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岩
通辽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内蒙古通辽 028000
畜牧养殖生产管理过程中,加强疾病的控制是一项基础性的关键工作,已经得到广大养殖户的重视。特别是北方的冬天和春天,昼夜气温变化幅度大,是羊群各种疾病的高发期。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养殖新生羔羊过程中,因为羔羊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的抵抗力也较弱,因此痢疾病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轻者会出现多种病症,重者会面临生命危险,一旦出现,会给养羊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重视养殖技术,全面了解其发生原因,并进行合理的防治措施,降低新生羔羊痢疾的发生率,以促进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在羔羊出生7 d 内,容易出现痢疾,其中2 ~4日龄的羔羊发病率最高,7 日龄以上的羔羊发病较为少见。羔羊感染痢疾与其自身的状况以及感染源的存在均有联系。新生羔羊的抵抗力较低,身体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受到感染。感染源包括带菌母羊、病羊等,在羔羊与母羊或者病羊接触期间,就容易受到传染,如在出生阶段未能够按照规范进行脐带处理、母羊乳房周围存在感染物、羔羊身体出现伤口感染未能及时消毒等,都可导致病菌的传播。由此可见,痢疾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以及伤口感染。在外界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羔羊所在的羊舍如果未能做好保温防病,新生羔羊的痢疾感染率会有所增长。痢疾的病原为B 型魏氏梭菌,这种病菌能够在多种环境下生存,动物饲料、土壤、污水、动物肠道等均属于适合其生长的环境。B 型魏氏梭菌属于厌氧型细菌,应用一般的消毒药物或者消毒的手段即可杀死,这种病菌对于药物尤为敏感。因此,通过合理的手段能够预防病菌,阻断传播。
痢疾的出现,与新生羔羊的身体生长状况有关,在新生阶段羔羊消化器官仍处于发育过程中,身体的机能较弱,在受到外界影响、刺激后,容易出现消化类疾病。具体来看,羔羊消化腺的分泌量较少,这就会影响到羔羊的消化状况。同时,由于羔羊身体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的补充营养,因此可能会存在摄入食物过多的情况,这会使羔羊的消化系统存在压力,影响正常消化。
羔羊的饮食状况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在营养不足以及饮食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受到感染。初生羔羊的主要食物是母乳,在母羊产乳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工补乳的方式补充营养。在羔羊出生后,如果未能及时食用初乳,羔羊的抗病能力会受到影响,容易感染病菌并出现发病的状况。初乳中不仅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还含有各类的免疫球蛋白,能够增强羔羊的身体免疫力。在人工哺乳的过程中,如果未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定时、定量的哺乳,哺乳效果会受到影响。
母羊的饮食状况对于怀孕以及哺乳阶段的身体状况会产生影响。在母羊怀孕阶段如存在营养不足的情况,新生羔羊的体质就容易受到影响。同时,哺乳母羊的饮食不当、营养不足,会导致产乳量不足,影响哺乳的过程与羔羊的免疫力。
羊舍的整体环境与卫生状况,对于羔羊的体质以及病菌的传播会产生影响。首先,饲养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对于羔羊痢疾的患病率有着一定影响。在羊舍整体规划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舍内的温过低、潮湿等,这就不利于羔羊的生长与存活,且容易滋生病菌。在季节交替的冬春阶段,气温变化幅度大,且整体的温度较低,如未能在羊舍区域采取有效保暖措施,就易诱发新生羔羊痢疾与其他疾病。其次,在饲养区域卫生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粪便、杂物堆积等情况,这就为病菌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环境,容易导致新生羔羊的感染,出现痢疾或者其他疾病。在母羊的生产阶段,如未能做好卫生的处理,也会导致新生羔羊感染病菌,进而出现感染症状。
B 型魏氏梭菌可导致新生羔羊痢疾的出现,其他病菌如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等也可能会与B 型魏氏梭菌同时感染新生羔羊。如果在养殖区域内存在各类病菌大规模流行、传播的情况下,则羔羊患痢疾的概率会增加,且患病的表现较为严重。
