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初二学生小静经常闷闷不乐。朋友询问后得知,和她的家庭有关。
小静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工作辛苦、收入不高,他们在生活上非常节省,吃穿用度都很简单,但对小静很舍得。
每次父母对自己很节省,把最好的留给她时,她的心情都很复杂:一方面,小静希望父母自己过得好一点;另一方面,小静感觉到父母付出背后的期望,父母经常对她说:“我们辛苦没关系,就是想把你培养成人,你好好学习,以后就能有更好的生活。”小静努力地成为优秀的人,但上初中后,她发现同学都比她优秀。
“我是个平凡无奇的人,我对不起父母的付出,请父母不要对我这么好。”你是否有和小静类似的困扰,想让“自己的优秀”配得上“父母的付出和期望”,却在现实中受挫和怀疑自己。该如何调整?来听听长沙市长郡双语洋湖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郭倩倩的分析与支招。
小静遇到的问题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小静父母这份爱对于孩子来说有些沉重,其实孩子也希望父母能过得好一点,希望自己足够优秀对得起父母的付出,因此无形中会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如果一直顺利还好,若一旦受挫了,现实和期待不符,就容易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甚至产生愧疚的心理。如何破解这种局面呢?
1、理解父母的过度付出
父母过度付出的背后原因可能很复杂,可以尝试从家庭和时代背景去理解。父母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有遗憾,因此他们希望孩子的人生能少些遗憾,少走些弯路,少吃点苦;此外,小静可以观察一下,或许祖父母就是这样对待父母的,父母在无形中学习了这种教养方式,认为“做父母的就是要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因此他们无意中成为了这样的父母。
2、正确认识自我,建立合理的自我期待。
小静是一个懂事和懂感恩的孩子,她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付出,因此想努力变得优秀让父母欣慰,但也给了自己过高的期待。合理的期待应该建立在客观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否则过高的期待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打击和伤害。
建议:
1、尝试和父母沟通,化解烦恼。
人際交往中,很多困扰源自沟通不足,良好的沟通能解决很多烦恼。小静可以尝试跟父母沟通,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父母,也听听父母的想法。
2、正确认识自我,区分信心和自信。
如果生活中有人一遇到挫折就自我怀疑,可能是和自信心有关,但是“自信≠信心”。自信建立在认可能力的基础上,信心是能完成某件事必定成功的信念。自信是积累的能力,信心是认识自我的反省状态,两者相辅相成。有人成功了就会产生自信,失败了就会不自信,这是缺少自我认同的表现。他人的评价不会在根本上影响一个完整的个体自我认同。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期待过高,要求自己什么事都做到最好,就容易丧失自信,合理的自我认识和期待有助于建立自信。
3、学会自我关怀。
研究表明,78%的人对别人比对自己好,但自我关怀会让我们更加友善地对待自己,也会更有力量面对困难和挫折。自我关怀,首先要停止批评自己,拥抱和鼓励自己;其次,把注意力专注在此刻,认真感受生活,感受人际的温暖,对生活保持一份觉知。
青春的烦恼是乌云镶着金边,烦恼让我们困扰,但也是我们认识自我和成长的契机。愿你我都在解决烦恼中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