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与 三山五园

2023-08-14 03:30刘一达
北京纪事 2023年8期
关键词:三山海淀园子

刘一达

很多朋友到北京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游览,在园子里,必然要看那个著名的被英法联军焚毁的西洋楼遗址,当然,最后出了园子,在遗址公园南门的大门口拍张照片,便以为去过了圆明园遗址公园。其实,您并没有看到真正的圆明园遗址。

原来,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分为三个部分,或者说是由三个园子组成的。您走进现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南门,这个园子是绮春园。您参观的西洋楼遗址是长春园。真正的圆明园遗址在这两个园子的西部。

您沿着福海的南围墙走到头,往南一拐,能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写着“圆明园”,这才是它的遗址。

圆明园遗址是在绮春园和长春园之后恢复的,之前,圆明园遗址已经形成自然村落。您也许听说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有个“圆明园画家村”,这个“画家村”就在圆明园村。当然,“村”现在早已整体拆迁,遗址重新复位,变成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一部分。

圆明园在海淀的“三山五园”中,不但有名儿和漂亮,而且知名度也最高,不然的话,当年英法联军烧了好几个皇家的园子,为什么只说“火烧圆明园”呢?

在海淀的“三山五园”中,圆明园也是建得比较早的园子。这个园子跟后来“三山五园”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海淀,在京城绝对是块风水宝地。您且看清楚,这儿说的是老的海淀地区,而不是作为行政区的海淀,按现在的城市规划,属于西山风景名胜区。

老的海淀区域,有独特的上风上水地理优势,这里水源充沛,到处都是泉水,您从现在保留下来的地名“万泉河”“稻香园”“青龙桥”等等,就会知道当年这一带水源有多丰厚。

此外它还紧挨着西山。有水又有山,自然风光当然就秀色可餐。清代学者吴长元在《宸垣识略》中记载:“流泉满道,或注荒地,或伏草径,或散漫尘沙间,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香鸟声,秋则乱叶飘丹,冬则积雪凝素。”

所以,就从辽金时代开始,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包括风雅的文人墨客就瞄上了海淀这块宝地。他们不惜重金,在这儿大兴土木,建花园、修别墅,好像不在这儿建点儿什么,对不起这里绮丽的风景似的。

在现存的海淀区域内众多的皇家苑林和别墅中,最有名的当数“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现在已经成了海淀的一张“名片”。关于“三山五园”现在通用的说法是:

“三山”指的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五园”指的是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

其中的清漪园,就是现在的颐和园;静明园,就是现在的玉泉山;静宜园,就是现在的香山公园。

但是您细分析一下,便能看出这“三山”跟“五园”是相重叠的,万寿山是在颐和园里的,玉泉山就是静明山,香山就是静宜园。

如此说来,“三山”加“五园”不是等于“八园”,而是只有“五园”。当然,畅春园早已是废园,现在已经不复存在,这么看来,“三山五园”实际上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四个园子。

因为静明园(玉泉山)不对外开放,因此现在所说的“三山五园”,游客能观光游览的只是“三园”,即颐和园、香山、圆明园(遗址公园)。

其实,海淀的皇家园林,除了这三个园子,还有乐善园、长春园、西花园、熙春园等许多园子,但有的成为遗址,名存实亡;有的被单位占用,暂时还难见真容。

“三山五园”最早的提法出自暴源清的《卜竹斋文集》:“九月初,夷人烦五园三山,圆明园内外胜景,悉成微烬矣。”

畅春园在“三山五园”中,是建得最早的皇家园林,它是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清华园的基础上修建的。清华园是明代皇亲李伟建的别墅花园,当时被称为“李园”,当然这个园子建得非常是样儿,但是到了清代的康熙年间,园子已经荒废。

由于这个园子位置非常好,所以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曾经对园子进行过修整,当时康熙看了并不满意,但具体怎么建,他心里也没谱儿。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首次南巡,这次下江南让他大开眼界,尤其是江南园林的景色迷人,令他赞叹不已,于是产生了仿照江南园林,在海淀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了一座园子的念头,选哪儿好呢?他自然想到了“李园”。

