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娣
[摘 要] 审计监督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单纯的财政监督,它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维护财经秩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廉政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一把“利器”。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和宏观管理部门,新时期的审计部门更要紧密结合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跟政府经济工作重心,为各项事业发展规范好标尺、设置好防线,主动作为,认真履责,更好地发挥审计“经济体检”作用,为县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基层审计;服务;县域经济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2023. 11. 015
[中图分类号] F239.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3)11- 0054- 03
1 基層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复合型人才紧缺
根据国务院主管部门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既要注重对违法违纪的经济案件的防控和查处,促进反腐倡廉,清正廉洁,又要能反映和揭示社会经济运行状态中机制体制的问题和缺陷,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支持。当前,审计工作涉及面更广更宽,要求更精更准,除了要对政策的落实、政府投资和领导干部离任后的资源资产进行跟踪审计外,还要紧跟经济政策热点,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鼓励和支持社会创业和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不仅要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还要对财政资金如何提升使用效率予以指导。防腐拒腐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对领导干部的经济问题审计中,要着重查处领导干部懒政、乱政问题,并针对审计结果揭示和查处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和对策,推进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优化。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审计工作的专业化要求在提高,审计工作的履职范围在拓宽、审计工作的结构在转型,由过去偏重财务性审计转向兼顾效率和管理的科学化,而当下与此要求相匹配的人才资源却严重紧缺,如与审计相关的法律、管理、生态环境、网络信息、造价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还远不能支撑当前审计业务职能高质量发挥的需要,尤其是基层审计单位,受历史原因影响,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很少。同时,在推进审计全覆盖后,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任务量大与人员供给不足的问题尤其明显,这需要基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依托网络与审计相关的职能机关进行联网办公,以“互联网+”的模式推动审计机关工作效率的提升,这都需要相关的技术人才的支持。
1.2 创新和创优能力不足
一是审计机关的干部队伍年龄呈现两极分化。以笔者所在审计单位为例,审计干部年龄部分在50岁左右,部分不到30岁,审计人员的年龄层级分布不均,出现明显断层。同时,审计工作专业性强、人员少、任务重,年龄偏大或者资历较老的审计人员倾向于安于现状、进取心不足,而年龄较小的审计人员,特别是近两年招考的事业编制人员,流动性很大,很多人待一两年就考走了。
二是管理机制不完备。在基层审计机关部分审计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中,其所从事的是工作岗位是铁饭碗,只要不违法乱纪,就不存在被“炒鱿鱼”的风险,于是工作中的进取意识和积极主动意识被弱化。事业身份审计人员,没有受到工作年限限制,随时都可以报考公务员或者别的单位,所以一旦考取了就要辞职,心思不放在工作上。另外,机关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健全,不能有效发挥激励约束作用。
三是容错机制待完善。在党的二十大之后,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审计机关加强了对各类审计工作规范考评和考核的要求,问责追责力度也更大,但相关规章制度未能及时得到有效调整,特别是对有关容错机制的规定,一些审计工作人员认为,干得越多风险和责任就越大,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审计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1.3 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在当前形势下,审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同时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又不高,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不强,各项考核机制又不能很好地促进岗位职能的发挥,各种因素交织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只专注审计效率,轻视质量。
1.4 政府投资审计急需转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年增多,政府投资审计项目越来越多,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一是面临一定的审计风险。当前,政府性投资领域的市场运作、建设管理尚不规范,由于政府投资审计仍采取问题导向型审计方式,受知识面的制约,审计的广度还很不够,审计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审计机关,短时间内跳出地方建设管理事务的“泥潭”,还需要一个渐变的过程,这无疑给投资审计转型带来难度,也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和审计风险。二是缺乏统一的投资审计规范体系。《审计法》虽然明确了政府投资审计的范围、内容和对象,划定了投资审计的权利界限,但上级审计部门未制定统一的投资审计报告模板和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大多只能根据掌握的资料情况、经验或参照财务审计模式做出审计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遵循,审查结果标准不统一,审计报告格式五花八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质量。投资审计规范体系建设的滞后,给政府投资审计的转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实际困难。
1.5 审计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基层审计机关实行地方政府和直属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所以对地方政府而言,审计部门的监管就是自己管自己,这导致审计部门在面对涉及地方政府人、事的不利情形时比较被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这类情况,在一些基层审计机关的日常工作中时常可见。比如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安排实施的专项资金项目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抛开执法层面不说,大多数基层审计机关由于受体制的限制,通常会先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情况,询问领导的意见,能不能如实上报,审计工作一方面要考虑自身的职责所在,又要同时兼顾地方政府工作的方向和重心。一旦揭露负面信息,可能影响招商引资,不利地方经济发展,所以基层审计时常会在地方政府的授意下出具审计报告,这就导致审计结果质量大受影响,不利于上级部门准确掌握地方的真实情况。
2 审计部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意见
