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心事如雨

2023-08-16 11:45舒之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京华小楼雨声

舒之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人在小楼听了一夜的春雨淅沥。第二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春雨绵绵,杏花盛开,烟雨、杏花、江南的图景悄然展开,清新隽永,明媚可人。

在春雨声中,在诗人陆游的想象里,花儿都开好了。而当春天的雨落在孟浩然的心里时,他知道花儿要谢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写出了人人都有的春困体验。在春天的早晨,诗人从睡梦中醒来,想起昨夜的柔风细雨,不仅送自己入梦乡,也摇落了春花,摇走了春光,于是几许淡淡的闲愁轻轻浮上了心头。

夜晚听雨,听的是一种心情,心情好,雨声好听,心情不好,听雨就是别一番滋味了。蒋捷写过一首《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位南宋末年的词人,听雨听出了自己一生的故事。《虞美人·听雨》以“听雨”为线索串联起了蒋捷从少年到暮年的人生旅程。

他少年时与歌女为伴,在歌楼上听雨,沉迷于温柔乡。他听到的雨声,是年少岁月里快乐而浪漫的旋律。

到了壮年,他在客舟上听雨,听孤雁哀鸣,看江阔云低。词人的听雨之地从歌楼移向了客舟,由年少时的热闹繁华转向了中年时的孤独冷清。中年流落江湖,令他尝尽了奔波转徙的辛苦滋味。在这漫漫人生旅途上,不离不弃默默陪伴他的,似乎只有无尽的雨声。

老年时,他在僧庐下听雨,想起一生中的悲欢离合,无法入眠。经历了年少时候的不知愁滋味与中年时期的孤独彷徨,这一生就这样走到了暮年,就像雨落在大地上,无法阻止,就任它去吧。他就这样听着雨,听着自己一生的故事。

雨是永恒的,落在一个人生命里的全部的雨,只有那个人自己知道。雨声就是心声,雨一声声滴在心上,时光与世事已经带走了他曾经的一切。他在雨声里回忆过去,也想象着雨声背后的景致。

烟雨杏花江南,本是极美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后面两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写得也很美。“矮纸斜行闲作草”,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晴窗细乳戏分茶”,在夜雨初霁后,阳光照在窗台上,诗人喝茶分茶。

静坐听雨,闲作草书,细品清茗,这首诗的中间四句,写的就是生活中的闲情逸致。然而,我们结合诗作的首联和尾联来看,听雨的心情完全不同了。这首诗首联和尾联合在一起,可以看作一首绝句: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人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一层半透明的纱,明明是奉诏等候,却还问“谁令骑马客京华?”。现在是杏花开放的早春时节,漂泊风尘苦,诗人计算了一下,大概清明可以回到家中。

公元1186年的春天,陆游时年已62岁,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他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皇帝的召见。一住数日,他不知要在客栈里等待多久。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他渴望为国效力,而眼前却在以“闲作草”“戏分茶”消磨时间。

我们回头再看“小楼一夜听春雨”。诗人听雨听了一夜,一夜未眠,是因为心中有事,忧心家国。人最痛苦的是求而不得,陆游想为国效力,却只能闲闲等待。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春雨下了一夜,满城的杏花开放,然而陆游的内心是悲哀的,壮志难酬之感盘桓不去。所以,整首诗的主要情感是忧愁悲哀的。乐景与哀情,这样的反差,让诗歌多了对比,多了深意,多了品味的空间。

雨声永恒,夜色如墨,一个人的一生遭际在雨声中一幕幕闪现,他却无人诉说。

雨落千年,诗人写了千年,一场来自宋朝的雨,淋湿了多少人的心?

一夜听雨,大约心事如雨。

猜你喜欢
京华小楼雨声
雨声说些什么
听雨声
山西药茶香飘京华
红色京华
《雷雨》中的“雨声”
丰收
只要童年的小楼还在
京华清明记忆
难忘那幢小楼
小楼听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