而带动碾盘运转。磨盘上能够放置几百斤的谷物,且稻谷可以被磨成不同颗粒度的米粉,而后被制作成不同的产品。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更愿意选择去更高效率的电加工场进行加工,因此不少水碾房被村民遗弃,长期处于荒废状态。尽管如此,水碾房作为传统景观,仍具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它是哈尼族文化和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阿者科村所在地的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哈尼族棕扇舞等。然而,当前许多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偏重于对有形文化遗产的保护,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种状况在阿者科村同样存在。例如哈尼族人世代流传的口头民间歌谣哈尼族四季生产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哈尼族人在特定自然环境与文化背景下的生产生活方式,展现了哈尼族人的民族精神与劳动智慧。然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条件非常苛刻,而且面临着快速发展的环境压力,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实施保护和传承,那么它们很有可能会消失,这将对哈尼族人的文化认同、社会认同、身份认同等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确保这些无形的文化景观能够被后代子孫继承和发扬光大。这需要采取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和系统性的保护措施,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参与,以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云南元阳哈尼族阿者科村文化景观的

保护与发展策略

(一)尊重传统,合理保护

为了保护阿者科村的传统建筑和基础设施,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村民需求,从发展的角度全面思考保护措施。具体而言,保护和修缮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有人居住或使用的建筑,应该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采用环保材料进行修缮和维护,以保证其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和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同时,对于传统建筑的装饰和结构,应重点关注,防止简化或改变传统风格,维护其历史价值。第二类是无人居住或使用的建筑,应该提供静态的维护和保留,以保持其原有的肌理和历史意义。

在阿者科村景观规划中,应该尊重和支持传统文化,禁止简单引用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避免出现规划与实际严重脱节的情况,导致“千村一面”的现象。规划师和建筑师应该针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历史和文化内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设计,以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促进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规划和修缮符合当地文化保护政策和相关规定,以保护阿者科村的文化遗产和环境。

(二)文旅结合,共同发展

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确保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和传承性,挖掘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注重文化内涵的继承和弘扬,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和优势,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充分利用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到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第一,可积极开展学校教育和文化活动,使当地学生和居民了解并参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增强对于文化的兴趣,转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通过举办当地传统节日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等,借助抖音、微博等多媒体手段展示节日、美食、传统手工艺品等,从而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度。第三,应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收集,建立相关的档案资料和数据库,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效果。注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和教育推广,可加深村民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第四,应该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建立相关的传承人管理制度,确保传承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鼓励他们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其次,可以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将其收入集中用于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形成文旅结合、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但是,不应该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要预防村子的无序开发利用,避免形成完全复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模式,建立大量以传统民宿、庄园等为主的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4],导致旅游的介入使村落原始的生态风貌与生态系统遭到外界的破坏。

最后,阿者科村的保护和发展需要实现文化保护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平衡和共赢,才能真正实现阿者科村可持续的发展。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及更多的投入和资源支持。同时,也需要村民的积极参与和意识提升,让他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且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工作,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

阿者科村和其他传统村落的相似之处在于,其地处偏远,且拥有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相较于城镇,其文化景观具有更为丰富的原始性和地域性,是哈尼族历史演变和当地百姓生态智慧最直观的体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当前,元阳哈尼族阿者科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的关键在于尊重传统、合理保护以及文旅结合、共同发展两方面,这有助于满足村民文化诉求,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使村民更好地融入村落的建设与发展中,从而有助于云南元阳哈尼族阿者科村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此外,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升级,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开展旅游业的开发和推广,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阿者科村的保护和发展,应该综合考虑文化、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全面可行的发展策略,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英男,龙花楼,马历,等.城乡关系研究进展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J].地理研究,2019(3):578-594.

[2]刘之浩,金其铭.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演化[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120-123.

[3]宋润民.视觉文化视野下的传统村落景观探析[J].美术大观,2019(5):80-81.

[4]李雪,李伯华,窦银娣,等.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人文地理,2022(2):13-22,111.

作者简介:

李文韬,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设计与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

谢荣幸,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景观生态、村镇景观。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