2.1 创新思维模式
努力跳出就审计论审计的思维模式,站在党委政府宏观管理的角度,发挥审计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接触经济领域广、了解经济情况多的优势。要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注重收集关键信息和数据,善于挖掘分析数据中潜在的价值和信息,并应用到审计报告中,使审计结果既源于实际,又深入实际。一是对比分析挖深度。即根据某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投资项目(包括公益项目)、财政支出结构(非生产性财政支出)等内容,开展效益审计分析,运用纵向或横向对比分析,在比较中评价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二是专题分析挖深度。即选择当前党委政府及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审计情况中收集、挖掘相应的线索与资料,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三是综合分析挖深度。即根据审计职能,不定期对审计查出的经济领域中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全面的整理、分类、汇总,并从机制、制度上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向党委政府提出综合性报告,为整顿治理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四是个案分析挖深度。抓住审计发现的典型个案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从中找出深层次的、普遍性的问题。
2.2 细化环节措施
一是在制订审计方案时,要首先明确审计方向和目标。将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政策落实、执行情况纳入审计范围和重点内容中,力争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视角开展审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审计情况的分析,深挖细查,力争把问题查清查透。三是在审计终结后,注重收集、汇总审计情况和相关资料,所有审计情况均进入审计数据库。四是加强分析,提供有深度的审计信息,审计信息列入部门和个人年度考核范围。
2.3 改进执法理念
在审计执法过程中,从服务经济社会和发展大局出发,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职能,逐步改进审计执法方式,加大审计深度,保证其执法水平、效果和影响得到明显提升。一是强化审计执法威力,把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和案件线索作为审计工作重点,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和相关案件的查处力度。二是要注意巩固审计成果。项目审计完成后,对审计结果要记入档案,对审计问题要追踪到底,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到位,确保审计成果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三是增强审计执法合力,健全审计与纪检、监察、司法部门的联合办案机制,利用审计具备的职能优势和技术手段,在查证经济案件等方面,引入各种监督力量和手段,共享资源、取长补短。四是实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按预设流程及时向社会公开,以群众监督、公众约束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透明度,同时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2.4 强化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要做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工作,推进审计工作整体质量不断提升,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一是加强审计业务管理,提升项目质量。创新审计计划管理,规范重要工作事项报告行为;创新审计现场管理,提升审计效能;创新质量检查机制,提升审计项目质量;创新审计成果运用,全面维护审计严肃性。完善审计制度体系,推进审计法治建设。创新审计宣传渠道,加大审计信息宣传及政务公开工作力度。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制订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分层、分类、分岗开展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结构,提升审计队伍专业素质与能力。开展创新能力培训,采取以审代训等多种模式,注重传帮带,实行“导师制”,以上带下、以强带弱、以老带新,形成新人有人带、有人教的良好局面,实现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2.5 加强财政审计监督
树立财政审计全局“一盘棋”的思想,以财政审计统筹全局。采取“1拖N”模式,同步安排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和协调安排审计力量,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成果,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围绕财政改革这一主线,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审计。如: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检查有无截留挪用问题,既要监督中央以及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又要服务于地方政府工作大局。切实深入调查取证,找准问题,剖析原因,善于利用调查结果,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突出政府债务审计,检查有无搞虚假政绩等问题。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组织开展财政管理运行情况审计调查,检查财政管理是否存在收支不实、滞留欠拨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规收费等问题,同时,审计机关要以推动财政改革为重点,强化财政支出审计,着力加强对实行部门预算的部门及所属二、三级预算执行单位的监督,发现和纠正部门在推进部门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少数部门自行调整支出预算、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人大、政府监督和管理财政提供决策依据。
2.6 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既要强化审计事项的事前规范预警机制,又要加强过程监督和结果审查。立足工作实际,以《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等文件为依据,不断加强审计事项责任制、复核制和业务审定制的落实,对审计工作过程质量加强控制和管理,对审计项目的计划、方案、报告、归档等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按照相应的工作目标、质量要求和责任,加强对每个环节的控制。健全完善审计质量检查、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审计项目评分标准等制度,并对项目质量进行全过程考核考评,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计监督与社会经济生活密不可分,是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和规范手段。文章分析了当前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审计部门如何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6):60-72,206.
[2]梁小平.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国家审计问题研究[J].绿色财会,2012(7):40-43.
[3]罗继荣.影响基层审计机关依法审计能力的因素及对策初探[J].東方企业文化,2011(10):23-24.
[4]张学军,杜幕璇.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30(27):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