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廖理国,李影洪,李水珍(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用药错误在临床频繁发生,其属于常见医疗差错类型之一,据研究报告显示,在临床全部护理不良事件中,药物管理及用药错误占比约为38%,因此,避免用药差错发生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项目[1]。针对部分失能或半失能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以控制病情,避免疾病恶化,且其生活需要依赖他人照顾并由照料者协助指导用药,因此,安全有效用药为慢性病管理的主要目标。药品安全是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的一大前提,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医院药学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2]。在居家用药管理中,虽然家庭病床护士会定期上门巡诊,掌握患者用药情况,提供用药指导,但由于整个用药过程中有多人参与,存在管理不足、监管不到位、用药知识匮乏等问题,因此需加强居家用药安全管理。精细化管理即为通过各种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的技术手段,细化岗位职责及管理环节,保证各个组织及单元能够高效、精准、协同实施。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近年来,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利于优化服务流程,增强服务质量,提供更为优质的药学服务[3-4]。本文对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家庭病床护士8名及居家用药患者80例展开研究,分析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家庭病床护士8名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3.57±2.46)岁;学历:大专3名、本科5名;工作年限5-15年,平均值(8.28±1.25)年。纳入标准:①持续在岗工龄超过5年;②具备相应的执业证和资格证;③对本次研究内容及意义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排除轮岗、长期休假、不在岗、离职者;②实习工作人员。剔除:中途退出本研究者。在征得医院伦理机构核准后开展此次研究。
在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从我院建床的居家用药患者中抽取80例开展调查,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并配备4名护士。对照组患者:由15例男性和25例女性组成,年龄65岁-100岁,均龄(81.52±6.48)岁。观察组患者:由18例男性和22例女性组成,年龄65岁-100岁,均龄(80.87±6.6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研究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采用家庭病床科上门服务规范及进行相应的流程管理,主要是对药品进行常规分类存储,定期核查药品存储情况,及时补充;居家患者在家遵医嘱服药,护士上门核查是否正确服药,放置药品位置是否合理。
观察组: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措施如下:(1)药物配置环节:根据医院总体发展情况、药房及药品管理情况,基于循证依据,针对药品调剂管理制定相应制度。药师严格处方审核,及时发现处方中的问题,与医师沟通后督促其改正,家庭病床护士对患者具体用药情况定期巡查,并分析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药治疗效果。根据医嘱调配药物,由双人审核,将药品名称、有效期等信息规范打印于药品包装袋,内容规范,字迹清晰,用药信息完整,使患者能够对药品及用药情况全面掌握,不仅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同时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2)给药环节:①仔细核对给药方式及流程,完善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规范护士操作。②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流程,药师通过定期检查方式了解家庭病床护士工作情况。(3)发药环节:一次调配7-14天用药,调配完成后,由护士或家属带至患者处。对患者用药情况予以指导,告知其说明书内容、剂量、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提醒家属或家庭照护者督促患者用药,不可擅自增减用药剂量或停药。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如,控制脂肪摄入量,多食用新鲜果蔬,多摄入粗纤维,严禁食用腌制品、辛辣刺激食物等。(4)药品管理环节:①定期对家庭病床护士开展培训,主要内容为药学知识。②药房在药品管理中应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药品动态管理,在计算机系统中录入各类药品名称、剂型、厂家、保质期等详细信息,便于随时查阅,及时补充调换。③药品分开存放,对于特殊药品,如麻醉药品、危险药品等粘贴警示标识,集中存放同种类型药物,将各个药柜分配到个人,药房工作人员明确各自管理职责。④对病区备用药物管理情况定期检查,评价管理工作情况,并在科室负责人工作绩效考核中纳入该项评价结果。(5)药学服务环节:开展药学服务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控制病情及相关并发症。在家庭病床服务中,药师优化药物治疗方案,保证合理安全用药,调节治疗计划,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日常临床病例诊断中,家庭病床护士参与其中,并共同制定给药方案,个体化用药;同时结合护士反馈和上门巡诊情况分析及汇总各个药品常见不良反应情况,明确原因,及时纠正不良用药情况,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保障。同时,在家庭病床服务中,及时监护并处理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强化健康宣讲,定期组织专题讲座,详细介绍疾病成因、诱发因素、预防等相关知识,现场答疑解惑,指导患者规范用药,增强其对疾病认知和用药、保健方面的常识。(6)强化培训:联合护理部与药剂科共同制定、完善药物使用手册和使用指南,印制成册后发放,以供学习。在信息系统的医嘱开具界面设立所有药品的电子说明书链接,以便于浏览及查阅药物使用说明书。强化家庭病床护士职业素养,组织家庭病床护士定期开展专业化培训,主要内容为药学相关知识、法律知识,增强家庭病床护士的专业技能及自身素养,同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意识。组织开展精细化管理培训,全面了解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方法及策略,要求家庭病床护士规范自身行为,对每一个流程及环节予以改进及优化。(7)完善家庭病床护士的绩效考核,根据日常工作情况设定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参考家庭病床护士的职称、考勤、用药医嘱核发数目、用药医嘱调配数目、差错率、患者投诉率、患者满意率等。其中用药医嘱核发数目与用药医嘱调配数目是对家庭病床护士工作效率的反映,属于量化指标,患者投诉率、满意率以及调剂差错率是对工作质量及服务态度的反映,属于质化指标。在绩效考核中,将上述指标以百分比形式计算,从而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8)持续质量改进: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用药管理会议,医生、家庭病床护士、药师三方共同参与,找出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后提出解决对策,解决问题并追踪改进效果。设立不良事件上报机制,提出相应的奖罚措施,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工作环节漏洞,明确改进问题,形成持续改进的安全用药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安全系数,加强质控。
