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玉文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小学 甘肃 白银 730914)
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很多学生在思想认识、价值定位、人生倾向、心理动态、情绪控制、社会适应等方面,均出现了诸多变化。而健康的身心,则始终是确保学生高效学习、完善自我、强化技能、发展素养的核心与关键。同时,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特性更为显著。不论是其中所涵盖的诸多涉及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课文、资源、素材等,还是其教学指导中囊括的各类活动、项目、任务等,均可起到潜移默化式心理浸润、感染、熏陶作用。这便更加说明了以高年级语文教学为载体,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时,应以切实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辅助,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项目构建、教学任务实施等途径与方式进行适度变革与全面创新。为学生在体验中、感知中、探索中掌握化解心理阴霾、重塑健康心理的方法与技巧而提供多维支撑,以此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彰显出无限生命力与感染力,为高年级学生全新认知旅途的开启而拓宽渠道。
所谓心理健康,主要指人们在各类活动、各个领域、诸多层面所表现出的一种持久的心理状态与情况,其不仅表现为人们对环境,以及与环境之间所形成的最高效率、快乐积极的适应状态,而且体现在体验之丰富、内心之满足、情绪之稳定,和愉悦接受生活规范、坦然迎诸多接挑、敏锐洞察外界变化等领域。这其中,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状态等,均是健康心理的直接反馈。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指科学、正确、精准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受教育者心理素质、心态调适,且开发其心理潜能、完善其个性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教育过程。就实质而言,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更是素质教育中应着力践行的主要育人使命。此外,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则主要指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为载体,自觉性、有意识的借助心理学技术、方法、理论等,促使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发展认知能力、获得情感丰富、实现素养塑造的教育活动。其在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由于高年级学习内容更为庞杂,且学生在心理、情感、思想、认识等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致其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则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而且,教师教育方式不当、外在环境因素影响等,均是诱发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这使得加强对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与成因分析,并以此为参考,借助语文教学来落实针对性指引与帮扶,便显得尤为重要。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与影响,以致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很高,加之高年级教学内容显著增多,且对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认知基础、发展定位等要求过高,导致很多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普遍过重、学业压力日渐加剧,这便会在无形之中加重学生的心理负荷,进而使其在面对学习成绩退步、学习节奏过快、学习能力不足等现状时,自然会产生自卑、恐慌、焦虑、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等不良心理倾向。同时,很多高年级学生在身体技能、心理状态等方面,已处于青春期边缘,其自身心理的变化,也是诱发其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但是,面对青春期边缘的诸多心理问题,一些学生却缺乏科学、有效、正确的调控方法,这势必会在无形之中导致其心理疾患的频发。
虽然新课改正在深度推进,新课程也在深入实施,但依然有很多教师,在思想观念、教学方式、育人定位等方面,不能与时俱进,且过分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思想情况等,则不够重视。这一不当育人倾向的影响,势必会诱发学生的心理阴霾,也使严重制约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诸多外在不良影响日渐凸显,而个别高年级学生则会因为是非判别能力不足、信息甄别意识匮乏、不良干扰排解乏力等,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也使得其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且亟需借助多种方式、多样手段予以科学、灵活应对。
现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潜隐着很多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教育资源,尤其是那一篇篇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课文,更是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资源支撑。因此,教师应从充分挖掘、借助、利用这些课文资源入手,来落实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融入。让学生在教师的适度指引下,通过阅读、交流、研讨等多种途径,在感悟、体味、探究中重塑健康心理,获得健全人格的培植。一是直接选用教材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组织学生在朗读课文、判别思考中把握其情感、思想、主旨,并结合课文学习之感受、所得、体验等,对比反省自身心理状态,以此来促进学生心理困惑的化解。二是适度挖掘各类素材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对于课文中隐含的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可通过深入剖析、细心挖掘、适度借用,组织学生在人物形象分析、典型细节研判、语言特色品位、艺术造诣剖析等过程中,领悟其中的积极思想、充沛情感、丰富内涵,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得以切实强化。例如,可通过《长城》中强烈民族自豪感的感悟,《月光曲》中贝多芬博大同情心的反馈,《落花生》中默默奉献信念的诠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领略等,为学生健康心理重塑而搭建平台。
学生在语文学习各个环节、不同领域的互动、协作、交流、分享等,不仅可帮助其即时化解认知过程中的诸多困惑,而且对其心理调适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高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中,应以品味感悟、事例选用、情境创设、训练渗透等途径,来优化教学指导方式,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以帮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掌握诸多调适技巧、方法,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延展性与丰富性。一是让学生在品味感悟中树立学习榜样。可通过对一些英雄人物在遭遇困境、面对挑战时的神态、动作、表情、心理等剖析,让学生在细细品味中萌生钦佩之情,来培养其遇事沉着、冷静果断、刚毅不屈、机智敏锐的心理品质。例如,高年级《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便隐含着诸多与“英雄”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也是帮助学生感悟心理健康之重要性的有力凭借。二是让学生在事例分析中转变思想认识。可组织学生对课文中典型人物、经典案例等进行研讨交流,以此来引领其积极、阳光、向上心理状态的形成。三是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化解心理困惑。可通过情境创设,以及教师的正确、精准评价,让学生在联想、想象中对比分析自身心理现状,为其心理困惑的化解而奠基。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重在感召、浸润、熏陶,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最为迫切的情感与诉求。而丰富教学活动的构建,则是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实效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在切实转变自身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学活动、项目、任务等的精设、重构、优化。将对于学生知识传授、技能的培育等,迁移至情感的交融、思维的碰撞、认识的交换、心灵的接触领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教育活动驱动下,感受语文学习之快乐、幸福、亲切,于无声无息中建立起良好心理状态。同时,教师在活动指导中,更应加强对学生的鼓励、肯定、激发,以此来调动其学习兴趣,触发其学习热情,为学生积极、主动、深入参与至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且获得良好心理的浸润而提供支撑。而在教师的全方位、深层次指引下,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潜在心理阴霾也会得到逐步化解,这也会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增强而奠基。例如,在《田忌赛马》教学中,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如何利用不利因素,促使其转化为成功的重要,以此来促进学生正确看待成败、客观分析原因的意识建立,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延展性得以深层次凸显。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关键任务,且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落实,则势必是践行“以人文本”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更是引领语文教学定位、导向、目标迁移的关键途径。同时,在多元化、丰富性、深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措施的驱使下,语文教学的延展性、针对性、实效性也会切实强化,这也会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展需要满足而注入新鲜血液,以助推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完善意识建立目标的精准落实。因此,教师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时,应以切实兼顾学生心理动向、情绪状态、发展诉求等为参考,通过对多种类型教育资源的开掘、多个领域教育活动的精设,将语文教学中涉及的阅读、写作、交际、表达等认知项目,以最为靠近学生心灵、最为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予以呈现,使其灵活、精准、深入辐射至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各层面,并据此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等进行洗礼与浸润,以此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实现自我、全面发展而给予坚实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