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动船舶发展对策研究

2023-08-15 00:45王云
中国水运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安徽安徽省电动

王云

(安徽省江淮船舶检验局,安徽 合肥 230011)

当前,航运业加快向低排放或零排放转型,主要表现是应用船舶绿色动力技术,按照燃料分类主要有LNG、液氨、甲醇、氢动力、锂电池驱动。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引导下,国内航运电动船舶蓬勃发展,多个省份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电动船舶产业发展规划。安徽电动船舶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有广阔的应用场景、产业基础和相对聚集的航运要素,发展前景广阔,需要做深入的分析研究,为电动船舶的产业的布局发展提供参考。

1 国内电动船舶发展情况

经查询有关资料,目前国内纯电动船有近300 艘,主要为内河船舶,船舶类型主要为渡船(含客渡和车客渡船)、旅游船、公务船、辅助船、普通货船和集装箱船等。从船舶类型看,主要客船为主,支线和小型货船数量也在上升。从船舶大小来看,客船主要在30 米以内,货船在80 米以下。从电力推动方式看,有纯电动,油电混合等方式。从主电源设置方式来看,主要是设置固定式锂电池组作为动力,也有通过换电模式的箱式电源作为动力。

2 安徽电动船舶发展情况

近几年,安徽水运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积极推动水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电动船舶发展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研究,一些典型的电动船舶已经投入营运,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2.1 “新姚五渡” 电动车船

该船舶类型为车客渡船,船长19.6 米,型宽7.8 米,型深1.9 米,乘客定额22 人,最大可装载6 辆小轿车,磷酸铁锂电池作为该船主动力,续航力7 小时,单次充满电可续航80 公里,是安徽省首批新能源纯电动车客渡船。纯电力推进,可以满足推进动力低噪音、零排放的环保要求。

2.2 “港航船途01”

“港航船途01”是安徽首艘换电模式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总长73 米,型宽13.8 米,型深4.6 米,设计吃水3.4 米,设计航速12 公里/小时,平均航速8公里/小时,续航能力145 公里,设计集装箱装载量为105TEU,配备两组箱式磷酸铁锂电源,单个集装箱电池电量为1540kWh,具备在码头换电能力。该船遵循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原则,根据航线量身定制,满足高能效、零排放的技术要求。

3 安徽电动船舶发展的条件分析

从目前国内电动船舶推广应用成功的案例来看,安徽发展电动船舶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3.1 有利条件

(1)安徽交通“双碳”减排目标需要。2022 年10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了安徽省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行动方案,提出了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构建绿色高效运输体系等举措,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2)安徽航道、通航水域适合电动船舶发展。长江安徽段全长343 公里,淮河安徽段全长378 公里。合裕线航道是安徽省继长江、淮河之后的第三条重要航道,全长139.8 公里,合裕线常年通航3000 吨级以下船舶。即将通航的江淮运河,把淮河、巢湖、长江沟通起来,构建一条连接南北的黄金水道,按Ⅱ级标准化航道建设,可常年通航2000 吨级船舶。安徽境内水上观光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太平湖、万佛湖、巢湖等水上旅游观光目的地。以上都是电动船舶应用的重要场景,是电动船舶发展的有利条件。

(3)安徽具备电动船舶发展的航运要素。安徽全省有运输船舶2.4 万艘,其中1000 总吨以下船舶多达1.7万艘,船舶种类涵盖货船、集装船、客船、客渡船、车客渡船、旅游船、游览船、工程船、辅助船等,这些船舶都是电动船舶可替代的目标对象。

3.2 制约因素

(1)电动船舶建造和运营成本过高。目前电动船舶相对燃油动力船舶建造成本和运营成本均过高,建造成本主要是锂电池价格成本远高于燃油动力装置成本。

(2)电动船舶的安全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尽管电动船舶发展迅速,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但是电动船舶的安全始终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广州电动客船失电失控事故后,电动船舶推广使用面临安全、技术、检验、监管等多方面顾虑。电动船舶安全的风险点和措施需要进一步研究。

(3)安徽电动船舶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安徽省企业间虽然组建安徽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联盟,初步形成了涵盖设计、建造、配套、运营为一体的绿色智能船舶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但产业联盟竞争力不强,核心装备企业不多,电力推进系统等部分关键环节存在短板,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4)安徽电动船舶政策还不明朗。安徽省级层面新能源船舶发展的规划还未出台。目前国内广东、湖北、福建、浙江等省份都出台了电动船舶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安徽还未出台类似的支持政策。

4 安徽电动船舶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电动船舶政策支撑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省级层面新能源船舶发展规划,适时出台引导性政策。

(1)建议对新增或改造包括电动船舶在内的新能源船舶给予适当补贴。

(2)内河电动货船在于规模化应用和高效运营。建议出台一系列内河航运优先政策,如新能源船舶(包含混合动力船舶)优先配货、优先靠泊及到达直通过闸等,调动航运企业和船东使用电动船舶的积极性,释放市场需求,加速电动船舶的规模化应用。

(3)建议各类金融机构采取股权融资、绿色信贷、设备融资、融资租赁等方式,合理降低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综合融资成本。

4.2 推动绿色智能船舶模式创新

持续探索发展绿色智能船舶利益共享的新模式,做大做强安徽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联盟,支持货主、港口、能源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配套企业深度参与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探索推行船舶租赁、设施共享、船电分离、智能运维等新型商业模式,鼓励有条件地方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绿色智能船舶运营发展经验。

4.3 加强安全风险防控探索研究

加强对电动船舶安全风险研究,按照不同船型、不同的驱动模式、不同的电池容量开展风险评估研究,风险评估研究要围绕船舶营运所有的场景、所有工况、所有风险点开展,形成风险防控的对策,确保安全。

4.4 加快建设充换电站

利用财政资金或预算内投资支持电动船舶产业设施建设。优先在江淮运河、合裕线、太平湖、万佛湖等建设充换电站,对于提前布局省内其他适合电动船舶运营的场景的标准化充换电配套设施给予支持等。

4.5 政策引领协同,建立电动船舶产业发展体系

成立省级电动船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船舶产业链和新能源产业链等相关单位开展电动船舶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电动船舶产业链、企业链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合作协同机制,推动资源的整合优化,并建立电动船舶产业发展共同体,以电动船舶的全链式发展带动安徽省电动船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安徽安徽省电动
成长相册
电动自行车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MINI 电动概念车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