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涵涵 陈霞明(通讯作者) 泉州师范学院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5G 网络、大学校园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使大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开放式的学习时代。泛在学习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共同发展的产物[1]。学习主体可以依托网络、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开展学习,可无限量地获取网络上庞大的、有价值的学习信息。泛在学习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学习内容更多元丰富,学习方式更便捷个性,学习技术更灵活、高效,它让“人人、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变成了现实。普通高校竞技武术是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为活动主体,以武术竞赛项目为主要训练内容,以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一种武术比赛活动[2]。这要求教练员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普及和提高学生的武术专项素质、基本技术、演练水平等。囿于普通高校学生武术基础较差、身体条件一般、系统性技术训练和训练时间无法保障等困难,教练员应摒弃传统学习的单一性,点燃学生通过网络实现自主学习热情,打破传统课堂教学训练的时空障碍,融合泛在学习,启动学生线下训练、线上泛在化学习的无缝对接,为普通高校竞技武术教学训练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泛在学习(U-Learning)是指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3]。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堂学习有较明显不同的是学习主体、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平台、学习对象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变化度。泛在学习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的学习[4]。它实现了学习要素的最大自由化,因此,泛在学习具有泛在性、持续性、易获性、交互性、情景性等显著特点;其核心是学习主体主动性、学习时空无限性、学习平台便捷性、学习对象丰富性等要素相统一,目的是通过无处不在、随时随处的学习,解决学习主体的现实问题,满足学习主体的现实需要。
在比赛周期任务定格下,启动泛在化学习训练模式,旨在高质量提升武术教学训练效率,拓展竞技武术教学训练方法,提升普通高校竞技武术水平,为获得更好奖项奠定基础。
2.2.1 活化武术套路内容
随着5G 时代下公众号、短视频、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到来,网络上的武术难度动作、动作组合串、整套动作等资源活灵活现了武术学习环境,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页快速获取比赛套路中相关拳种特点的套路、相同难度的动作视频、相似动作串的小视频和运动力学分析等资讯,还可以利用武术官方公众号、不同武馆公众号或高水平运动员的抖音号获取高规格、高演练水平的演练视频。这些“快、广、新”等现代媒体资讯为武术套路创编更新提供了有效保障,活化了泛在学习内容,加速了武术套路学习内容的提升。
2.2.2 延长学习训练时长
普通高校武术队员主要来源于普通高考的体育生或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在获取武术套路知识、习得武术套路技能方面,不同于武术专业学生那样快速和有效,而且接受武术套路学习与训练的时间相对有限。他们主要是利用课后闲暇时间进行学习与训练,需要花较长时间的训练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泛在学习是学生利用智能设备,依托信息网络,通过一些学习软件或大数据通道进行竞技武术学习;特别是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需要,安排自己套路学习时间空间,利用零散时间学习竞技武术套路、参与武术学习训练活动。
2.2.3 激起学生自主参与
在传统武术教学训练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说,学生练”的教学方法虽有其独特优势,但在某种程度上固化了学生对武术动作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武术比赛竞赛规程显示84.62%的比赛项目是自选项目,根据比赛规则的评分标准,学生可以在演练好竞技武术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难度动作的给分和减少动作规格分来提高最后的比赛成绩,这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过去竞技武术能力提升受到教练员能力、武术素材、训练手段等因素制约,学生自主创新发展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泛在学习提出了新的学习思维,学生不仅可以从教练员这里得到比赛任务的竞技武术套路和演练方法,还可以利用公众号、抖音、微博、微信等进行相关套路内容的感知与学习,还可以将一些扣分点、先进训练技术进行梳理,从而达到自我监督训练、规避扣分的作用。
泛在学习是连接完美演绎竞技武术套路知识与教练传授武术套路构成的桥梁。如果学生对泛在学习理念了解不深刻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参与武术训练的效果。因此,在组建队伍的开始阶段,教练员应该深化学生对泛在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从泛在学习的理念入手,全面学习和了解泛在学习对竞技武术教学训练的优势、意义和本质,深刻理解从传统的固定训练场地上教练亲自授课转向随时随地向不同人员、不同水平、不同视角的学习方式。首先,让学生体验泛在学习所带来的便利。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不同角度、不同视角、不同人员演绎相关动作的资源,激发学生集听觉、视觉为一体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感知教练传授技术基础上,利用高水平运动员或校外教练员相似动作完整视频去感知和剖析技术动作结构,从而实现探究式、协作式教学训练体验。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明确提出,运动员最后得分要从动作质量评分、演练水平评分和难度评分、编排评分出发。