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以江苏省启东市为例

2023-08-15 23:29沈晓红
河北农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启东市人才农业

□文/沈晓红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资源就是人才,人才振兴使乡村振兴拥有稳定的内生动力。2021 年,中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再次提出要求。因此,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符合新时代农村发展需要的乡村人才成为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启东市乡村人才振兴的主要举措和实际成效

(一)促进主体培育,激发乡村发展活力。2016 年,启东市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开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常态化培养制度。2020 年又印发了《启东市“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利用“农技耘”平台等多种资源形式,开设“农村电子商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等培训项目,将新型经营主体的管理者和成员纳入培训计划,将启东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定位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加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内生活力。

(二)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提高了启东市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产品竞争力。王鲍镇庙桥村忠辉果蔬专业合作社引进山药苏蓣10号、15号品种,采用托盘式种植法,减轻了劳动强度,种出来的山药美观、产量高、口感好。乐之圃“都市菜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体系,按照有机种植标准,确保了蔬菜品质。启东市嘉禾力农业发展公司引进樱桃番茄、水果黄瓜、青椒等新品种,通过专业化、科技化、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育苗,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种植效益,促进本地区蔬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生态发展,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根据“农旅一体化、产品生态化、农业覆盖化”的思路,启东市因地制宜发展“地产三宝”“扣蟹养殖”“水果种植”等特色产业基地。惠萍镇郭利兵等种植养殖能人利用改造建成的万亩良田,发展稻虾共作、有机果蔬等项目,实现“高标田”和“好项目”的无缝对接。浙江籍客商创办的启东十里阳光葡萄园总占地面积1000 余亩,是一个集生产、销售、垂钓、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无公害葡萄园区。新型职业农民于冬娟的家庭农场实现了耕、种、收100%综合机械化,促进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截至2021 年底,启东市累计创建家庭农场3485 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50 家、村集体领办新型合作农场80家。

(四)促进创新创业,推动农村发展动能。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及农村电商平台稳步扩展,芦稷、山药、肉鸡等产品畅销电商平台。目前启东市培育“一村一品一店”电商9 个,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额1.4 亿元,增长20%。宁静质朴的田园风情,鲜明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的人文遗址,使启东市在休闲农业、渔业和乡村旅游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启东市全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渔家乐、特色农产品采摘、都市菜园等项目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

二、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问题

(一)乡村人才总量不足,难以担当乡村振兴重任。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乡村人才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的状态。目前,启东市乡村人员以老年人为主体,青壮年学历较高有一技之长的人大都离开土地外出务工,流向江浙沪等城市。在外读书的本地大学生很少愿意回农村,即使回,大多数人也只是把农村工作经历作为职业生涯的经历和跳板。启东市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启东市农村实有从业人员数量为4.7万左右,约占农村总人数的54%。不可否认,这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结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人才流失,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农村发展需要。

(二)乡村人才整体质量不高,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从学历结构来看,现有乡村人才,学历普遍在高中以下。特别是从事农业一线生产的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相对不高,专业技术能力几乎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大部分农业经营者没有受过农业科技专业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走访中发现目前启东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小学及以下的占八成,高中及以上的仅两成。人才质量低极大地限制了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延缓了乡村振兴的实施进程。

(三)乡村人才专业结构失衡,难以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结构严重失衡,缺乏复合型的现代农业人才,人才类型相对单一。现有的农业经营人员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类生产周期长、收益慢、风险大的行业上,而对于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1],对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兴产业涉足较少,能够带动广大农民致富的领头人格外稀缺,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村专业人才更是稀缺。

(四)乡村人才培养力度不足,难以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迅速、变化巨大,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乡村人才的培养跟不上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总体来看,目前启东市乡村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以政府为主的公益培训居多,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量轻质的问题。举办的技术培训课程,往往不被受训者重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课程安排上没有体现农村人才学历、年龄的特点,在内容上不能完全针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培训形式上,以短期单向业务培训、课堂教学等为主,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经常性、全面性。

三、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

(一)就地取“才”,重视乡村本土人才

1.挖掘当地人才潜力。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本土人才尤为重要。培养一批舍不得走和留得住的农村人才队伍,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挖掘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绝活的“土专家”“田秀才”。平时要加强与基层人才的交流,定期举办了解工作生活的座谈会,建立“新老结合”“一对一”等服务帮助机制,定期开展农村调研、慰问,及时掌握思想动向。

2.吸引鼓励人才回流。乡村振兴需要引导曾经“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各类人才回乡。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制定和完善支持各类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实施“村优秀青年”计划,选拔和储备一批立志为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发挥才能的青年大学生返乡。鼓励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就业;鼓励离退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等社会人士返乡,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集聚资源、带头实践,实现人才资源的充分流动和利用。

(二)引进人才,精准人才匹配度

1.加强智力支撑,向农村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高端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在农村开展相关服务。对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办法,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合理取酬,按照市场标准发放工资。农业人才参与基层工作的绩效评价作为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同时细化服务措施,开辟乡村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利用城市人才带动乡村人才自主培育等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充分智力支持。

2.精准引进人才,提升人才匹配度。围绕调优农业结构,发展绿色有机优质农业、电子商务农业、智慧农业等方向,推广“优质项目+领军人才+创业团队”的人才引进模式[2],为启东引进更多智力要素,促进农业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引进国内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遵循“龙头企业+基地+能人”模式[3],优选项目,搭好平台唱好戏,引领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真正的人才优势,形成高水平人才与产业高度匹配、高度融合、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

(三)培养人才,提升人才整体素质

1.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和农业的现代化,都需要充足的劳动力和管理、技术人才[4]。乡村振兴需要有一支掌握先进技术的农民队伍。要结合当地的农村产业特色采取“政府主导培育,政府补贴的方式,整合社会力量培训”的模式,发挥农干校培训主渠道作用,针对性开设培训课程。对职业农民进行系统化专业技能、创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培训,不断壮大一支懂技术、会操作、善于管理的职业农民队伍,从而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2.培养农业高知群体。要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围绕启东市乡村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应用型农业人才,注重“新商科”“新农科”“新工科”等专业群建设;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同已经实施的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一样开展公费农科生招生试点。

(四)留住人才,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

1.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乡村振兴需要汇集整个社会的力量,要依靠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做好乡村振兴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宣传支农惠农政策,解读和传播乡村振兴政策、成功经验等,营造助推乡村振兴的良好环境氛围,增强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人才一起参与乡村振兴,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2.营造宜居生活环境。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满足人才发展必需的硬件设施与生活必备条件,营造宜居宜业的农村人居环境,为培养和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完善乡村医疗、教育、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消除人才在乡村发展的后顾之忧[5]。为乡村振兴搞活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保驾护航。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化农业,既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人才支持。只有大量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乡村人才,扎根基层、建设农村、服务农民,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启东市人才农业
启东市大力除隐患 强设施 保安全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启东市南阳镇唱好专项整治“三部曲”
人才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启东市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危化品专项检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