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鹏
当前,一些基层理论宣讲缺乏深意与新意,存在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不够强,不能够帮助群众更好地把握理论精髓,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有效辨析社会现象等问题。笔者认为,基层理论宣讲要想增强权威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通达社情民意,产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实实在在效果,迫切需要宣讲者在坚持正确导向,传播科学思想,壮大主流舆论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以下“八对关系”。
一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基层理论宣讲的质量高不高、成效大不大关键就看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得好不好。一方面,宣讲者需要在内容上聚焦主题、主线和主旨,在文稿的选题、框架、逻辑、表达、辞藻、章法、修辞、结构等方面精雕细琢,注重修辞美学,增强理解力和表现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另一方面,宣讲者还需要在形式上精益求精,注意着装得体,精心制作标题,精美呈现PPT,精挑背景音乐,精选案例素材,精究语言表达,恰到好处地融入文学、艺术、表演、声光等多元多样多变要素,注重视觉效果,增强立体感和意境美,使得基层理论宣讲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二是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基层理论宣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前提是学懂弄通理论,掌握思想精髓。一方面,宣讲者要理直气壮讲理论,但不能一味地就理论讲理论。如果只是在理论逻辑演绎中故弄玄虚,云里雾里,这样就会不接“地气”,导致观者生厌、群众反感。另一方面,宣讲者要情真意切地讲实际,但也不能只是片面地就实际讲实际。如果只是就事论事,而不善于就事论理,就会在琐碎细微中脱离理论,不接“天线”,致使理论宣讲缺乏思想含量。因此,基层理论宣讲既要“画龙点睛”,又要“吹糠见米”,力争在有理论、有思想和有实际、有生活的宣讲过程中取得实效。
三是歷史与现实的关系。基层理论宣讲要善于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讲富有哲理、教育和启发的故事。基层理论宣讲在深情讲述历史的过程中不能沉迷历史,陶醉历史,迷恋历史,终究还是要在历史的回眸中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在历史的省思中得到更好发展的经验和借鉴,在历史的钩沉中客观理性地审视现在和展望未来。从基层理论宣讲实际来看,宣讲者在具体讲述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大量的人物、事件、会议等。这就要求宣讲者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帮助群众在历史和现实的良性互动中多视角、多层面、多形式地分析历史,获得感悟,回馈现实,做到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增强基层理论宣讲的历史厚重感和现实针对性。
四是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基层理论宣讲重在守正,贵在创新。基层理论宣讲中好的传统不是循规守旧的理由,大的优势不是默守成规的借口。新时代的基层理论宣讲者必须既是一以贯之的宣讲者,又是与时俱进的宣讲者。在一以贯之方面注重保留那些基层理论宣讲的合理内核、有益经验和典型做法。在与时俱进方面注重选题新、视角新、观点新、内容新、材料新、思路新、语言新、样式新,加强宣讲理念创新、传播手段创新和话语方式创新,努力根据时代发展变化让党的创新理论以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精神一振的方式在基层入耳、入脑、入心,展现新气象,彰显新风貌,满足新期待。
五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基层理论宣讲者要在风格上避免雷同化现象,克服呆板老套陈旧,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改变思维惯性,力争在同质化宣讲的基础上,努力塑造出属于自己的清新而独特的宣讲个性、宣讲品牌和宣讲风格。具体说来,包括文字风格、语言风格、才艺风格、组合风格等,尽力使得基层理论宣讲在内容、形式、语言方面都有新的变化。而这种基层理论宣讲风格的形成是因人而异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正确认知自我、充分发挥自我和不断超越自我的长期实践基础上,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旨在更加彰显自己的个性特点,更加贴近群众的思想理论需求,更加符合基层民众的口味,用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的基层理论宣讲式样来完成宣讲任务,更好达到宣讲效果。
六是调查与研究的关系。基层理论宣讲的深刻性来自于深入一线“望闻问切”,源自于躬身实践做调研。宣讲者既要调查宣讲受众的年龄阶段、文化程度、职业构成等基本信息,也要调查宣讲场所是田间地头、政府机关、厂矿车间,还是校园课堂、农村集市等外部环境。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还要深入分析场景与情节的融合,认真思考“要讲”与“想听”的内在关系,增强观察力、实践力和思考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基层理论宣讲加以独立思考和有机消化,观察群众的所思所想,回答究竟是满足哪些受众对象的理论需求,满足受众对象什么样的理论需求,如何更好地满足理论需求,进而在心中有数和言之有据中讲己所思,灵活自如地适时调整宣讲内容、宣讲言语和宣讲手段,增强宣讲效果。
七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站位来看,宣讲者要有宏观的视野和全局的高度,不能仅仅停留在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域的狭小空间,拘泥于细枝末节,而是要善于关注中央、省和市级层面来系统谋划和综合思考。从宣讲案例来看,既不能东拉西扯、生搬硬套,也不能顾此失彼、偏废其一,要综合考虑到篇章布局,起承转合,协同联动,案例鲜活,例证恰当,产生“1+1 >2”的效果。从立意和思想上来看,还需要宣讲者考虑到基层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覆盖面和影响力等问题,着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创新理论要求上来。
八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一些基层干部群众之所以对有些理论宣讲反感,原因在于宣讲内容无病呻吟、空洞无物,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既不解决实际问题,也不释疑解惑,更不回答基层干部群众关切。这样的基层理论宣讲只能损害宣讲者自身形象,降低理论的威信,使得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失去亲和力。这就需要宣讲者把宣讲动机和宣讲效果有机统一起来,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下苦功夫、真功夫、硬功夫,注重基层理论宣讲材料的搜集和整理,注重相关理论政策的研究阐释,注重经典著作的学习研读,注重宣讲语言的揣摩运用,务求基层理论宣讲简练务实、注重实效。
(作者系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本文系2021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高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研究”【项目编号:21XJC71000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