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运动队人才选拔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困境

2023-08-14 11:29:56翟廉芬中山市实验中学
体育风尚 2023年7期
关键词:运动队竞技中学

翟廉芬 中山市实验中学

关键字:运动队;人才选拔;理论价值;困境

1 研究目的

中学运动队对于学校、学生和家长,乃至国家竞技体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中学运动队在现实生存和发展中,尤其是在运动员选拔过程中问题重重。基于此,本研究结合笔者长期在中学一线体育教学的工作(运动队管理、训练与竞赛)经历,详细探究中学运动队人才选拔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困境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针对学校体育、中学体育、运动队管理、课外训练与竞赛等相关主题的文献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并整理、归纳、总结,为本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

2.2 逻辑分析法

在通过文献资料法前期相关主题文献整理的基础上,采用逻辑分析法完成本研究的逻辑框架构思:从学校和学生两个视角概述中学发展运动队的意义,从其它科任老师、家长以及学生三个维度剖析中学运动队组建人才选拔的。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曾有句名言“大学不能缺少两类人,一类是教授代表着大脑的智慧;另一类是运动员(学生)代表着身体的智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高速发展,其中在举国体制下实施的“金牌战略”依靠各级“体校”层层选拔、推荐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功不可没。后奥运时代我国提出发展体育事业战略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借鉴国外体育强国经验,专业体校运动员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合时代发展。以美国为例,学校运动队与社会运动俱乐部互为补充,保证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大规模培养[1]。欧美体育强国经验,发展竞技体育重心必须由专业队和职业俱乐部向学校转移,走以学校为载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2]。然而面对我国特殊的的教育体制(高考导向的评价体系)、“重文轻武”观念以及不容乐观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中学各项目运动队作为学校体育(体育课程补充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和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人才选拔作为中学组建运动队最重要环节,时常面临重重困难。

3.1 中学发展运动队的意义所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一些大城市,部分中学以一到两个项目在学校重点开展,逐渐形成传统。1983 年国家体委、教育部正式颁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试行办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随之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3]。传统体育校以学生为载体,通过课余时间选拔学生、组织训练、参加比赛,在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学组建运动队,传统体育校无可厚非是最早、同样也是最成功的模式。2009 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主导发展学生体能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套索“体教结合”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新模式的“校园足球”活动在全国各级中小学逐步推广、广泛开展[4]。

3.1.1 对于学生,运动队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方式

学校体育课余训练肩负着“发现和培养优秀后备人才,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坚持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的责任[5]。长久以来,特殊教育体制和稀缺优质教育资源,尤其中学生面临重大的高考(升学)压力;体育作为非高考科目,体育课程不受重视的话题由来已久,间接致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面对繁重的文化课程,对于高中每周两节体育课的安排相较于国外的中学生,自由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参与体育训练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效补充,但大量的作业填满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徒有虚名而名存实亡。

3.1.2 对于学校,运动队是学校名誉宣传和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按照我们的文化习惯,从宣传的角度,包括大到城市、企业、单位小至产品说明、个人简历。首先都会突出“个性”以增加吸引度,从功能的视角,学校工作主要是教育育人,但面对教育现代化,逐步推广实施的素质教育,部分学习则通过某一方面工作做大极致,大大增加其知名度或是“名校”美育,其中不乏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名学校。其次,按照“先入为主”的心理现象,在宣传工作中,往往把级别高、分量重的荣誉以此前排以增加受众对象的吸引力。综上,高中组建运动队间接为学校走特色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模式,通过组建运动队推进青小年课外体育活动的同时,间接给学校带来荣誉,提高学校知名度。

3.1.3 对于国家,运动队建设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青少年作为民族的希望,国际未来发展的基石,其身心健康直接关系民族永续发展。而恰然,青少年的美好时光大多在学校渡过。参与体育运动作为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的良方。进而,学校体育作为学生(学生)在校参与体育活动(体育课堂学习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总称,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体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一方面,学校体育是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是兼具娱乐、医疗、保健、竞技等“四位一体”的多元化功能,同时学校体育属于个体体育与群众体育的高密集区,横跨幼儿、少年、青年等多个阶段,进而兼具组织程度高、教育功能强、综合效应好等优点,是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最重要、最有效、最持久的内容[6]。

