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萃
小张每天的午饭几乎看不出来吃过的痕迹,远遠达不到学校“光盘行动”的标准。
我特地观察了他吃饭:一口下去只吃了两三粒米饭;如果打饭时不小心,米饭溅上菜汤,那他就一口都不吃了;吃饭时还必须喝水,这样就喝不下汤了。
这天中午,配菜是炸鸡翅、红烧冬瓜和雪菜豆腐汤。等到午餐结束的铃声响起,我发现他的鸡翅已经吃完,饭只吃了一半,其他都没动。
我决定不惯着他,让他上讲台在我旁边继续吃,并且告诉他:今天无论如何都要吃完,因为这是他自己之前承诺的。
小张拿着饭盒上来,看着他数着饭粒放到嘴里,这时发脾气又有什么用呢?我还亲自喂他吃过饭,可他还是没有任何改变。
我按捺自己的怒气,大声地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哇,小张真听话,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吃完的。”
被我这么一夸,小张有些不好意思,饭勺里的饭增加了两粒。
我发现有效,继续夸张地说:“吃得真好,不过这样吃饭,味道太单一。试试吃块冬瓜,你会发现饭的味道会不一样。”
被我这么一说,小张有了好奇心,于是尝试着吃一片冬瓜。这回他准备再拨几粒饭进勺子时,我从他手里接过勺子:“相信老师,吃完冬瓜后的这口饭要多一点,不然尝不出饭的味道。来,让老师帮你一下,大概要这么多的饭。”
我边说边帮他挖了一勺饭。
在小张半信半疑地咀嚼的时候,我还特地问他:“尝出来了吗?是不是变得不一样了?”
在我强烈的心理暗示下,小张一点点地吃完饭菜,只剩汤了。
“这可是你第一次‘光盘,你有很大的进步。”小张听我这么说,拿起碗,咕嘟咕嘟就喝完了汤。
在这次与学生的“交锋”中,我意识到,教育应该从学生本位出发,设计出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方案,让他们做到自己可以做到的要求。
我设计了一系列帮助学生“光盘”的举措。
积分奖励:低年级学生对积分的获取欲望非常强烈,每天吃完中餐的学生奖励一分,前十名可额外多得一分。
同伴比赛:让吃饭这项日常行为变得有趣。让学生自己寻找比赛的对象,比一比谁吃得快、吃得干净,获胜方可以获得一分。
与教师共进午餐:针对那些边吃边玩的学生,特别让他们在讲台上和教师一起吃饭,便于教师有效督促。
评选“‘光盘之星”:每天都能“光盘”的学生,月底授予“‘光盘之星”奖状。对于那些争取其他奖状比较吃力的学生来说,这是最容易拿到的奖状。
经过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虽然学生还会时不时地剩些饭菜,但和以前相比明显改善,出现“光盘”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