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春
海霞
海霞是家喻户晓的央视主播,被大众称为央视“行走的名片”。回眸成长之路,海霞常常这样说:“母亲是我播音专业的启蒙者,我是在母亲的关爱和指导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1972 年3 月9 日,海 霞 出 生 于 河 南省郑州市一个回族家庭。母亲马桃红是小学语文老师,普通话非常标准,跟收音机里播放的一模一样,这让幼时的海霞无比羡慕。于是母亲开始刻意培养海霞说普通话。
幼儿园时,海霞的普通话水平已出类拔萃。老师经常让她担任幼儿园活动的小主持人。每次接受任务后,她都要求助母亲指导她排练。每每经过母亲的“策划”,小海霞的主持、表演都能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啧啧称赞。在一次次锻炼中,马桃红发现海霞不仅有良好的表演天赋,且对艺术有着非常浓烈的兴趣,于是着力培养女儿。7岁时,海霞与母亲一起参加河南省普通话比赛,母女俩都进入总决赛。为帮女儿取得好名次,马桃红临时退出总决赛,一心一意辅导女儿。最终,海霞朗诵著名作家柯岩创作的童话《小红马的遭遇》,夺得河南省普通话大赛一等奖。
1989 年高考后,海霞以专业课和文化课河南省第一的成绩,被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录取。在班上,海霞的声音和形象并不算出众,马桃红经常给女儿写信,要她用四年的时间完善磨砺自己。
1993 年,海霞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进入央视工作,主持《早间新闻》《晚间新闻》。这两套节目定位为当天最新的新闻,滚动播放,海霞被迫成了“夜猫子”。
播完《午间新闻》后,海霞回到住所,休息不了几个小时又得赶到单位播报《晚间新闻》,每天如此。这让海霞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但也打乱了她的生物钟。她努力克服这些不适,日复一日地在同一时间准时出现在节目里,严格要求自己不许出错。海霞的每一期节目父母都会看,哪怕是在深夜,他们都会定好闹钟,准时起来打开电视机。身边人都羡慕马桃红,说她培养了一个好女儿。但马桃红对海霞要求很严格,总给女儿“挑刺”。女儿哪个字吐字不清晰,甚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她都会提意见。有一段时间,海霞为了增加新闻的信息量,播音速度有点快,马桃红一连看了几天后,感觉不妥,便及时提醒。
海霞的自律、自强,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播音水平,更提升了节目收视率,这让她很快受到观众关注。1994 年4 月1 日,《晚间新闻》迎来改革,由原本的录播改成现场直播。海霞被选为第一任主播,她不仅要确保播报准确无误,还要控制好整体节奏。为完成这个重任,她几乎废寝忘食地练了半个月,每天反复对着镜子背稿。一段时间后,《晚间新闻》收视率一路高歌,由原来的2.5% 直接飙升到
21%。
“这里是新闻直播室,海霞现在为您播报……”1999 年,《现在播报》栏目诞生。这档栏目第一次启用固定主持人,第一次由主持人在节目中自报姓名,第一次用主持人做片头。为做好节目,海霞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其中,两年时间里,她只休息了四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尽心竭力终于迎来栏目收视率全国第一的佳绩,海霞也从此变成观众心中的“国民主播”。
1998 年9 月,海霞刚播完《晚间新闻》就接到哥哥的电话,说母亲突发脑血栓,正在医院抢救。等海霞赶到医院时,马桃红刚接受完脑部手术,在ICU 病房里昏迷不醒。幸运的是,昏迷两天两夜后,马桃红终于苏醒过来。一个月后,马桃红出院了,语言功能也开始逐渐恢复。
1999 年12 月,海霞去朋友家做客,邂逅了科学家罗永章。在朋友的撮合下,海霞与罗永章开始交往,好感与日俱增。海霞告诉罗永章:“我妈妈现在还瘫痪,如果你与我在一起,以后可能会增加很多负担。”罗永章回答:“谁没有父母?你的妈妈就是我的妈妈。”不久,海霞带罗永章回郑州拜见父母。
2000 年10 月,海霞与罗永章在北京低调结婚。怀孕不久,海霞又迎来一件喜事——母亲因为将她培养成央视主播当选“郑州市十佳母亲”。马桃红是坐着轮椅去领奖的,这位坚强、优秀的母亲让现场的人一次次热泪盈眶。她因身体原因很少去北京,海霞经常带着丈夫和女儿回郑州与父母团聚。在亲情滋润下,马桃红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下半身知觉越来越明显,不用搀扶就能够稳稳地坐到轮椅上。
2007 年,35 岁的海霞第一次在《新闻联播》亮相。从新人到当家主播,海霞仅用了八年。她最快时语速能达到每分钟读360 个字,并且口齿清晰毫无差错,在长达数千次的播报生涯中,海霞也是零出错,央视给予她最高评价:“能扛事,亦能成事。”
2023 年5 月12 日,首届中国广播电视大奖“飞天奖”“星光奖”“金声奖”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海霞在“金声奖”演讲单元,作了题为《“金声”玉振 创新奋发》的演讲。如今,除了总台总编室播音员主持人管理中心副主任,她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央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创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未来,她将通过自己多年的丰富播音经验,引领更多年轻面孔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