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
当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精神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备受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与挑战。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社会重要的精神文化活动,在心理健康领域也具有着独特的疗愈功能和干预潜力。“戏剧疗愈”成功地将教育、娱乐与心理治疗完美地融为一体,在释放个体情绪的同时,建立起了人们心与心的沟通和连接。戏剧活动中对人类生命的观照和自我个性的尊重,是大众不懈追求和期望的价值取向。因而,“戏剧疗愈”正是通过戏剧恒久以来特有的艺术力量和精神作用,帮助处于迷茫无措的人们勇敢探索自身的内在感受和潜在意识,向前迈出改善当下困境和苦难的人生步伐。从1930年英国教育家彼得·史莱德(Peter Slade)第一次提起“戏剧疗法”到今天,其在国外已经有了将近100年的发展,反观国内的戏劇疗法还尚处于起步阶段。上海作为中国戏剧发展的领头羊地区,举办了诸如关注都市人心理健康的“戏剧疗愈小会”;与“宛平南路60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静安现代戏剧谷推出的《戏剧疗愈手册》;开创了聚焦心理互动/角色扮演/探索内心旅程的戏剧疗愈工作坊演出;在第二届陆家嘴青年戏剧生活节中为市民朋友带来快乐的身心疗愈体验……戏剧人在行动,为了更多的人拥有美好而热烈的生活,传播戏剧疗愈心灵的理念亦是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方向和共同心愿。
对“症”下“药” &“愈”见他人
著名戏剧导演、上海上剧场、表演工作坊艺术总监赖声川谈及对戏剧的思考时指出:“古希腊的剧场是和医院、神庙建在一起的,这样的建筑规划体现着当时人们对各项设施的社会功能的认知,医院是在疗愈人的身体,剧场是在疗愈人的心灵,疗愈一直是戏剧本来就有的力量,社会需要我们来做疗愈的工作。”
为什么心灵“病症”的治疗“药方”是戏剧呢?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便开始发现戏剧的疗愈作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一书中曾经说过:“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①,“陶冶”的原文katharsis在医学中指的就是宣泄。至此,人们便开始将表演者与自身区别开来,并通过舞台上的角色和故事来进行自我的审视与引导。除此之外,亚氏还认为戏剧具有情绪净化作用,这也成为了戏剧发展过程中,戏剧具备疗愈特性的重要理论基础。
戏剧疗愈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美国,当时医生和艺术家开始意识到戏剧可以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疗愈的途径。现代医学将疾病分为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两种,它作为人类非正常的一种生命状态,如何从戏剧角度对疾病进行解读或意义上的升华,就进入了戏剧的“疾病书写”与“疗愈”范畴。美国“戏剧疗愈之母”、前美国国家戏剧治疗协会主席蕾妮·伊姆娜(Renee Emunah)认为,戏剧是生活的镜子,而不是生活的对立面,戏剧疗愈是要让我们从限制中解放出来。她从对个体身心的深入挖掘到对社会机制的多维度剖析认为,戏剧艺术的剧场性使其天然具有“社会公共论坛”性质,其“疾病书写”与“疗愈”范围涵盖了个体、群体、社会乃至国家的不同层面。②
-Can Theatre Heal?
-Yes!
- In Theatre We Heal.
2023年4月,上海举办了一场关注社会都市人群心理健康的“戏剧疗愈”论坛小会,活动现场推出了一本适用于每个人的《戏剧疗愈手册》。这份看上去和普通手账本没啥区别的小册子,居然是一个“出院留念”手册,里面列举了所有人群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会遭遇到的“精神疾病”,以时髦潮流且诙谐幽默的文字和图画讲述了所患症状的“既往病史”和“治疗方案”。比如针对在职场面对甲方卑微如蚂蚁,不懂如何拒绝的“蚁方”症候群(谐音:“乙方”),在《戏剧疗愈手册》中所对应的“既往病史”为:“很多意见不敢说”,只能违心地回答“您说的都对”,久而久之的压抑和不满给自身及身边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困扰。想要摆脱此种症状给出的“治疗方案”则是契诃夫的作品《天鹅之歌》,启示并告诫人们要学会拒绝职场PUA,勇敢地对不合理要求说“不”!
