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是汉语的初始形态,亦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古文中的成语则是其中沉淀着智慧与历史的一颗颗璀璨明珠。一则寥寥数字的小成语,展示着史上那些大人物的独特风采,给读者丰富的人生启示。“小成语·大人物”栏目携手作家魏德勇,在历史长河中撷取古人智慧,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演绎小成语背后那些大人物的传奇人生。
东汉末年的一天,东吴地区的一把手孙权来到寻阳(今江西九江市一带)视察。在军营外面,他看到一位雄壮威武的将军声音洪亮地向士兵们训话,不禁暗暗喝彩。可是,他信步来到刀戟森然的营房,发现里面居然没有书卷时,又摇了摇头。
将军回营后,一贯和蔼的孙权严肃地问道:“我转遍军营,怎么没见到一卷书呢?”将军随口回答:“我每天军务缠身,哪有时间读书啊?”
“又不是要你当整天钻研学问的博士(我国古代掌管典籍图书的官员,不同于现在的博士),我只是希望你多读读书,增长见识,有利于带兵打仗,”孙权心里不高兴,但脸上依然平静,“你再忙,难道有我的事情多吗?你看人家光武帝(东汉的第一个皇帝,名刘秀),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时,手中也不忘带本书,一有空闲就读!”
“那我应该读些什么书呢?”将军领会了孙权的意思,谦虚地问。
“你现在主要是带兵,以后可能从事行政管理。所以除了《孙子兵法》外,还可以读些史书,如《左传》《国语》等。”对下属的教育,孙权一直很有耐心。
“诺!”将军恭敬地应允。
这便是成语“手不释卷”的来历,故事中的将军就是三国东吴名将吕蒙。
吕蒙小时候家里很穷。虽然他没读过几年书,但有志气、有胆量,悟性也高。15岁那年,他参加姐夫的军队,在吴主孙策手下任职。
有一次,呂蒙带了几个人去讨伐山贼,取得胜利。母亲知道后,为儿子的鲁莽而生气,要责罚他。谁知小吕蒙发出一通豪言:“只要敢闯敢拼,谁都可能成功。您不是从小教我面对困难和敌人时,要懂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吗?”母亲听后十分吃惊,不但没有责罚,还支持儿子继续从军。
敢闯敢拼的吕蒙在军中表现突出,升为管理一方的将军。受孙权启发,他带兵的同时坚持读书,又不耻于请教手下的将士,营房里随时备有史籍或兵书,进步很快。
孙权从寻阳回京一段时间后,想知道吕蒙是否真的读书,便暗示东吴主帅鲁肃前去了解情况。和很多同事一样,鲁肃也知道吕蒙的出身,认为他不过一介武夫。如果不是孙权安排,他如何肯去找吕蒙交流?
一天,鲁肃因公务路过寻阳,拜访在此驻兵的吕蒙。吕蒙治酒相待,席间详细分析了天下形势及荆州的重要地位,说得头头是道。两人边喝边聊,谈古论今,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兴奋之余,鲁肃站起来拍着吕蒙的背,激动地说:“原以为你只是战场英勇,只懂一些行军布阵的章法。现在才知道你学问渊博,见识非凡,已非当年的阿蒙。现在的你有军事统帅的潜质!”
“谢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蒙微笑地答道。从此,世间多了一个成语:“刮目相看”。
鲁肃和吕蒙成为好朋友,两人时时讨论军务大事,鲁肃还带他登堂拜母。在古代,登堂拜母是认可朋友的最高礼节。他去世前推荐吕蒙接替自己任东吴的军事统帅,孙权表示同意。
吕蒙不负众望,策划“白衣渡江”的奇招,击败并擒杀了大名鼎鼎的蜀将关羽,夺回了孙权做梦都想要的荆州。智取荆州计划周密,每个细节处理都很好,堪称三国时期经典的偷渡破袭案例,与后来的邓艾偷渡剑阁灭亡西蜀有得一拼,也为中国的战争史写下传奇一笔。
孙权这样评价吕蒙:“(吕蒙)善于谋划,出奇制胜,用计击败关羽,这方面比鲁肃强。个人认为,他超过鲁肃,在东吴名臣谱里排第三位(前两名分别为周瑜和陆逊)。”
一千多年后,伟人毛泽东向解放军将士隆重推荐一代名将吕蒙,并在文章中写道:“吕蒙是行伍出身,没有文化,很感不便。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学苦读,之后当了东吴的统帅。现在我们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的,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的《吕蒙传》。”
一个人想要成功,机遇、环境很重要,但坚持不懈的学习更为重要。即使起点低些,外在环境很不利,但可以通过“手不释卷”的学习,最终获得让人“刮目相看”的成功。
手 不 释 卷
【解释】本意是指手中总是拿着书卷学习,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刮 目 相 看
【解释】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多用于被看者的情况有了向好的方面转变后。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