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丽叶·艾尼瓦,古丽孜巴尔·马木提(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冠心病(CHD)易伴随心绞痛(AP),冠状动脉硬化是发生CHD的根本原因,心血管阻塞、痉挛可导致心肌缺血,继而出现发作性胸痛或其他不适症状,发病具有急剧性和暂时性[1-2]。CHD伴AP好发于中老年人,但由于现代生活中节奏快、压力大,人们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增多,CHD发病率有所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3]。AP病程长,临床表现为胸闷、胸部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的疼痛感可放射至上肢乃至下颌咽喉部,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当前临床对于CHD伴AP的治疗以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状况和减少心肌耗氧为主要目的。西医通常采用他汀类药物来调控血脂,防止血栓形成,以促进血液循环,或用β受体、钙通道阻滞剂等降低心率、改善AP症状,以控制病情进展[4-5]。但此类药物虽然见效快,但若长期使用则可能对肝脏功能有所损伤,因此,寻求一种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是当前临床研究的课题之一。近年来,中西医联合疗法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在中医学理论中,CHD伴AP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为心脉瘀阻,治疗当以活血通络为主[6]。通心络胶囊是一种中成药,具有补益心气、逐瘀通经之效。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通心络胶囊应用于CHD伴AP的疗效和药物作用机制,详细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D伴AP患者120例,按红蓝球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女例数分别为34例、26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3.58±5.57)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89±0.39)年,根据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7]:Ⅰ级17例,Ⅱ级36例,Ⅲ级7例。对照组中,男、女例数分别为32例、28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4.07±5.6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2.94±0.36)年,NYHA分级:Ⅰ级18例,Ⅱ级34例,Ⅲ级8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8]诊断标准,经临床诊断为CHD伴AP;②入组前3个月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③本人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④具有良好依从性;⑤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NYHA分级Ⅳ级患者;②合并心肌梗死;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合并心源性胸痛;⑤合并肝、肺、肾功能异常;⑥有精神病史;⑦合并血液疾病;⑧随访脱落。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给予对症治疗,如给予补液、利尿剂、强心剂、生命体征监测等。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规格:20mg)于每日清晨固定时间口服,起始剂量为20mg/次,若无明显不良反应,增加至40mg/次,1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规格:50mg)25mg/次,1次/d。观察组西药治疗方案同对照组,同时给予通心络胶囊(规格:0.26g),0.52g/次,3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
1.4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PHLIPS,型号:EPIQ7C)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进行检测。抽取肘静脉血3mL,以3000r/min离心10min,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法对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②炎症反应: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mL,以3000r/min离心速度处理10min,取上清液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18(IL-18)水平进行检测。③血管内皮功能: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4mL,以3000r/min离心速度处理10min后,采用ELISA法对内皮素1(ET-1) 和一氧化氮(NO)进行检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进行检测。④运动耐力:于治疗前后采用6min步行距离测验量表(6WMD)[9]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耐力,于院内取一段平坦走廊,让患者静坐15min后沿直线进行往返走步,计算其最长步行距离,距离与运动耐力成正比。⑤睡眠质量: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0]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睡眠情况,满分21分,分数高则睡眠差。⑥症状缓解情况:记录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时,则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心功能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LVEF、SV、CO水平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对比(±s)
表1 两组心功能对比(±s)
?
2.2两组炎症反应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IL-6、IL-18、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反应对比(±s)
表2 两组炎症反应对比(±s)
?
2.3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FM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s)
表3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s)
?
2.4两组运动耐力和睡眠质量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6WMD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6WMD、PSQI评分对比(±s)
表4 两组6WMD、PSQI评分对比(±s)
?
2.5两组症状缓解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症状缓解情况对比(±s)
表5 两组症状缓解情况对比(±s)
?
CHD为中老年常见疾病,致残率、致死率较高,起病急且进展快,至终末期可出现心肌细胞坏死、凋亡,当心功能难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循环,会导致排量下降,机体组织灌注不足,出现循环障碍[11-12]。AP是CHD常见症状,其发生是建立在冠脉出现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当斑块受炎症影响出现破裂或脱落,形成的血栓在短时间内加重冠脉狭窄,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13]。临床常给予扩张血管药物、钙离子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进行治疗,旨在抗凝、促进血液循环,但长期应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在中医学领域,CHD伴AP属于“胸痹”、“胸痛”范畴,为本虚标实之症,病机为气虚血瘀,病位在心[14]。该病诱因复杂,情志失调、气候剧变或饮食不节都可诱发,患者心脉瘀阻而不通,初发病时气结于经,久病失调,血伤入络,心脉痹阻,最终导致心气虚衰[15]。因此,针对CHD伴AP的治疗,应当以活血化瘀、益气止痛、固本通络为主要目标。
本研究中,观察组LVEF、SV、CO、NO、FMD水平高于对照组,NT-proBNP、IL-6、IL-18、hs-CRP 、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改善CHD伴AP患者的心功能,缓解机体炎症。通心络胶囊主要成分包含人参、水蛭、蜈蚣、土鳖虫等,人参具有补益元气、健脾补肺之效;蜈蚣可散结祛风、定惊止痛;水蛭可通经消癥、逐瘀活血;土鳖虫具有疏肝行气、破瘀续筋之效[16]。佐药中,檀香、降香可行气温中、活血止痛;酸枣仁可养心安神;乳香可活血通络、止痛安神;冰片可清热解毒、止痛通窍[17]。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固本、通络止痛之功。在药理学中,人参中的人参皂苷Rb1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使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得到缓解。通心络胶囊还具有对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极化过程的抑制作用,可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阻滞血管壁增厚过程[18]。通心络胶囊还可使得活性氧簇的表达受到抑制,进而延缓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血小板在受损内皮处的聚集减少,从而抑制斑块形成[19]。通心络胶囊还具有舒张血管的功能,且不具备内皮依赖性,其有效成分将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激活,使得钾离子外流,控制降低钙离子内流和释放,达到舒张血管平滑肌的目的[20-21]。乳香中的乳香脂酸、挥发油等物质,还具有明显的镇痛、消炎功效;芍药和降香中的挥发油则具有提高冠脉流量之效。本研究中,观察组6WMD指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心络胶囊可提高患者运动耐力,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通心络胶囊通过多角度、多靶点地治疗CHD伴AP,使得心脏供血状态逐渐趋近正常,使得机体组织灌注加大,心功能得以恢复。据刘英杰[22]等人报道,通心络胶囊可预防心室重构,扩张冠脉,改善心肌血运状况,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受限于纳入例数和研究时长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未对后续复发情况进行追访,在日后的研究中还有待完善。
综上所述,通心络胶囊治疗应用于CHD伴AP的治疗,对于血管内皮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有效抑制粥样化斑块和血栓形成,能有效促进心肌微循环,提高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