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成为时代所需。“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促进教育者话语体系与大学生话语体系的常态和深度对接。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引领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和要求,按照“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双驱动”的教育理念,通过“有效课堂”“实效课堂”和“高效课堂”三个教学空间的优势互补与过程协同,深化思政课教学效果,让思政课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改革;三效课堂
作者简介:刘畅,齐鲁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邮政编码 2502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3)03-0067-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这些重要论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目标方向。因此,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有效性、实效性、高效性,对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按照“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双驱动”的教育理念,通过“传统课堂”“在线课堂”和“实践课堂”三个教学空间的优势互补与过程协同,积极培育和建构“有效课堂”“实效课堂”“高效课堂”三效一体教学模式,最终深化思政课教学效果,让思政课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一)师生主体交互共进,打造有效思政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讲道理并不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度输出,而是老师教和学生悟的紧密结合、互促共进。”[2]因此,教师需要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群体的认知规律与思想特点,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分众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新形式新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慧化课堂,拓展、延伸合作学习时空,力行一种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对话式沟通教学模式,促进教育者话语体系与大学生话语体系的常态和深度对接,展示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性、科学性、参与性、操作性等课程魅力,使课堂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不断提升思政課教学的综合效果。
(二)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实效思政课堂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教学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中产生的,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不仅要把理论讲清讲透,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更要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入脑、入心”的教学目标,就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实践大平台,不断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载体创新,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多元协同机制,切实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成效。
(三)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创设高效课堂
随着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线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性、直观性、实时性能够更加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需要建立针对教学过程、学习模式、学习体验来做好“线上课程”的设计和运用,从传统的“线下课堂”拓展延伸为建立“在线课堂”与“传统课堂”互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线下与网络双管齐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统筹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展开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课堂展示等学习方式,利用超星学习通、易班、智慧树、雨课堂等在线学习平台,以随机点名、课堂问卷、在线讨论栏、抽签、抢答、弹幕等形式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与活跃感,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直观清晰的思维导图或者动画视频,使过去枯燥乏味的“满堂灌课堂”变为教师主导下人人参与的“个性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互动、师生交流的机会。在保证思政课课堂学理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对思政课充满兴趣和期待,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二、“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
“三效课堂”教学模式力图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创新课堂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转变学习方式,广泛加强思政课的教学互动,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时展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和实效性,进而深化思政课的建设成效。其教学模式建构要坚持引领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一)引领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4]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的基础上,有效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水平。针对思政课教师素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点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和人格要正。”[5]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业务素质、宽广的知识视野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能达到为人师范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只有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笃信笃行激励和引导学生,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发挥引领性作用,圆满完成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灵活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起到引领性作用,就要注重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在对课堂进行高效管理的前提下,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同时,要结合国内外形势,融会贯通,纵横比较,用身边事讲大道理,在学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从而让思政课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主体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6]因此,学生应该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担任主体性角色。教师要及时转变身份,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使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师生搭建、形成一个真实有效的学习共同体。一方面,要坚持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融合式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起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以“两个课堂”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既要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运用以及真情实感在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又要紧抓第二课堂教学,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通过辩论、模拟新闻发布会、走访实践教育基地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有效教育,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坚持育人导向,建立全程动态考核评价机制。优化思政课考核评价机制,强调和突出学生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增进和提升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在考核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突出导向性、全程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学习目标和改进方向,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三)实践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7]思想政治理論课需要保持一定的理论深度,彰显理论性、思想性,以鲜明的观点澄清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而坚定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把青年学生培养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还要直面学生思想中的疑难困惑和现实层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因此,构建思政课“三效课堂”教学模式,既要坚守理论性,又要注重实践性。一方面,实践教学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向学生生动展示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在感受建设成就中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实践教学要注重选取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的主题,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改善民生、就业形势、社会稳定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三、“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为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和高效性,要建构“三效课堂”教学模式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进而将其育人功能渗入人才教育全过程。
