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霞
(和政县第一中学 甘肃 临夏 731200)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初中起始阶段学生厌学心理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原因,很多学生的厌学心理都是由家庭所造成的压力而引起的。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家长都坚持着一种不健康的教育观念来教导孩子,那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生长期接受在这种教育观念会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与生活压力。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他们报读各种兴趣班与竞赛班,让学生在小小年纪就被各种学习班与作业所包围。在调查中很多学生都表示自己是没有一个快乐童年的,他们在进入小学后,家长们就会利用周末的时间为他们安排各种补课,一直奔走在学校与补课机构中,连休息时间都要争分夺秒,学生在这样的高压学习环境中逐渐变得麻木,无力反抗而选择顺从。
学生在升入初中后,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被唤醒,他们就会想要反抗这种被安排的生活。在家长为他们安排各种课程时,他们会选择不学习来进行反抗,对学校课程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也只是认为孩子只是任性而没有过多在意,他们间接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时,很多家长会将造成成绩下降的原因归咎于学生自身,认为他们就是因为没有努力学习而导致成绩下降,殊不知这种做法也刺痛了孩子的心。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社交娱乐场所众多,如电商、酒吧等,还出现了很多电子竞技游戏,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初中起始阶段的学生心理还呈现幼态,他们大多无法承受这些因素的诱惑而分心,进而导致厌学心理。此外,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而对学生疏于关注,这个时候的学习自制力较差,也很容易出现网瘾的现象,很多男生喜欢逃课去网吧玩游戏或者在家通宵玩游戏,有些女生也会被一些网络小说所吸引,经常熬夜看小说,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精力不集中,出现在课堂上开小差、睡觉等现象,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在互联网与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涌现出了一批类似于网络主播等“高薪”职业,这种作为新鲜事物展现在人们面前,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也会觉得不用读书也能轻松赚钱,并且还能边玩边赚钱,这种想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他们以这种所谓的“高薪”职业作为自己追求的梦想,而对学习的兴趣也逐渐下降。
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但大多数的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仍然存在重智育而轻其他的现象。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课程教育是以教师教学为核心来进行的,通过教师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采取他们所认为的正确有效方式对学生传播知识,讲授方式较为单一。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展,固化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思维,即偏重于教师说,而忽视了学生自己说,单一的讲授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学中的机械灌输的现象,不注重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整个课堂都比较程序化,让学生麻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过多地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优点,教师也缺乏对学生的鼓励与支持。此时的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认为学习只是一种应付考试的工具,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例如有些学校里的班级是以学习成绩来安排座位,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励学生学习进步,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有些学生的学习进步较慢,按照成绩排名来选座位的话,他们选不到自己心仪的位置时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厌学的消极心理。
初中起始阶段的学生学习基础并不是很扎实,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与作业难度较小,而升入初中后,对于初中的学习并不是很适应。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对于学习方法还较为欠缺,导致学习能力低下。即使他们不断地努力,但收效甚微,加上这个时候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受挫抗压能力弱,因此他们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小挫折时,就会选择退缩,自信心不足,产生自卑感,导致对学习的兴趣减弱。在面对学习困境时,他们选择满足现状,缺乏对求知的欲望与动力,他们在初中的起始阶段较为迷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待学习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学习成绩难以提升。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多给予学生关注,不要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发现孩子出现厌学现象时,首先要冷静下来,与孩子一起坐下来沟通交流,弄清楚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够对症下药。不要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来强迫孩子长时间地学习,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得不到提升,还会产生拒学、厌学情绪,因此,我们不能过分地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观念强加到孩子身上,要学会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想法,在平时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此外,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学习成绩下降时,不应该一味地指责他们,而是了解清楚每一次成绩下降的原因,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并积极地鼓励他们“别灰心,还有下一次”或者可以采用适当的奖励性的鼓励方式,如这次成绩达到80分可以去古城游玩一次,或者在下一次进步十分能去游乐场玩等等,这些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社会管理,坚决整治社会的不良风气,可以出台相关社会管理制度,培育正确的社会风气,对未成年人进行正确教导,将社会中出现的不当言论进行批评整改。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为学生构建优良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学习氛围的影响,构建“人人学习”“我爱学习”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网络游戏等社交娱乐带来的不良影响,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劳逸结合。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学习,如通过网络查阅学习资料,拓宽视野,或者通过电子书来查阅一些富有价值的书籍,更方便阅读,做到无时无地都可以阅读,以此来丰富学习生活,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校要打造一个独具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完善各种教学设施,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产生愉悦感、安全感。同时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能唤起初中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此外,心理环境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使学生感到心理平衡,这就需要校长和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观也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方法,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力提倡“快乐教育”“成功教育”模式,以此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知,打破思维定势,杜绝“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对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在成绩下降时也要积极鼓励他们。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不能以成绩的高低来区别对待学生,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差异性,要让学生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独特气质的人。
自主学习是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取得重要成就的关键环节,他在教学过程中与传统观念的学习方式截然相反。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目标,明白自己为何要学习、应该如何学习。初中起始阶段的学生出现不适应初中的课程学习进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学生不需要有心理负担,在学业上遇到的任何无法独立解决的困难都可以向教师或者父母求助,及时调整好学习状态。此外,学生在产生厌学情绪时,可以适当地将自己的负面情绪通过运动与唱歌等方式宣泄出来。在父母不理解自己时,要多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转变学习观念,学会接受自我,重新认识自我的价值,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正确看待早恋现象,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培养积极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探究与分析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与自学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克服厌学心理。
法国画家罗丹曾经说:我们的眼睛,并非缺乏美感,而是缺乏探究。在初中起始阶段的教学中,应该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症下药。面对学生出现厌学心理时,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形成厌学心理的原因与后果以及提出对策,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在课堂与生活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克服厌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