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形体素质的重要性及发展研究

2023-08-14 11:29:56刘婷文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7期
关键词:形体素质体育

刘婷文 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在高等院校中,开展的形体素质教育包含面比较广泛,多体现在高校大学生的品质塑造与人格塑造,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个人审美意识以及全面素养等培养。

在高校形体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其未来的就业与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在形体素质教学中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模式来进行教学,并使学生可以牢记其重要性与后期作用[1]。在形体素质教育中,既要协助学生构建强健的体魄与提升气质,还应使其养成良好的人格与品质,在此过程中也离不开社会、高校、个人等之间的协同与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与壁垒,注重学生形体素质的培养,提升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次研究主要现阶段高校形体素质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对大学生形体素质的重要性及发展进行研究,具体如下所示:

1 高校形体素质培养发展现状

1.1 形体教学开展的目的

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其目的是向社会面输送全面型的优秀人才,依照社会市场的需求与综合性特点,在对大学生培养中应对其专业知识传授模式进行考虑,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道德素质等,还要使其养成良好的精神面貌[2]。

在此精神面貌主要是学生身体健康、心理良好,形体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此。

高校可以依照生源地与学生本身、资源等来对学生开展形体素质教学;从本质上来看,形体教学主要是通过舞蹈方式与健身动作来对其进行训练,从而是学生可以发现美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养成良好的礼仪姿态、习惯、动作,树立健康的、正确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形体素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并将形体素质充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到活学活用。

1.2 高校形体素质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教学体系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形体训练即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部分,也是依照该制度来进行教学。因该教学模式不能使形体教育正真发挥其效果,更不要说让学生养成自主锻炼、自主掌握技能。可见,该方式无法有效的满足形体素质的健康指导思想,也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情况。近年来,虽然高校对体育形体教学实施了突破,对其设立了较多的形体专业社团、形体训练俱乐部等等,但是依旧对其形体教育目的没有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单一,缺乏实用性、趣味性[3]。多数模式都过于形式化,无法有效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使得多数学生认为形体素质可有可无,认为这只是一种普通的体育锻炼,对其未引起重视。再加上,随着教育改革,大部分高校进行了扩大招生,据数据调查显示,全国有一半的学生是来自农村,即是有来自城市的,多数学生主要是将精力都在文化知识学习上,且家长与教师都对学生要求比较紧,均认为知识文凭是重中之重,从而忽略了身体锻炼,使得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明显降低,更不用说拥有良好的形体素质。再者,我国高校开展的形体课程教学比较传统,教学方式都比较传统陈旧,内容不够新颖;部分学校自身因没有属于本校的管理系统,都是原封照搬其他高校的形体教育方式来开展,从而就无法对本校的学生开设适合的形体训练[4]。

2 大学生形体素质的重要性

2.1 达到形体塑造与强身健体的双重目的

形体素质培养在高校中属于科学的、长时间的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即至的过程;根据数据调查显示,高校学生还是期望学校可以更加科学的、系统的来为他们安排形体训练的课程体系,比如:普通学生与形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学生对形体的需求多是想利用形体训练来进一步提升与改善自身的气质。此外,部分肥胖的学生也可以利用形体训练的方式来锻炼以期可以瘦身;形体训练不但能为学生进行形体塑造,还能使其瘦身,促使曲线更加健美,最大化的将身体各机能进行全面激活,将肌肉的力量给予唤醒,使整个身体可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5]。再者,形体训练还可以对学生身体进行塑造,使其身体曲线变得更为美感,最大化的提升其气质。同时,形体素质训练还能对学生的不良站姿、坐姿等不良习惯进行改善,提升其身体柔韧性,使其气质更为突出。由上可知,高校开展大学生形体素质教育,不仅能达到学生身体强健等目标,还能对学生的身形等进行塑造。

2.2 气质提升增加自信心

开展形体训练,对高校学生的不良体态进行改善,如常见的X 与O 型腿、高低肩、含胸驼背以及肥胖等等。高校开展的形体素质教育,则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矫正,使高校学生可以对本身的外在形象进行全新的了解,这对高校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水平具有一定提升作用。形体训练的开展还能促使高校学生对其身形的美感,感受到满足,使其心理可以得到平和的状态,这对学生的未来心理发展与健康具有一定效果。同时,专业的形体教育,还能使其了解与掌握更多的锻炼方式,并充分掌握动作中的要领,进一步提升动作的质量与完成度,从而使学生的身材与身形更加完美与挺拔,慢慢形成良好的气质。随着气质的提升,会使得学生从内心产生愉悦感,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逐渐使其用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其意志得以更好的磨炼[6]。只有保持坚强的意志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这是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

