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黎明
中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郑州 451450
生猪疫情以传染性疫病居多,不仅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且部分病原微生物还会传染给人类,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必须要加强兽医卫生检验管理工作,第一时间发现传染源,并严格执行现行的肉品卫生检验规程,对病猪进行合理合法的无害化处理,避免病猪肉流入市场,为消费者健康提供保障,避免疫病传播。
猪瘟是一种具有高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病因是猪瘟病毒,主要特征是高热稽留,存在广泛性出血、梗死。
猪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仅限于猪这一物种,但不局限于猪的品种、性别、年龄,无季节性,典型猪瘟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非常高。在临床上,将猪瘟分成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两种。
1.1.1 典型猪瘟
典型猪瘟多发于未经疫苗免疫的仔猪。最先出现的急性病猪体温可以达到41 ℃,临床症状为稽留不退、黏液脓性结膜炎,日常表现为弓腰、喜钻草堆、喜饮污水等,伴有间歇性呕吐。粪便内存在血丝、纤维素性白色黏液、皮肤存在点状出血,以鼻、耳、唇、四肢等部位为主;而慢性病猪的体温不稳定,忽上忽下,消瘦、贫血、皮肤有紫斑。
1.1.2 非典型猪瘟
非典型猪瘟又分为神经型病猪和温和型病猪,前者伴发阵发性神经症状,全身痉挛,一般在短期内就会死亡,而后者病情进展较为缓和,病程长,部分病猪会出现耳部、四肢末端坏死的症状,但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要显著低于典型猪瘟。此外,还有颤抖型病猪,一般常见于新生仔猪胎内感染导致,症状是先天性四肢和头部颤抖,并在数天后死亡,存活时间较短。
急性型病死猪可在黏膜、浆膜、内脏处存在出血点,其他部位无病变;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两种病猪的病变较为类似,均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边缘存在大理石样出血,严重时呈黑红色,黏膜、浆膜和实质器官也存在出血点,以脾脏部位的病变最为显著;慢性病猪一般伴有坏死性肠炎,在结肠黏膜、回肠末端等不同,存在纽扣状溃疡。
检疫发现猪瘟的第一时间要立刻上报疫情,将病猪隔离,同时禁止向非疫区运送生猪及其产品,针对失去利用价值的病猪必须要及时进行扑杀、深埋等处理。病猪污染过的场地、猪舍、粪便等,均要运用2%的热氢氧化钠进行全面消毒,而针对无病区或者距离病区较近的区域,通过紧急接种的方式进行处理。
猪丹毒也是一种由细菌引发的传染病,与猪瘟不同的是,猪丹毒杆菌是人畜共患病菌,夏季流行最盛,3 ~12 月龄的猪发病率最高。而人类感染猪丹毒杆菌的主要途径,是皮肤损伤感染,常见症状是发热、局部红肿,全身感觉不舒服。
临床上,将猪丹毒分为三种类型,即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心内膜炎型。急性败血型病猪表现为高热稽留,体温可以达到42 ℃,皮肤呈现大小不一的红斑或弥漫性鲜红,眼结膜潮红,食欲不振,便秘后稀泄,严重时还会便血。亚急性疹块型病猪伴有高热、精神不佳,且在胸、肩、颈、腿外侧、后背等部位存在疹块,呈暗红色或疹块中央呈苍白色的圆形、方形。对于病程相对较久的病猪而言,其疹块会坏死结痂,最后自然剥落。而慢性心内膜型病猪体形消瘦、交替出现便秘和拉稀症状,存在呼吸困难、运动障碍,部分病猪的皮肤会出现坏死脱落。
在现场检疫中,典型的猪丹毒病猪其皮肤上呈现红色、白色、灰色大小不一的疹块。败血型其皮肤上呈现弥漫性充血发红,或者在颈部、腹部、耳根处出现密集的红斑,皮下脂肪呈为红色,淋巴结、脾脏与肾脏存在肿大,尾部、小肠黏膜存在炎症,且黏液较多。而慢性型病猪在心内膜上存在菜花状赘生物,且四肢关节肿大、变形。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病猪发病进展过快,仅出现皮肤红斑、淋巴结轻度水肿等症状,在检疫过程中必须给予重视。