另一方面,学校体育更为重要的战略功能和理论价值是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国现行运动人才输送常采用“三级训练网”模式即体育传统学校和中小学运动队为代表的初级训练形式,以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运动体校为代表的中级训练形式,以国家集训队和各省专业队为代表的高级训练形式[7]。从国家层面的“国家队”—地方层面的“省专业队”—再到全国成千上万的中小学、大中专院校的校队,勾勒出我国竞技体育“金字塔式”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而其中学校队作为数量最大、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塔基”。与此同时,当下我国学校体育不断强调“体教融合”发展,让体育回归教育。体教融合,是新时期我国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是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8]。

3.2 中学运动队组建之人才选拔困境

中学组建运动队宏观上推动学校青少年体育工作,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微观上于学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于体育教师较好普及和推广学校体育工作,引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于学校间接为学校获取荣誉,为发展名校吸引优质生源奠定基础。然而其理论构想与现实操作往往相去甚远,比如中学运动队从学生中选拔对于面对其他课任教师、家长阻碍,致使部分学生有心参加也表现出无能为力。

3.2.1 其他科任教师,因教学成绩压力间接阻碍学生参与运动队

从学校的管理角度,一般为“垂直管理”—管理层次为校级—年级(段)—班级。鉴于体育学科的独特性,在中学一般情况下,体育组在行政管理上直接归属于学校不归属于任何一个年级。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负责某年级(年段)的体育老师则受到该年级主任工作上统筹管理和安排,比如年级自行开展体育活动、组织课间操以及体锻活动;再具体到某个班级的体育课,又需要和该班级主任进行协调,比如学生体育课堂的考勤情况、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等。不难理解,体育教师在学校具体的体育工作中经常需要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协调多层次、多级领导。

致使体育老师面对学校的工作任务组建运动队并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训练,在挑选运动队员和安排训练时间时因年级主任和班主任的忧虑,思想上排斥;时常各种理由(补课、练习等)阻碍学生参与运动队和参与训练。

3.2.2 学生家长,鉴于高考制度和孩子未来发展,抵触学生参与运动队

传统的文化中存在“重文轻武”观念,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无论城市、乡村大部分的父母无不盼望儿女学有所成;在子女的的教育问题上,坚信孩子必须刻苦用功学习,和学习无关的事少做,而影响学习的事情更是不能去碰。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体育老师为做好运动队人才选拔工作需和年级主任、班主任多方协调,说服某个具有运动条件的学生参与运动队;往往学生在最后说一句“我要回家问我爸爸(或妈妈)是否同意”。结果可想可知,往往前功尽弃。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9]。致使,部分家长原以为成绩不好的孩子借助体育特长生作为高考捷径的愿望打破,更加消减家长对待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

3.2.3 对于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双重阻碍下,迫于现实远离运动队

在高考“分数论高下”的升学背景下,对于教师学生的成绩是其工作最直接的成果展示;对于家长学生的成绩关系着家庭未来发展;所以教师、家长—学生、孩子是所有工作重中之重;其中学习成绩又是被关注重中之重。国家层面,作为教育部门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作为教育最直接的参与者,面对特殊的教育体制,产生异化“考试教育”;从而以考试作为指挥棒,大量长时间文化课程的学习,间接泯灭孩子“游戏”天性。

4 结论

面对全国范围内校园足球各级联赛风风火火开展;中学体育工作似乎突破瓶颈,至少我们看到众多的孩子参与足球运动,先不说孩子体质健康水平是否提高;至少看到学生在足球场开始奔跑。社会对于体育的认知,往往被表面的“冠军和奖牌”吸引,而不曾想起背后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辛苦付出。中学组建运动队,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较好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同时积极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学校知名度为发展特色学校提供路径。然而鉴于中学管理体制,体育教师即受到学校工作部署安排同时又要逐级协调年级和班级的工作模式;以及升学率和学生成绩作为学校各级考核指标,体育作为非考试科目遭受忽略;并联家长排斥所有影响孩子学习的认知心态;致使体育老师在组建运动队人才选拔过程中,困难重重。

青少年体育工作肩负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对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的客观事实,中学组建运动队于国家、学校、孩子长远发展意义重大。而作为基层体育老师,在实际操作中,包括运动队组建在内的一系列学校体育工作,问题重重。恰恰,这也是教育改革“唯分论”顽疾之所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孩子体质健康,培养孩子终身体育意识,需学校全体教师和全社会的支持和保障;体育教师作为直接的执行者,才可以游刃有余做好培养学生健康发展的社会重任。

猜你喜欢
运动队竞技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竞技精神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5:59
花与竞技少女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21:28:39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山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研究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