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
榆树市畜牧总站,吉林榆树 130400
从现代免疫学的角度来讲,广义上的免疫是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使动物机体内、外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的一种生理反应。狭义上把免疫看作是对微生物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同种微生物再感染的特异性的防御能力,这仅仅是免疫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一方面。在生产实践中,利用免疫的这种特性和基本功能,通过使用疫苗让动物获得人工主动免疫,从而达到预防和阻止某些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动物疫苗是一种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处理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用于刺激动物机体产生抗体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的生物制品。正常情况下,动物机体在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就会被疫苗所激活,产生抗体、生理活性物质等,并且产生记忆性的免疫应答。当接种疫苗的易感动物再次受到同源抗原的刺激时,通过获得的记忆性免疫应答,动物机体免疫系统能迅速产生比初次接触抗原时更多的抗体,予以识别进入机体内的同源病原微生物或者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并加以清除,从而保护动物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以达到预防某种疫病的作用。
使用动物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某些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养殖过程中,有些养殖场(户)明明已经接种了某种动物疫苗,但还会有这种疫病的流行和暴发;或者是感官上是健康的易感动物,接种疫苗后,短时间内开始发病,这些情况都是免疫失败。免疫失败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因此,找出免疫失败的原因很重要。
免疫应答是动物对抗原刺激的一种特异性应答,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常常因为动物本身的个体差异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绝对消除进入动物体内的所有抗原,进而对动物起到100%的保护作用。一般来说,在一个随机的动物群体里,动物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倾向于呈正态分布。其中大多数动物产生的抗体数量呈中等水平,但总有一小部分动物产生的抗体数量很少。这一小部分动物虽然已经进行了免疫接种,却不能获得足够的抵抗疫病感染的能力。当这一小部分低免疫力的动物遇到高度传染的疫病时,亦能引起疫病的传播,导致免疫防制计划失败。相反,那些不能快速传播的疫病,在随机动物群体里有60%~70%的保护率就可以有效阻止疾病在群体内的传播,故而免疫接种的效果十分明显。因此,免疫接种接种是否成功,与动物的个体差异和疫病种类有着直接的关系。
动物因自身的某些疾病、应激反应、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自身的正常免疫反应受到抑制。饲养状况良好的、体格健壮的成年畜禽,接种疫苗后往往会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那些体质较差的、幼年的、营养不良的、有慢性病的畜禽,免疫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力差,易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
当动物受到过冷、过热的刺激,或者是过度使役、妊娠等因素的影响也能抑制正常的免疫反应,这些因素即为动物的应激反应。这可能是因为应急反应时,畜禽体内类固醇激素升高的原因。幼畜体内存在母源抗体是导致免疫接种失败的重要原因,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可以抑制某些弱毒疫苗的病毒和细菌在其体内增长繁殖,从而使免疫失败。还有一些畜禽在接种疫苗时已经处于疫病的潜伏期,或是隐性感染,或者是在免疫的阴性期,它们往往会在接种疫苗后短期内发病,即免疫失败。
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与疫苗自身质量好坏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动物疫苗生产厂家众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厂家疫苗的生产不能严格依据相关规定的标准执行,出厂前疫苗的安全和效率检验不严格,疫苗含量效价不高,动物注射这种疫苗必然导致免疫失败,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疫苗选择不当也是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有些病原体存在不同的血清型或变异株,而不同型之间又没有交叉免疫性,如果给动物接种的疫苗与正在流行的毒株血清型不同,则会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如O 型口蹄疫疫苗不能保护A 型口蹄疫感染,标准血清Ⅰ型的法式囊病疫苗对变异亚型感染的保护性较差,更重要的疫苗免疫失败原因是由于疫苗带有强毒或死苗灭活不完全仍有残毒引起。