除此之外,手册中结合社会现状,给出了诸如“社交小聋瞎”(社恐人群)、“年过半百焦虑症”(中年职场危机人群)、“自抱自泣”(单身人群)、“熬夜成瘾症”(睡眠障碍人群)等症状类别,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活缩影,在引发共鸣的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去正视和关注自身和他人的精神卫生亚健康。上海现代戏剧谷剧目负责人许中平推荐了《皮囊》《单宁》《弗里达·卡罗》《春风十里不如你》等具有着“疗愈功能”的优秀戏剧作品,鼓励现代人要持续不断关注精神健康,对“症”下“药”,“愈”见他人,也收获身心更美好的自己。
“愈”见当下的情绪与自我——行动带来改变的力量
戏剧疗愈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的疗愈形式,融合了戏剧表演、角色扮演、情感表达等多项元素,将戏剧作为媒介载体,旨在通过艺术体验和感受参与来促进个体的心理康复和自我成长,在疗愈心理情绪和健康干预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与其他疗愈方式相比,“戏剧疗愈” 有机会重演生命中过往的种种经历,是最为接近现实生活和历史时刻的方式。这与观看炫丽灯光的舞台表演,和注重感官娱乐、追求推理冲击的剧本杀游戏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记载:“后世戏剧,自当巫、优二者出”③,最古老的祭祀活动就有角色扮演的行为,将宗教、祭祀与游戏、演绎综合,其中游戏与演绎就已经带有现今戏剧中最主要的演绎色彩。戏剧疗愈的核心理念便是借此来激发个体自我内在的潜能和创造力,以及探索和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人们习惯在生活中进行“伪装”,将真实自我隐藏起来,但这些情绪与情感原本都埋在我们的身体里,借由戏剧中角色的扮演和表达,可以勇敢地面对过去、当下或未来的自己,带来一份真诚的和解与原谅,正是因为太多心绪积藏在了心底无法合理地发声,才会引发自我内在的愤怒、恐惧、焦虑与混乱。
不仅如此,戏剧疗愈在注重个体参与的同时还强调团队的互动。在体验不同的情感状态和角色身份中,个体与其他参与者合作和共享,建立互信关系,表达和探索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支持,面对矛盾冲突时提高处理情绪调控的能力。这种合作和互动一方面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另一方面会提升自我社交技能和情感支持系统,疗愈自我的同时也在帮助他人演绎出真实的生活故事,从而有助于经历生命的转化、个体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也关爱着每一个“身处高压环境,渴望自由与发现自我的灵魂”。2023年7月起,推出了以剧目《每一件美妙的小事》为灵感原型的戏剧疗愈工作坊,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自由自在的空间,供需要精神支点和释放心理压力的人们尽情释放自我,前来了解、探索和关爱自己,敞开心扉的倾诉和聆听,以此来减轻和调节生活中面临的压力与疲倦。戏剧舞动是纯天然的心灵疗愈形式,能帮助我们打开头脑桎梏,恢复身心联结,在行动中觉察感受,获得自由,戏剧性的时刻就是身心解放的时刻。戏剧工作坊包含了多个主题内容,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转变消极思维,重写人生剧本,构建内在与外在的认知关系。
戏剧工作坊的主题有:
(1)《冒犯》(日常生活中面对职场、社交、亲密关系里经历的冒犯感)
(2)《嫉妒》(竞争关系、社交惶恐引发的来自他人及自己的嫉妒心)
(3)《愤怒与理性》(如何表达愤怒、面对愤怒及减少爆发愤怒的频率)
(4)《羞耻》(客观看待羞耻心、调节被批评和拒绝的羞耻感来获得情绪自由)
(5)《羞辱》(学会释放被侵犯的负面感受、拥抱和原谅过往的自己)
(6)《快乐与不快乐》(减少原生家庭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升幸福感与满足感)
(7)《依恋与分离》(不断提升爱自己爱他人的能力、疗愈情感阴影)
(8)《自由与迷失》(探讨内心的挣扎、选择的迷茫、人生的意义)
