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小学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文化自信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说新闻》一课为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参与多媒介搜集新闻、梳理要点说新闻、选角度发表看法等语言实践活动,依托多维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更加浸润式、沉浸式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从而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窥文化之“形”,感文化之“神”,达文化之“意”,弘扬和传承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出台,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了清晰的界定,分别包含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文化自信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对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回应。关于文化自信,《新课标》提及了三种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载体为“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与先进事迹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建设中不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如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等。这些伟大的科技成就,以及其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实施各类科学研究工程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形态,内涵十分丰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口语交际《说新闻》出自统编语文教材四下第二单元,单元主题为“自然、科技”。本课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关心时事,重点关注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在说清楚新闻内容的基础上,就新闻发表看法。由此可见,在“说新闻”这一语言实践活动中,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培养科学兴趣、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口语交际课的一项核心交际任务为:学生了解最近的新闻,并选择感兴趣的部分和同学分享交流。这也意味着,学生最好能在课前准备一条新闻,课堂中才能有内容可分享。鉴于此,我在课前创设了一个基于生活的真实任务情境,并让学生完成这样的任务:通过阅读报纸、杂志或浏览网络等方式,了解有关我国科技的最新新闻,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条新闻,用摘抄、记录要点或裁剪、粘贴等形式将新闻内容留存于作业本上,并记录新闻来源,以便课堂中进行交流(见表1)。
表1 作业评价表
此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多媒介搜集有关我国最新科技成果的新闻,并浏览这些新闻。此外,该条作业的评价标准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学生作业完成程度和态度的衡量和评价,同时也是完成作业时可参照的指导要求,对学生完成作业起到细化指导的作用。尤其是第一条评价标准的设立,它鼓励学生多多阅读相关新闻。通过浏览,有些学生了解到我国在某一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有些学生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在许多科技领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些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成就,可看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外形。通过这项任务的完成,学生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看到了近些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震撼、骄傲于成就之多时,为后续感文化之“神”、达文化之“意”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项语文实践活动为新闻主播招募大赛。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新闻制作新闻手卡,在小组内播报新闻,组内成员一一播报,同伴间借助评价表互相点评,每组推选一位优秀选手参加班级复赛,最后班内比赛再选出两位最佳主播。
课前学生浏览与搜集了有关我国科技发展最新成果的新闻,这仅仅窥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外形。课堂中,他们参与“说新闻”这一口语交际活动,反复阅读自己搜集的新闻,在读懂的基础上梳理其中的要点,并根据要点将新闻讲给组内的同学听。在上述这一语言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阅读材料,梳理材料中的要点,借助理解、分析、概括、信息重组、组织表达等一系列思维方式与表达方法将新闻内容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深入了对这条新闻的理解,从粗略地大概地窥其貌,到深入地细致地感其“神”。
此外,为助力小组学习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还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见表2)与评价表(见表3)。
表2 新闻主播招募大赛评价标准
表3 新闻主播招募大赛小组评价表
上述语言实践活动中同伴间的互相评价围绕“要素、看法、语音姿态以及总体评价”四个维度开展,这次评价不仅仅是小组内选拔最佳主播的过程,更是借助同伴评价促进学生能更加浸润式、沉浸式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同伴在每个维度的打分以及总体上的口头评价,可以帮助组内成员发现自己在说新闻时出现的问题,甚至能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这样的评价能让学习过程真实发生,促使学生对自己所说所听的科技新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得到更好的浸润、感染。
如果说前两项语言实践活动是窥文化之“形”、感文化之“神”,那么这项活动就算得上是达文化之“意”了。学生参与“新闻1+1”活动,对自己所说的新闻发表看法,参与聆听的同学也就小伙伴所说的新闻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同学发表看法后,教师根据学生感想的内容予以口头点拨,并相机赋予“文化自信星”“爱国星”“理想星”,通过教师的“赋星行动”这一评价活动,将学生的看法予以升华,助力他们建立文化自信、抒发爱国情感、树立科技理想,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促进思想价值观的提升与形成,真正理解、体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内涵,达文化之“意”。
在发表感受阶段,听到最多的,就是学生对我国取得的这些科技成就的肯定和自豪。学生在发表这类看法时,教师适时引入一些资料,这些资料是同类科技领域其他国家所取得的一些成果,通过阅读、比较,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此处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的认同,无疑就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对中华文化自信的一种建立。
当学生对我国当下科技成就予以肯定,或是对现有成就感到自豪、骄傲时,教师相机进行口头评价,除了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赋予学生一颗“文化自信星”,这颗星的赋予,是教师通过评价手段对学生发言的表扬与肯定,更是借助这一评价形式对学生发言的核心内容予以升华,对于发言学生和班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课堂上,一名同学播报了一则有关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的新闻后,同学A 联系我们学习过的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以及在报纸上阅读的文章发表了这样的看法:“我国当下这些航天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在爱国主义思想的支撑下,勇于攀登,攻坚克难,知难而上。”同学B对航天方面十分感兴趣,他联系自己对各国航天情况的所知发表了这样的看法:“虽然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晚,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一步步研究,但是神舟十六号以及之前的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都表明了我国在航天方面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在基础如此薄弱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两名同学的发言无疑都反映出他们已经理解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那就是参与航天研究乃至科学研究的研究人员所具备的勇于探索、不懈努力、团结协作的伟大精神,更加能够体会这些精神的支柱是爱国心。对于有这样见解的学生,教师除了口头上给予肯定外,还奖励他们一颗“爱国星”,通过教师的评价与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升华情感。
有些学生在播报新闻或听取了同学的新闻后对某一科技领域的内容十分感兴趣,他打算后续通过阅读、询问家长、参观相关科技馆等方式增加对这一领域的了解;也有学生联系我们身边所开展的科技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他发现我们的科技类活动就是在给小朋友们当一次小科学家的机会,以后遇到这样的活动不仅要积极参加,还要多开动脑筋,多一些创意,完成一个更加优秀的科技作品;甚至有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理想——以后从事某一科学领域的工作。
学生在参与了各类语言实践活动后,有些对某一领域的科技内容产生了兴趣,有些对于参与科技活动有了新的感触,有些有了自己的科技理想,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都及时赋予“理想星”。同时,这也表明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生们树立科技梦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继承和弘扬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本节课中,笔者设计了系列语言实践活动以及与活动相匹配的评价维度和评价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家长、同伴、老师的评价更加浸润于语言实践活动,进而了解和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师根据学生观点给予的“文化自信星”“爱国星”“理想星”,更是推动学生理解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此外,学生在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和材料,辨析态度和立场,培养了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从多个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了发散性思维,这些思维品质的日渐培养,也是潜移默化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