(一)以“三效课堂”为“孵化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无用之用”向“有用之用”的转化
以有效、实效和高效课堂的三位一体建设为平台,培植学生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通过“三效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多元思维方式。
一是转变教学理念。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能脱离教学理念的规范与引导,教学理念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所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目的、作用、方式等所持有的看法、认识和观念。信息革命浪潮与全球互联网共建共享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教师主体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不断实现由老师讲授为中心到学生自主探索为中心的转变,由满堂灌教学模式到强化教学互动模式的转变,由知识体系为导向到成果导向的转变。要树立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思想困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科学精神,从而实现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目标任务。
二是创新课堂形式。具体而言,在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传统线下课堂与在线平台教学相结合的优势互补。一方面,通过聘请教学名师、理论专家进行授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科学性、真理性得到有效保证。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将专家授课进行现场录制、同步直播、后期视频制作,通过超星学习通、智慧树、云课堂、易班、钉钉等学习平台,以慕课、微课、公开课形式等进行课程共建共享、推广传播,大大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实效性和高效性,使学生在思政课中充分感受思政课的现实魅力。
三是完善评价机制。“思政课考核评价,既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和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8]“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体系,要突出和强调建立多元考核的评价体系,相应的课程评价方式也改革为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专业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四维一体的联动考核机制。一方面,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家长评议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本人、学生之间、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评价,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又尊重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有利于形成循循善诱、朋辈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平台,构建“互联网+”评价体系。突破单一的线下评价模式,利用智慧树、学习通、雨课堂等互联网在线学习平台,借助问卷调查、互动参与、知识竞赛、在线测试、学习成果展示等形式,线上线下同步考察学生参与思政课学习的效果和感受,从而不断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优化和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切实提高思政课课堂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二)以“三效课堂”为“调解员”,化解专才教育的“短平快”目标同人的教育的“长深慢”要求之间的内在紧张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各种人才市场的瞬息万变,这就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短平快”的教育需求。如何避免学生在毕业后因一时之“才尽”,最根本的一点是在其课程学习时就培养复合之才,而复合之才的根基是复合能力。因此,将“三效课堂”作为“调解员”来理解和建设,即通过对学生世界观、方法论的深度教育,培养其复合之才和二次成才的能力,进而调解“才短”和“人长”的矛盾。
一是促进课堂升级。将传统课堂的面对面授课升级为屏对屛、键对键在线交流,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国内外时事政治问题,利用QQ、微信、直播、网络论坛等现代技术手段,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等形式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加强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能力,引导学生养成问题意识与探索能力。要积极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与心理困惑,真正做到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使学生在步入社会时积极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推动教师角色转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通过增强课程内容的学理性来站稳传统课堂,更要扎根实践教学,使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实践大课堂,以鲜活的实践教学素材充实传统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在线课堂”“传统课堂”和“实践课堂”三种教学空间互补与协同中实现有效、实效和高效的思政课教学效果。“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实现与转变提供了方法与途径。教师要依托“三效”互补协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利用课堂、网络、实践等渠道開展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方面的理论宣讲,把理想信念教育与课堂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和崇高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大学生奋斗的精神力量。
三是丰富教学手段。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提出了更高要求。视频平台、社交平台、自媒体平台的娱乐性和交互性较强,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应用,新媒体技术平台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喜爱与推崇,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正确把握好现代多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图文、视频等有效资源,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图文案例之后进行讨论与交流,不断增强学生对国内外时政问题与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与研判,有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学习资源共享的教学优势,提高思政课整体教学水平。
(三)以“三效课堂”为“会客厅”,让学生从相对狭窄的专业实践场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实践场
一是丰富课堂实践教学。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好实践时间、计划供学生参考,学生可根据老师的指导和安排,自主选择实践形式,设计实践主题和流程,如主题演讲、歌唱红歌、情景展示、现场辩论、成果展示等多种手段,充分展现自己在理论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同。
二是拓展社会实践教学。一方面,通过在企事业单位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进行技术和专业实践的同时进行“搭载式”或“捆绑式”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功效,不断完善育人机制,推进思政课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确立实践教学项目,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开展实践教学,在校企合作中引导学生养成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自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专业发展、创新创业实践当中,从而既将校内课堂延伸到了校外,又将校外课堂请进了校内课堂,有效推动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是打造特色仿真实践教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发挥资源优势,以学校为阵地,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创意场景和交互体验式的AR体验课程,通过沉浸式、互动性、参与性的体验学习,让学生足不出户身临其境体验,充分感受、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精神魅力。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晦涩难懂的原理概念以及热点案例等教学内容的虚拟情境体验,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激发情感认同,形成理性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4][5][6][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8]万姗姗.高校思政课如何考核真水平[N].光明日报,2022-01-11(14).
(责任编辑 何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