同时接种多种疫苗也是免疫失败的一个原因。不同的疫苗刺激动物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当多种疫苗同时接种给一种动物时,这些疫苗可分别刺激机体产生多种抗体。产生的抗体可能是彼此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抵抗疫病的入侵,也可能彼此起到拮抗的作用,影响彼此复制和免疫应答,使抗体产生受到阻碍,从而造成疫苗失败。并且,动物机体对多种疫苗刺激反应是有极限的,同时给动物接种疫苗种类、剂量过多时,超过了动物机体忍受刺激的极限时,可以导致动物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也使动物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减弱,从而降低预防接种的效果,导致免疫失败。
免疫接种时,接种疫苗剂量的准确性是产生良好免疫应答的关键。免疫人员接种技术不过关,在给畜禽注射接种疫苗时出现打“飞针”的情况,在禽做滴鼻、点眼时,疫苗没有全部滴入鼻、眼内;喷雾免疫时,喷撒不均,雾粒大小不当,都可导致接种疫苗的动物得不到足够量的疫苗。或者认为接种疫苗剂量越大免疫效果越好,然而,接种疫苗剂量不足或过大都可以导致免疫失败。
疫苗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过低,或被阳光暴晒,都可以使疫苗效价降低或完全失活;或在疫苗注射的过程中,疫苗稀释后放置过久;或者在拌饲料和饮水时,饲料和水中同时投放了其它的抗生素或抑菌药物而使疫苗失活;或者是使用不合适的稀释液稀释疫苗,这些情况都可以使动物疫苗接种免疫失败。
动物接种疫苗前7 d 和接种疫苗10 d 内,如果给予动物一些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可以使接种疫苗中的弱毒、活菌被杀死,也可引起免疫失败。
严格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的条件科学储存和运输疫苗。疫苗储存时,弱毒苗储存在-15 ℃的环境中,灭活苗要储存于2 ~8 ℃的环境中。疫苗在运输的过程中也应注意温度的调控,并且避免阳光暴晒。冻干活疫苗稀释后应最好在2 h 内用完,最多不可超过3 h;灭活苗开封后,需当日用完,以确保疫苗的免疫活性。
接种前要仔细阅读疫苗的使用说明书,明确疫苗的名称、接种畜种、剂量、接种途径以及效期,如果畜禽注射了这些指标数据不符合要求的疫苗,必然会导致免疫失败。同时,如果发现疫苗瓶有裂痕、破损,瓶内疫苗的色泽、性状异常,破乳(絮状悬浮物),用火花测控仪检测时疫苗瓶内不是真空,这种情况下该疫苗也不能使用。
避免给动物同时接种多种疫苗而产生干扰现象,如接种猪瘟疫苗时就不要接种猪蓝耳病疫苗,接种鸡新城疫疫苗时应间隔一段时间再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避免两者之间互相干扰。因此,给动物接种多种疫苗时,应间隔一段时间,避免相互干扰。
科学的免疫程序,是动物产生坚强免疫力的首要条件。多种疫病在一个地区、一个饲养场常常是同时流行的,因此需要给动物接种不同的疫苗用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而用来预防这些疫病的疫苗性质和免疫期长短又不相同。因此,我们在给动物接种多种疫苗时,一定要根据这些疫苗的特性来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以防止不同种疫苗同时接种时相互干扰而使免疫失败。同时,避免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在给畜禽免疫接种前要仔细观察了解,特别是注意观察畜禽的健康状态、年龄大小、是否怀孕或泌乳。对于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的、体弱瘦小的、怀孕后期的家畜,如果不是已经受到传染的威胁,最好暂时不要进行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后,待畜禽健康状况良好或分娩后再进行免疫接种。
有计划地对畜禽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掌握畜禽整体的抗体水平,适时对畜禽进行加强免疫。这样不仅能避免疫苗的浪费,也不会导致免疫失败,并且免疫效果非常好。当畜禽整体抗体水平太低时再进行免疫接种,则会出现抗体保护真空期,造成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定期对畜禽进行抗体监测,不仅能及早发现野毒感染,还能准确把握免疫时机,既有效预防疫病的流行,又避免了免疫失败。
免疫接种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注射、滴鼻或点眼、喷雾、刺种、擦肛等方法,选择正确的接种途径可以使动物机体产生良好的应答反应,是做好动物基础免疫的关键。
在给畜禽免疫接种时,有时会发生应激反应,为了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平时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畜禽圈舍的卫生环境消毒工作,以增强畜禽抗应激的能力。在畜禽接种疫苗前后,可将多种维生素或抗应激药物添加在饮水或饲料中,同时营造一个安静的免疫接种环境,这样既可减少接种疫苗时畜禽应激反应,又能提高疫苗免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