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燕 _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全员参与的导师制模式。导师要“导学”,做学生的学业引路人;要“导心”,做学生的思想导航人;要“导行”,做学生的行为示范人。同时,构建课程、科研、心理防护“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做细做实,让每一项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包含着教育者的温情与智慧,直抵学生心灵,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全面性和个性化两方面定位,即从局部到全面的横向发展、由普及性教育到专业化心理防护的纵向发展。构建校长任组长、德育副校长为牵头人、心理教研组和各个年级为执行人的管理机构,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并纳入学校学年计划。心理教研组指导,年级组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担任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学校提出“一心双导”模式,即以班主任为核心,将导师制和学长制有机结合,使班级导师、人生导师、学长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形成心育合力。实行“一体两翼”导师制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位学生既有自己的班主任担任班级导师,又有一位任课教师担任人生导师,双导师从心理健康、学业、生涯、生活等方面为学生成长导航,形成“全员心育”的模式。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导师指导手册》,记录与导师谈话的内容和感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总目标,构建了课程、科研、心理防护“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在全面推进心理课程的基础上,引入科研项目,为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持续赋能;同时,搭建以筛查和预防为目的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防护网”,关照特需学生,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向全体,不失一生”。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校最关注学生的感受及内心获得。各年级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全面细化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初二、初三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开展相关班会、讲座等。学校每学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节、文体节、校园社团展示活动,以及多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打造阳光健康校园。
搭建“四级防护”全面筛查机制,进行有效防护、优质干预,并将其作为确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德育活动渗透点、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
班级防护。班级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环境,班主任一旦发现特需学生,立即向教育处和心理教研组汇报,与专业心理教师商讨制定干预计划,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立即向校外心理咨询、心理医疗机构转介。
年级防护。年级任课教师全员担任导师,承担心理防护工作,干预效果显著。班主任定期召集导师开班级组会,对重点学生采取学校干部、教师“包干制”,建立台账,重点关注三类潜质生:学习困难潜质生、纪律问题潜质生和心理问题潜质生,做到有记录有分析,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校级防护。自2014年起,学校每学年全面排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保证心理健康测评全覆盖,建立学生电子心理档案,心灵驿站、心理咨询室全天候开放。每学年对新入学的初一、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全面筛查,覆盖全体新生,针对结果,年级和心理教研组协同制定心理辅导策略。
依托学校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在线上进行心理测评,还可以进行心理咨询预约、心理倾诉留言、学习心理微课,心理教师随时回应学生的心理支援请求。
专家干预。对于出现心理健康预警的特需学生,学校向医院、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转介,同时也密切关注学生在校外的治疗情况,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干预合力。
家校协同贯穿全网。在学生心理健康防护中,家长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和可以依靠的力量,各年级组、班级组以“以德育人”理念为引领,定期组织召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长委员会、家长交流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