康熙是个干事雷厉风行的人,说干就干,当年,他就让内务府操办此事。内务府指派清代著名的园艺大师张然,在原来的清华园的基础上,主持重建园子的规划建造,三年之后的1687年,园子建成,定名为畅春园。

当然这只是最早的园子,之后,从1687到1691这四年间,在江南山水画家叶洮的主持下,又对这个园子做进一步精雕细刻,使畅春园成了融合江南园林和北方宫廷园林特点的精美园林。

单说畅春园是一座皇家苑林有失偏颇。实际上,这个园子是具有听政议政的行政功能,又兼有休闲娱乐功能的组合体,所以它更像是一座“离宫”,但不管怎么说,畅春园当时在西郊算是最为精致完美的皇家宫苑。

康熙皇上非常中意这个畅春园,园子建成后,他以“避喧听政”为名,一年当中,有多一半时间都在这里生活。

他在这里听政议政,接见外国使节,甚至一些大型的盛典也在园子里举办,如有名的千叟宴盛典,赐宴外藩蒙古王公等,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他在畅春园的清溪书屋驾崩。

史料记载: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驻跸畅春园,到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八日驾崩,36年间,累计在畅春园居住257次,3800余天,平均每年居住7次107天,最长的202天,最短的29天,由此可见康熙对畅春园的感情有多深。

康熙死后,畅春园的大部分园子被皇太后居住,其中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在园子里生活了42年。因为康熙死后,雍正和乾隆这爷儿俩主要在圆明园居住,所以对园子的增建兴趣和资金投入往东和北扩展,由此放弃了对畅春园的后续维修和增建等资金投入。

园子再好,没人尽心打理,那不擎等着它衰落吗?到道光年间,畅春园的大部分园子就已经破败不堪了。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时,把畅春园也一起焚毁了,以后,又遭到八国联军的洗劫,畅春园便彻底毁弃了,到民国时,畅春园的遗址已成荒野。

这个园子的遗址大致范围在北京大学教工宿舍和某中学的校区。现在畅春园仅存恩佑寺及恩慕寺两座琉璃山门,1981年被列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实际上,畅春园已经不复存在,恩佑寺及恩慕寺的两座琉璃山门,孤零零地在马路边黙立,只是一个历史见证而已,它的价值也只是告诉人们,当年这一带曾经有过一座非常秀丽的皇家苑林。

咱们翻回头,再说说圆明园。其实,圆明园当初只是畅春园的一个园子而已。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一时高兴,把这个园子赐给了第四个儿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上。

康熙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四儿子,不但赐园,而且亲自起名“圆明园”,并给他题写了匾额。为什么叫“圆明园”?因为“圆明”是雍正的法号。

众所周知,康熙的晚年,几个儿子之间为了争夺储位打得你死我活,雍正属于为人谨慎之人,老爹赐给他一个园子,已经显露出对他的厚爱,但他不敢造次,招惹其他兄弟对他的忌恨,所以在老爹活着的时候,圆明园基本没有大动,更没有向外扩展。

直到老爹康熙咽气,雍正正式继位,也就是康熙赐给他圆明园的15年后,即雍正三年(1725年),才开始对圆明园大规模地扩张和修建,使这座园子由原来的600多亩,扩大到3000余亩。

雍正也效仿他老爹,圆明园扩建后,他也在此“避喧听政”,在园子的南部建了宫殿和衙署。这里不但是他休憩游玩的地方,也是他处理日常政务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

圆明园幽静的环境和秀丽的风光,让雍正流连忘返,按他的心气,还想不断地扩大园子的面积,但他在位时间很短,归里包堆才13年,所以再有心扩建圆明园,老天爷也没给他时间。

