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洪涝灾害对焦作市晚播小麦的影响及主要应对措施

2023-08-15 23:29李莹
河北农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苗情焦作市越冬

□文/李莹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且易取得稳产,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河南省焦作市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气候温和,光照、水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夏粮单产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受2021年洪涝灾害影响,焦作市部分农田积水严重,秋收、整地推迟,导致小麦主播期较最佳播期推迟20天左右。晚播小麦比例大,播种时间跨度长,苗情类型复杂,对2022年夏粮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洪涝灾害后焦作市晚播小麦生长情况及主要应对措施,为今后科学指导晚播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小麦生产概况

焦作市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呈北山、中川、南滩地貌,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耕地面积约274.03 万亩,在河南省小麦种植区划中属于北部麦区,小麦种植品种多为半冬性和弱春性,是黄淮海地区最大的优质小麦种子基地,培育出“平安”“怀川”“温麦”等系列知名小麦品牌,享有“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焦作”的美誉。

据河南统计年鉴统计,近6 年来,焦作市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00 万亩以上,平均亩产稳定在500 公斤以上,单产水平保持在全省领先地位,尤其是2021年修武县王屯乡周流村小麦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了898.26公斤,再次刷新了全国小麦高产纪录。

二、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1 年7 月,焦作市遭遇持续性极端强降雨天气。据气象部门监测,本市121 个雨量站中超过400 毫米的有52 个,超过500 毫米的有25 个,6 个国家级气象站突破建站以来最大连续3 日降水量历史极值。此次极端天气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短时降雨强,造成农田土壤水分饱和,田间湿度大或农田渍涝,机械无法开展耕种作业,给焦作市秋收秋种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据农业部门统计,受2021年洪涝灾害影响,焦作市小麦主播期较最佳播期(一般在10 月25 日~11 月1 日)推迟20 天左右,小麦晚播面积约占麦播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分布在沁阳市、武陟县、博爱县、温县和修武县。研究表明,晚播小麦与适播小麦相比,生育进程前期起步晚,冬前弱苗占比大,遇极端天气易发生冻害;幼穗分化开始晚,春后分蘖快,成穗率高;粒重低、穗数不足往往是造成晚播小麦产量不高的主要因素。为及时掌握焦作市晚播小麦实际生产情况,对晚播小麦种植面积较大的县(市)开展生长跟踪调查,各县(市)选取播期最晚、具有代表性的3~5 个新型经营主体,及时获取小麦生长动态,为科学指导晚播小麦生产提供支撑。

三、晚播小麦生长情况

(一)晚播小麦越冬期苗情

2021 年焦作市出现大范围持续强降雨天气,严重影响秋收、腾茬和整地进度,导致焦作市出现大面积的晚播小麦。据农业部门12 月30 日苗情调查,晚播地块小麦平均亩群体为33.54 万头、主茎叶龄为2.7 片、单株分蘖为1.05 个、次生根数为1.38 条,冬前晚播小麦整体长势偏弱。但由于2021 年冬前平均温度(9.67℃)较常年(7.5℃)偏高,一定程度上弥补晚播造成的积温不足,同时越冬期出现3 次明显降雪天气(1 月4~5 日、20 日~24 日和27 日~28 日),累计降水量为20.2 毫米,及时补充了土壤墒情,降低了病虫越冬基数,有助于晚播小麦抗寒锻炼,保苗安全越冬。

(二)晚播小麦返青期苗情

返青后,焦作市气温持续回升且光照充足,加速了幼穗分化进程,有利于小麦苗情迅速转化。据农业部门3月29日苗情调查,晚播地块小麦平均亩群体为70.52万头,较越冬期增加36.98 万头;主茎叶龄为6.61 片,较越冬期增加3.91 片;单株分蘖为3.14 个,较越冬期增加2.09 个;次生根数为6.43 条,较越冬期增加5.05 条。晚播地块小麦苗情总体转化升级较快,长势好于预期。

(三)晚播小麦产量情况

据农业部门6 月25 日调查,晚播小麦实收平均亩产601.27 公斤,较2021 年(582.48 公斤)增加3.23%,较常年(567.25 公斤)增加5.99%。晚播小麦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奠定了2022年焦作市夏粮的稳产丰收。

晚播小麦成产三因素呈现“亩穗数下降,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其中,晚播小麦平均亩穗数39.47 万穗,较2021 年(42 万穗)减少6.02%,较常年(43.23 万穗)减少8.70%。2021 年本市小麦播期推迟,造成小麦冬前积温不足,大分蘖少,弱苗占比大。虽然返青期、拔节期苗情迅速转化,但一类苗占比依旧低于常年。

穗粒数38.94粒,较2021年(38.85粒)增加0.23%,较常年(34.68 粒)增加12.28%。2022 年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气温回升速度快,光、温充足,土壤墒情适宜,有助于小麦幼穗的发育;同时,3月、4月中旬,焦作市出现两次降温过程,延长了小麦小穗、小花分化时间,有助于晚播小麦籽粒的增加、大穗的形成。

千粒重46.48 克,较2021 年(45.5 克)增加2.15%,较常年(44.52 克)增加4.40%。在小麦生长中后期,本市积极开展“一喷三防”和抗旱、浇水等管理措施,土壤墒情整体适宜,病虫害发生程度轻;同时,受气候影响,2022 年小麦抽穗略早,收获偏晚,灌浆时间略长,且小麦灌浆期天气多以晴朗为主,光、温适宜,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晚、发生程度轻,给晚播小麦千粒重的提升创造了有力条件。

四、主要应对措施

(一)及时制定技术指导意见

自麦播以来,焦作市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关于小麦晚播的技术指导意见》《小麦抗湿保播种因苗抓田管技术方案》等指导性技术意见。坚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晚播小麦“四补一促”技术,即选用半冬性、弱春性高抗广适品种,以种补晚;深耕粑压、精细整地,以好补晚;根据播期推迟天数,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底肥,以肥补晚;加强田间管理、一促到底。

(二)抓好晚播小麦田间管理

扎实开展“科技壮苗”专项行动,组织技术力量深入一线,以晚播弱苗为重点,加强麦田分类管理和冬春促弱转壮管理,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坚持“因地施策、促控结合、防灾减灾、防控病虫”的技术路线,积极做好“一喷三防”工作。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和杀虫杀菌剂,防控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干热风危害,为小麦苗情转化升级赢得主动。

(三)强化病虫害监测防治

组织实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依托焦作市4 个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站和54个基层测报点,重点加强对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的监测防控,适时发布病虫害防治情报,指导群众落实好关键技术措施。同时,充分发挥58个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机防专业队的作用,扩大统防统治面积,带动农民群众开展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效果。

(四)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

结合“农技人员科技服务年”活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举办培训班、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加强麦田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密切跟踪了解小麦苗情、土壤墒情、病虫草情,及时完善麦田管理技术意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技术宣传力度。持续开展“科技壮苗”专项行动,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包村行动,面对面指导农民田间管理,促进各项技术措施落实落细。

(五)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第一时间获取异常天气信息。适时发布“倒春寒”“干热风”“烂场雨”等预警信息,及时组织专家分析研判,科学指导农民群众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措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猜你喜欢
苗情焦作市越冬
加强科研攻关 推动农业增产
抢抓早春麦田管理 力促苗情转化升级 农业农村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家组来晋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骄傲的汉字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焦作市
苗破土 查看苗情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
焦作市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
冬季西葫芦越冬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