2.3 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走出误区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生面临着当今社会中“身材焦虑”、“外貌焦虑”等压力下,逐渐对自身的形体要求过于苛刻,随着部分学生过度追求“瘦”,导致许多本身不算胖的身体健康的学生一味的减肥,也有部分女生为了减肥甚至绝食或是吃大量减肥药,不断追求“瘦”,而产生“畸形”的审美观念。而这种过度追求暴瘦的形体美,不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为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甚至还会使其出现不良的心理,最终导致心理扭曲。而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高校针对该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采取一定干预措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7]。

2.4 为适应生活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与专业素养大部分可以在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中体现,据社会心理学调研发现,在人和人间的语言沟通中,口语的表达、说话的语气等与外在形象带来的影响力均有所不同。数据显示,一个人的外形所占的比例为55%,而外在形体是快速获取他人信任的重要利器,尤其是大部分用人单位实施招聘的时候会在面试环节对应聘者的职业形象进行观察,一些个人外在气质比较好的则容易通过面试。由此可见,人的形体素质对个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大学生想要在社会中更好的立足就需要塑造良好的的形体素质与职业形象。而开展形体素质训练可以充分提升形体的锻炼,塑造形体气质,为未来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8]。

3 大学生形体素质的发展措施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更好的配合形体素质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高校体育形体教学,具体如下:

3.1 改革原有的形体课程纲要

在高校中,原有的体育课程单单只是将形体课程划入体育课中,并未对其进行有效方案制定,但是形体素质教育确是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形体训练,联合其他体能训练等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形体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为了能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综合人才,则需要加强与完善现有的形体课程纲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创新与改革,并根据高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将部分高难度动作给予相应的简化,并依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方式。再者,还可以通过将部分文字描述与动作等给予简化,以便学生更能了解与锻炼。

3.2 增加形体课程时长与设置

因高校多数对形体课程不够重视,所以对形体课程的时长无法进行保障。目前,依照新的教育体系与课时纲要要求与规定,在高校大一与大二年级等必须要进行体育课程教育开展,学时每学期均要达到36 个课时,修满学分才能使其毕业,反之则无法毕业。虽然该规定能确保学生每周有2 个小时的体育课时,但是针对形体训练应用的时间还是较少,所以建议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一些课时,从而确保学生有机会参与形体训练课程中去。

3.3 革新原有的形体课程设置

在高校形体课程设置中多是以原有的教学方式为主,目前随着创新教育的发展,高校开展的形体教育的课程多是设置在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由于在体育教育中还结合了其他项目与训练,所以应突破传统课堂设置的壁垒,采取创新与改革的方式对形体课程进行优化设置。在改革创新形体课程设置中,高校还需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与生理特点进行有效的考虑,为了更好的满足高校学生对形体美的追求与心理需求,可定期对其开展形体课程教学,以此来确保形体课程体系的训练总体质量,保障学生在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掌握其训练方式,以便后期可自行进行训练。再者,还需保障形体课程的长期性与稳定性,给予系统化、专业化等形体锻炼,使高校形体素质教育可延续发展;或是对其进行基础性的体能锻炼,以此来确保形体课程更加符合体育教育的课程纲要要求。

3.4 加强课后沟通与交流

由于高校形体课程时长方面的限制,在课堂教育中一时无法将其形体训练效果进行反馈,因此在课后还需要教师与学生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可将自身遇到的问题与动作不协调等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反思,并寻找出教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课后交流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的配合形体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5 优化教学设施和场地

多数高校基本上都有体育活动场馆,比如:篮球馆、体育场、游泳馆、综合体育馆等等,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大招生,原有的体育设施、场地等现已无法满足师生间的需求,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校的设施、场地等增加投入,在条件准许的情况下扩建体育场馆,从而来满足师生对其需求。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筹集经费,也可以收取一定的训练经费,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竞赛,从而获取体育教学金。依照本校实际情况来构建适合本校的训练场馆或是增加各类体育训练场所,从而满足师生的需求。

3.6 促进大学体育社会化发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确保高校教育开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在教育中除了对专业教师进行聘用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师资团队,以此来进一步推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基于此,为了更好的提升高校形体教育的教学质量,可采取灵活的师资聘用方式,鼓励教师对先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走出去扩充整体视野。或是聘用专业且资深的教育家来进行培训与知识讲座,通过专业专家课与理论知识讲座的方式为学生进一步做形体训练指导,根据授课的课时与人数来支付其报酬。这样即丰富了学生的形体训练课,也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授课教师,推动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不能忽略大学生形体素质课程的重要性。开展体育形体素质课程,不仅可以响应国家的政策,还可以实现“以生为本”,协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形体塑造与强健体魄。同时,使大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身的自信心。可见,从各方面去促进形体素质课程的发展,不管是从教材内容着手,还是对设施与场地的优化,都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才能进一步促进形体素质的延续发展,这也是提升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过程。

猜你喜欢
形体素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西夏学(2017年2期)2017-10-24 05:35:08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鸡霉形体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7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