1.3观察指标 ①用药安全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家庭病床护士,自制调查问卷,对识别药物、用药方法、药物配伍禁忌、饮食及生活管理、不良反应监测等5大项目实施测评,各项均25分,分值高则表示认知程度好。②患者满意度:针对80例居家用药患者,根据自制满意度问卷开展调查,涉及取药方便性、药品包装、护士服务态度、用药解释服务指导等,分值最高100分,测评标准:分值90分以上归入满意行列,分值80-89分归入基本满意行列,分值低于80分归入不满意行列,计算总满意度[5]。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③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用药安全隐患发生率:包括漏服、误服、擅自加减药物、擅自停药。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护士用药安全认知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士用药安全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用药安全认知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士用药安全认知评分比较(±s,分)
?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3两组日常用药安全隐患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日常用药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日常用药安全隐患发生率比较[n(%)]
社会老龄化进展的医养问题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为“医”、“养”,尤其是失能及半失能慢性病患者,因其绝大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不仅需要持续支付医疗费用,同时还需花费较多时间及精力照护患者。因此,基于医养结合开展家庭病床居家养老服务势在必行。医养结合是以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为原则,重点项目为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护,涉及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保健等多个领域,目前在家庭病床居家用药管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由于护士有定期上门服务,而药房人员不方便上门,因此用药宣讲工作由护士执行,但因其缺乏相关用药安全方面认知[6],因此,在医药为辅的居家安全用药管理中,需建立完善的家庭病床药物管理规范,确保制度完善、流程规范,并增强家庭病床护士药学知识培养,以显著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药学服务[7]。本次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家庭病床护士用药安全认知评分明显较高(P<0.05)。提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家庭病床护士安全用药认知度。分析原因为:开展精细化管理可对患者实施安全用药标准化管理,细化患者用药流程,从各个流程的细微之处改进工作,在制度的严格落实下,重视细节管理,形成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的管理流程,强化培训,提高家庭病床护士的安全用药认知,确保患者安全、有序的用药[8]。同时,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日常用药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证实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对降低日常用药安全隐患的显著价值。分析如下: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保证各个环节做到零缺陷用药,重视每个细节,严格遵照用药流程开展工作,同时应用标识管理、流程管理、量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各个环节查控[9]。通过医嘱管理与药物配置精细化管理,便捷化核查环节,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病区备药精细化管理,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态管理药房药品,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规范管理流程,从根本上减少患者不安全用药因素,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10]。此外,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是: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加强家庭病床服务护士培训,学习精细化管理及药学知识等,可有效提高其专业技能及自身素养,并增强其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意识,转变工作态度,使家庭病床护士的安全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并不断规范工作行为,从细微之处入手,重视细节,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药学服务,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11]。实行精细化的药品调配管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药房及药品管理情况,结合各种安全用药管理的相关资料,在循证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家庭病床护士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各种药品调剂知识及药学知识,扩展知识面,最大限度降低药品调剂差错发生几率,显著提高药房工作效率[12]。
综上所述,在临床安全用药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从诸多安全用药环节入手进行改进,精细化管理各个用药流程,不仅可显著提高家庭病床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能从根本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降低差错事件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