圆明园的真正大规模的扩建,并成为风光秀美、景色宜人的皇家园林,还得说是到了乾隆爷这儿才搞定的。

清朝到了乾隆继位的时候,有他爷爷和父亲近百年打下的基业,已经到了“鼎盛时期”。在乾隆朝的前期,国库充盈,有的是银子让他折腾。加上乾隆爷又是风流才子,而且在位的时间长达60年,并且活到了89岁,是中国寿命最长的皇上,所有这些都让他有资本来折腾。当然正是由于他的好大喜功,才“成就”了世界闻名的圆明园。

史料记载,乾隆十年到十六年,在圓明园的东侧,康熙朝明珠的私人花园原址,建成了长春园。乾隆三十二年,又将康熙皇上所赐的熙春园(今清华大学西部)并入圆明园。乾隆三十五年,将园子东南的大学士傅恒的赐园,定名绮春园。乾隆四十五年,将皇亲赐园淑春园改名叫春熙院(今北京大学的北部),归入御园。这样一来,圆明园实际上是“五园”中面积最大的园子,占地面积达到了约7000亩。

关于圆明园的历史众所周知,这里就不赘述了,下面主要说说圆明园和“三山五园”的关系。

圆明园当时的地位比避暑山庄要高,内务府专门有掌管海淀皇家园林的官员,管园的大臣主要负责管理“三山”和圆明园、畅春园。

到乾隆朝,因为皇上不把畅春园当回事儿了,所以对畅春园基本不管了,内务府的官员主要掌管的是“三山”和圆明园。但乾隆爷活着的时候又建了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春熙院等园子,这些园子当然也归内务府的官员管理。

正因为如此,在道光年间,人们说到海淀一带的皇家园林时,也归纳为“三山五园”。

“三山”指的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五园”指的是: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春熙院。

这么一看,当时的“三山五园”是不重叠的,换句话说“三山五园”加到一起是八个园子。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从皇家园林的属性来说,其叫法是合理的。

但是到了“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对海淀皇家园林进行疯狂的掠夺和焚烧之后,人们对原来“三山五园”的特指,逐渐变成了泛指。

为什么呢?

因为被八国联军掠夺烧毁的并不只是圆明园和“三山”,其他有名的皇家园林也未能幸免,咱们前文说了连已经衰败的畅春园也被他们焚毁。

由于当时清政府的国库空虚,入不敷出,没有钱来恢复这些焚毁的园子,所以有些园子焚毁后,就没有机会再起死回生。

但是,海淀皇家园林的“三山五园”已经被北京人给叫出去了,北京人妇孺皆知西郊有“三山五园”,尽管具体哪“三山”哪“五园”并不见得说得出来,但都知道有“三山五园”的说法。

“三山”好办,几乎没有什么争议。“五园”怎么归类呢?很长时间专家的说法不一。

1992年,我作为《北京晚报》的记者,曾经参加过海淀区有关部门举办的关于“三山五园”定义的讨论会,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最后好像也没形成一致意见。

直到20世纪90年代,几位有权威的专家撰文,提出了“五园”的说法,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首肯,“五园”定为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

这种说法看起来有些重复,但山归“山”,园归“园”,也能说得通。经过二三十年的通用,现在“三山五园”也已经约定俗成了。

其实,当时长春园、绮春园已经修复,但经过有关专家研究,决定这两个园子就不单设公园了,而将其划归到圆明园里,统称圆明园遗址公园。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三山五园”的说法,只能说是对海淀地区皇家园林的大致描述,或者说是泛指,并非具体指某一个园子,如果真是这样,您现在上哪儿找畅春园去?

但是从历史文化的视角看,我们应该知道现在“三山五园”形成的脉络,了解原来的“三山五园”,是哪“三山”,哪“五园”?更应该知道您现在游览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实际上是三个园子,即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

猜你喜欢
三山海淀园子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辽太祖卓龙眉宫“取三山之势”之三山考略
我和祖母的园子
逃离至三山岛
一湖一河,润养三山万户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