因此教练员在组建队伍时,应该以比赛项目技术要求为纲,以学生现场演练为主线,构建“适合本届竞技武术比赛任务群”。“适合本届竞技武术比赛任务群”应以任务为导向,以不同比赛项目为载体,整合武术套路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训练中提高武术技术水平;而且教练员还应以不同学生、不同参赛项目为载体,根据武术套路评分需要,基于学生身体素质和项目技术要求的实际建构适合学生武术教学训练的泛在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对照比赛任务标准进行学习与反思。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对比赛任务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是学生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长期以来,普通高校武术教练都是由高校武术教师担任,他们除了完成正常教学、科研工作以外,还必须执行其他教学常规,而带队训练只是他们众多工作中的一部分[5]。因此,普通高校武术教练员必须克服训练时间无法保障、缺乏专项运动指教的经历、专业知识更新不足等困难。这就要求普通高校武术教练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训练的思想与角色,从教练员转变为学习者,大量地学习与本届武术比赛任务的技术、技能等相关一切专业知识与训练方法,并通过自身泛在学习模式实现专业知识的提质增量储备。随后立足于学生比赛项目和学生个体教学训练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搭建泛在学习训练环境。如训练初级阶段,教练应将学生参赛套路技术路线图、动作串、难度动作与链接难度等相关视频和知识点讲解视频发到学生微信中,或上传到校园教学平台,让学生提前感知参赛套路的整体框架、总体水平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技术挑战。在训练课堂和课后巩固提升中,教师应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构建竞技武术教学训练环境,除了传送教学资源外,课堂上教练员还应该借助手机慢动作、延时摄影、动态照片等强大的相机功能,利用小程序反正视频、慢播放等技术手段等,构建教学终端与学习终端互联互通网络教学网,实现教练与学生无缝协作学习训练空间跨终端、跨边界等功能。从而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参赛得分能力。
竞技武术是沿着“高、难、美、新”方向发展,所以与时俱进的训练意识不可忽视。教练员应突破传统单独教学训练模式,探索以本校教练为主体、多元“网络教练”为辅助的泛在化教学训练模式。这就需要教练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教师的作用,接受多个“网络教练”的授课优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武术技术特点和演练风格,甚至是技术动作组合。这就需要教练员根据比赛任务加大力气整合武术资源。一则,应该整合自身武术教学训练资源,从基本功、基本组合、难度动作组合的传授视频到得分点和扣分点的标准解读知识,从课程内基本模仿练习到课程外的辅助拓展训练,按着比赛竞赛规程要求梳理武术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分类,再结合学生各自参赛任务要求上传至相应的教学训练网络通道上,让学生自由开启、自主完成相关套路技术学习。二则,整合网络武术教学训练资源。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优质武术教学训练学习资源,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整理以及运用,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了教学训练的高质量超越,教师可以在训练前,从网络上、APP、教学平台等帮助学生搜集、消化、整理网络适合比赛任务的相关教学资源,推送到学习通道上。优质的相同、极相似的学习资源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对套路的整体感知。例如有的视频是突出武术难度动作完成的训练,有的视频是彰显武术演练的精气神,有的视频则是注重动作节奏细节处理等。从而构建一个网络技术资讯与教练员编排套路优劣互补、相得益彰的武术教学训练资源网。
泛在学习模式强调的是自由和宽泛,但不等于没有方法和没有计划。如何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混合式教学训练模式,从多样化学习策略和海量学习资源中获得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提升。开始阶段,大多数学生难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单独完成泛在化学习任务,这需要在教学训练过程中通过引导、体验来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将拳种技术特点一样的同学组建成一个小组,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结合线下训练内容学习、分析和汲取网络武术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如何从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视频演示中剖析和领悟动作技术结构和技术路线,通过讲解、分析比对助力学生快速建立正确的动力结构,形成稳定有效的动作技术。通过这种互动协作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泛在化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推进泛在化学习模式时,无论是从武术套路创编授课上,还是网络资源的供给上,都应时刻秉承泛在学习理念,从课前的教学资源推送、课后搭建有效互动学习通道、到训练中的有机结合等,都应该做足准备,尽可能实现“人人、时时、处处”的泛在化学习。
长期以来,武术套路以“三多”的技术特点而著称,使得武术学生成才速度尤其缓慢,再加上竞技武术“高、难、美、新”的技术发展,给武术教学训练带来了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普通高校教师要与时俱进,对教学训练模式做出相应改变。泛在学习理念下普通高校竞技武术教学训练模式就是打破学生学习训练的时空限制,改变传统师徒单一授课的学习习惯,构建一个融合学生个性化和泛在化主体学习特征的教学训练模式。然而新的混合式教学训练模式尝试还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更为深入的实践,进一步地挖掘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以便更好地提升普通高校竞技武术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服务武术竞技比赛备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