在感染病菌后,存在部分羔羊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就直接死亡的情况。感染的临床症状具有差异,如部分发病较为缓和的羔羊,在感染后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降低、反应迟钝等现象。同时,痢疾最为明显的表现是病羊的排便异常,感染羔羊会出现剧烈的腹泻状况,且排出的粪便中带有大量的黏液物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便血的现象。在患病期间,病羊的体温会有所升高,反复的腹泻以及饮食的废绝会导致生病羔羊体力不足,出现卧倒、昏迷等情况,进而脱水死亡。新生羔羊痢疾发病迅速,在出现症状1 ~2 d 内,病羊就会死亡。部分病羊不会出现明显的腹泻现象,然而仍旧存在其他异常的症状,如身体抽搐、口吐白沫、昏迷等。
可以通过观察与实验室检测的方式,完成诊断。首先,在出现新生羔羊状态异常情况下,要对其出现的症状进行观察,并根据饲养经验判断疾病类型。其次,可通过采集未死亡病羊的粪便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是否为羔羊痢疾。如出现死亡的现象,可以对病死羊进行生理解剖,并对其脾脏、肝脏等病料进行染色镜检,如果发现大量带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魏氏梭菌,就可以确诊为新生羔羊痢疾。
5.1.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首先,在羊舍的选址与建设中,需要考虑到新生羔羊的饲养需求,选择适合的区域,保证基本的环境状况良好。其次,需要根据自然环境对羊舍的整体状况进行有效管理,如果羔羊出生在较为寒冷的季节,在饲养过程中就需要加强保温管理。例如,可通过暖灯设备提升羊舍内的温度,做好羔羊的保暖。也可以通过铺设草料等,改变地面环境状况,适应于羔羊的保暖需求。另外,需要重视日常的卫生管理。需定期对羊舍整体进行清扫与消毒,避免病菌的滋生,其中需重点关注水槽、饲料槽以及饲养中应用的各类饲具,通过消毒设备或者符合要求的消毒药剂进行消毒即可。目前一些饲养较为集中的羊舍会选择应用自动化消毒设备进行消毒,这种消毒的方式效果好,且对人工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自动化消毒设备定期完成羊舍的消毒。
5.1.2 加强妊娠期与哺乳期的母羊管理
首先,需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在母羊的妊娠期以及哺乳期,营养需求较之于平常更高。因此,需要选择能够适应于母羊营养补充需求的饲料,并应用针对性的营养补充物如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进行补充饲养,确保母羊的营养良好;其次,在母羊的产前以及产后,需要做好相应的生产护理工作。要保证生产的羊舍环境清洁,需通过提前的打扫、消毒以及布置等,做好接产准备工作。对于接产中应用的各类器具,如剪刀等,也需要进行提前消毒与反复消毒。在剪断脐带之后,需要使用碘酒完成断开处理。在母羊开始哺乳之前,需要对母羊的乳房进行清洁处理,可采用安全的消毒药剂对其乳房进行消毒,避免羔羊在吮吸乳汁的过程中感染病菌。
5.1.3 加强新生羔羊营养管理
首先,在新生羔羊的管理中,需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跟进式管理,确保羔羊在初生阶段状况的稳定;其次,要重视初生羔羊的营养管理,需保证新生羔羊食用初乳,获取营养物质以及免疫蛋白,增强羔羊的免疫力。在母羊泌乳不足的情况下,可对新生羔羊进行补乳,需保证补乳的定时、定量,将补充羊乳调整至合适的温度。另外,饲养人员还需要对新生羔羊进行跟进式的观察,及时发现羔羊出现的异常状况并采取干预措施。
5.1.4、积极采取疾病预防措施
疾病预防对于降低新生羔羊痢疾的发病率有着积极作用,可通过接种疫苗、药物防疫等方式达到预防的目的。首先,在母羊妊娠期间,可以应用羔羊痢疾菌苗等进行防疫处理,并在产前进行加强免疫注射。通过食用母乳,羔羊即可获得被动免疫;其次,如果羊场存在羔羊痢疾的发生案例,可采取药物预防的方式,在羔羊出生后12 h 使用口服土霉素,并连续使用4 d,强化预防效果。
在发现羔羊患病后,需及时对患病羔羊进行隔离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护理。选择治疗策略之前,需要确定羔羊痢疾的致病原因,并综合病情的表现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如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羔羊痢疾的出现,则可以应用硫酸庆大霉素、土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如果判断羔羊痢疾属于继发性的病毒感染类型,就需要通过强化羔羊体质等方式,预防感染的问题。如患病羔羊情况较为严重,出现脱水现象,可选择静脉注射的方式,及时为脱水病羊补充维生素C 与葡萄糖。
新生羔羊痢疾已经成为羊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为了降低疾病对于养殖活动的影响,避免出现经济损失,需具有预防意识。通过了解发病原因以及常规的防治手段,能够为养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信息参考。为此,相关人员需要对新生羔羊痢疾的防治给予充分重视,做好日常养殖管理以及针对性饲养管理、预防接种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