(9)《善与恶》(面对社会上人性的善与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差异与影响)
(10)《成功与不成功》(怎样定义个人成就与价值、提升成就感价值感的方法)
(11)《爱与恨的冲突》(提前预测并化解家人/伴侣之间的冲突、应对彼此的“负面情绪”)
(12)《该如何爱你》(家长如何保持自身情绪稳定、面对与孩子的情绪危机)
我们作为人生这场戏剧的主角,内在的冲突可能会让自己形成莫名的焦虑与抑郁,可能会外化成与他人的对抗,对待心理健康亟需像对待生命健康一样引起高度重视。戏剧疗愈工作坊基于身体语言和情感表达为核心,帮助人们激活心流,借此提升创造力、生命力、自我欣赏的能力。
“艺”起拥抱 心向未来
戏剧疗愈的应用范围和实践方式在不断扩大与发展。除了通过翻阅《戏剧疗愈手册》自我审查和扮演不同戏剧角色探索情感价值外,第二届陆家嘴青年戏剧生活节联合紫竹可持续实验室“艺”计划围绕“戏剧疗愈”的活动主题,在2023年五一假期策划了一场包含疗愈短剧演出、戏剧疗愈工作坊、音乐剧体验、手绘面具、DIY梦想许愿球等多元的沉浸式体验参与活动,展开了全方位快乐的身心疗愈之旅。陆家嘴青年戏剧生活节将文学、艺术、音乐、市集、展览等多元素巧妙结合在一起,今年与首届举办时的空间和规模相比都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将戏剧与心理疗愈相结合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和传播了艺术疗愈理念,以获得更加开阔、更有秩序的心灵空间。
疗愈短剧《幸福的汉斯》是在德国Galli戏剧中一个充满象征意义且能引发大众思考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每样事物都蕴含着自身独有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人生不同阶段想要获取的东西,人们在此过程中需要不停地通过发展自身的力量去完善内在最深处的心灵。尽管没有华美的舞台和戏服,仅依靠故事叙述本身的吸引力和演员出神入化的表演,便让观众在一次次的失去与获得中,感受着人生的精彩和旋律,重新拥有了获得幸福的能力。
人有千面,情有万颜。情绪作为每个人时刻形影不离的存在却时常被我们忽视。通过绘制一张可以躲藏和掩饰自我情绪的面具,每一笔涂抹上的颜料仿佛都是与内在的自我进行对话和连结,成功地唤起了戏剧活动参与者对自我的关注以及对当下情绪和状态的及时察觉。
面具在戏剧中带有着极强的隐喻意向,当带上面具与其他25位陌生的伙伴进行亲切的问候、开心的相识和耐心的倾听,用戏剧慢慢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分享生命里的感动,体会人们放下戒备后,获得人际交往中难得的一份信任、理解和尊重。这是戏剧疗愈在打破陌生感,获得愉悦的松弛感背后带给我们全身心的一种勇气和力量。
戏剧的两项功能——疗愈与对话,是戏剧家们一直以来思考与交流的中心议题。近年来,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局长穆欣欣表示:“城市生活中,戏剧治愈人心的功能越来越得到凸显,戏剧中张扬的对个体的尊重、对生命的观照等价值取向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需要。如何实现戏剧对人心更有效的‘疗愈,这不仅是民生课题,也是关系到所有人群的全球化课题。”不论是生活的艺术还是艺术的生活,艺术有利于国民身心健康,“艺”起拥抱,心向未来,构建个人内在秩序,放手拥抱更有韧性的自己。
(作者为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
注释:
①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著,罗念生、杨周翰译,《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9页。
②[美]蕾妮·伊姆娜: 《演出真实的生命——戏剧治疗的过程、技术及展演》,徐琳、別士敏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2页。
③王国维.宋元戏剧考[M].东方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