针对胴体和内脏均有病变的病猪,需要进行全部化制或销毁;针对胴体病变轻微且内脏轻微高温,则需要经过处理后清除现场。需要进行高温处理的病猪胴体及内脏,必须要在24 h 内处理完成;针对病愈的病猪,若皮肤上仅有灰黑色痕迹且皮下不存在病变,则可以把病患处切除,之后出厂利用。
猪链球菌病是由C、D、E、L 群链球菌感染而导致的多形性传染病的总称。
猪链球菌病在架子猪和哺乳仔猪上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后者,大部分呈现急性败血型经过,病猪的体温可以达到41 ~43 ℃,眼结膜潮红,伴有流泪、呼吸困难等症状,运动失调。
猪链球菌病猪一般呈现败血性变化,即器官充血、淋巴结肿大。并且,还分为脑炎型和关节炎型,其中脑炎型症状表现为脑膜充血、出血,血管突起,而关节炎型者存在显著的关节化脓的病灶。
在发现猪链球菌病猪时,要第一时间展开封锁、隔离、紧急接种等措施,对病死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猪污染过的场地,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同时展开预防性防疫措施。
最急性病猪通常会在没有任何表现的情况下暴毙。急性型病猪体温最高可达到42 ℃,食欲不振、卧地不起,且咽喉处和颈部发硬,呼吸困难,时而伴有喘鸣声。腹侧、四肢内侧、耳根处皮肤成红斑状,部分病猪会出现跛行、腹泻等症状。
通常情况下,急性病猪伴有纤维蛋白性沉着。并且,病猪的浆膜、黏膜、皮下组织、重要脏器通常均存在出血变化,显著特征为喉部及其周围出血性浆液浸润。慢性病猪的肺内则存在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小结节,呈暗红色,切面呈深红色且存在化脓、坏死等症状。
针对与病猪共存但并未发病的猪,需要紧急进行预防接种,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猪则要烧毁或者深埋;针对肌肉存在病变的死猪,其内脏、胴体、血液均要销毁或者用于工业;而肌肉病变较轻甚至无病变的猪,可将病变局部切除,内脏与胴体在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食用,猪皮经过消毒后可出厂利用。
PCV-3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圆环病毒亚型,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流产,可感染公猪,并通过精液传播等,是猪群新现的重要病原。
目前PCV-3 仅在皮炎肾病综合征的母猪、流产胎儿及公猪精液中检测出来。因此,针对临床上有类似症状发病死亡的猪只,建立双重PCV-3 和PCV-2PCR 的检测方法,为临床上同时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这两种病原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目前,尚未有同时检测PCV-3 和PCV-2PCR 的检测方法,仅有高通量测序和单一病原的检测手段。
PCV3 是一种新型病毒,国内尚无针对PCV-3的商品疫苗,对PCV-3 的防控建议做到以下几点:①强化生物安全,提高相关人员的消毒意识,严格执行消毒规范;②重视防蚊灭蝇,清洁环境,定期灭蝇灭鼠;③加强饲养管理,控制营养结构。
除此之外,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的饲养方式,让猪传染病的病谱和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出现了很大变化,很多国内没有的传染病也相继出现,如附红细胞体病、猪繁殖-呼吸综合征、蓝眼病等。这些传染病可能同时出现,导致临床表现复杂化,为病猪的快速确诊带来了一定难度,需借助病原体形态学检查、血清学检查、代谢产物检测等,方可给出明确诊断。
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病、猪巴氏杆菌病是生猪最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不仅会在生猪群中传播,部分病菌甚至还会通过屠宰、搬运、加工、烹饪、食用等环节传染给人,威胁消费者健康。因此,在生猪屠宰检疫中,必须要严格根据现行规范,对传染病菌进行有效控制,对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进入市场的猪肉无病无害,避免传染性疾病流行,为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