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善报道如何“破圈”?
——以温州晚报“兰小草”“美叶子”报道为例

2023-08-13 21:18应继永
传媒评论 2023年6期
关键词:王珏善者破圈

文_应继永

“兰小草”事迹家喻户晓。6年前,化名“兰小草”连续15年每年捐献2万元善款的洞头乡村医生王珏因病去世,温州晚报采访团队采写的《隐善十五年,离世方揭晓》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其隐善标杆示范效应达到空前高度。但同时也给报社同仁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困惑——像“兰小草”这样的隐善报道今后该如何突破?如果都像王珏医生这样,直到生命的尽头才“真相大白”,这令人痛憾,也不符合慈善宣传报道的根本目的。如何让隐善者有好“报”,让慈善更有力?不仅是社会职责之所在,更是公益使命之所在。

原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邵培仁老师曾经阐述过,优秀的传播谋略总是建立在四个原理之上:(1)它反映了施谋主体谋求利益的动机;(2)它适应了施谋对象趋利避害的心理;(3)它掌握了解决问题,争取主动的有利时机或突破口;(4)它顺应了客观事物发展和竞争的规律。下面,笔者以温州晚报“兰小草”“美叶子”报道为例,从心、身、声三个切入点,谈谈关于隐善报道如何突破的一点想法。

一、从“心”突破,传递真的力量

温州被称作慈善之都,素来不缺匿名捐款的隐善者。2017年,“兰小草”王珏医生因病去世,他承诺的33年每年捐款2万元“星语心愿”未了,许多好心人为了完成他的遗愿,纷纷加入到接力行动中来。除王珏的儿子王子震、十九大党代表宋玲华等因具“名人效应”而采取实名捐款外,其余均为匿名捐款。

一位化名“美叶子”的隐善者,可以说是“兰小草”的一个继任者,她不仅效仿“兰小草”隐善,同时也效仿“兰小草”匿名不匿心——在首次匿名捐款当天,也给记者留下一张信笺:“大爱无疆,小爱温暖。接力‘星语心愿’——美叶子”。并且许下诺言:“愿为‘兰小草’完成未来18年的‘星语心愿’,爱心接力,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们都是‘兰小草’。”

表明心迹,是隐善者向外界传递的一种自我设定的独特信息,期待人们的共情共鸣。“美叶子”的信笺,虽然没有当年“兰小草”的富有个性,但却透露出另一份执着:“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显然,“美叶子”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追随者,完全褪去其个人色彩,用善念和坚持去点燃这座城市争做“好人”的精神火炬,传递善的力量!

于是,我们就遵从“传播谋略四原理”第二条和第四条——顺应了客观事物发展和竞争的规律、适应了施谋对象趋利避害的心理这两个原理进行报道设计,从“美叶子”的心迹切入,突出了其作为王珏医生的“铁粉”形象,刻画了其对隐善的由衷崇敬和追随的初心。

2021 年1 月4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也写道:“美叶子”是谁?温州城里的人们已不再追问,因为她曾说过:别问我是谁,我们都是“兰小草”。再一次证明当年温州晚报对“美叶子”报道的处理,在社会影响和慈善意义上取得的有效突破。

匿名而不匿心,隐善者的一纸信笺就像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们一路前行。

二、以“身”作则,践行善的榜样

相比宁波“顺其自然”邮寄汇款单的隐善,“兰小草”“美叶子”每年为了2 万元现金亲自或委托他人跑一趟,似乎显得多此一举。然而,正是这“多此一举”,却让更多的人记住了11 月17 日这个日子,记住了那个风雨无阻、如约而至的“身影”。截止今年,“星语心愿”慈善基金汇集的捐款已接近100万元,远远超过王珏医生当初承诺33 年捐献66 万元的额度。而且,这股爱的力量还在不断延续。

温州晚报的隐善报道之所以能以如此速度汇聚如此大的慈善力量,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隐善者们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从“传播谋略四原理”分析,它符合了其中第一条和第三条:反映了施谋主体谋求利益(影响力最大化)的动机;掌握了解决问题,争取主动的有利时机或突破口(固化“兰小草”的隐善形式,使其成为永久性慈善标签)。

由于“美叶子”只是“兰小草”接力者的身份,其本人并不想刻意把自己包装得多么神秘(但坚持不愿透露真实姓名和身份),因此她与记者不仅互加了微信也留下了电话号码。虽然交流有限,但记者还是能隐约感到,“美叶子”坚持送钱上门,不仅是发自内心对“兰小草”这种隐善方式方法的认同,同时也在强调自己的个人意识——以“身”作则,践行善的榜样。

我们不妨假设,如果当初没有“兰小草”的以“身”作则,他的隐善会产生这么的影响力吗?在他病逝之后,会有这么多的追随者参与到“星语心愿”中来吗?每年的11月17日他的“现身日”,还会被确定为“兰小草”慈善纪念日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多年来,无论是“兰小草”还是“美叶子”,正是这份以“身”作则的执着,也给了记者一份真真切切的信任感,期待、履约,让报道充满真情实感、有血有肉。

匿名而不匿身,在慈善捐款尚未成为时尚的今天,现“身”捐款仍不失为很好的榜样。

三、“言”为心声,探寻美的源头

复旦大学教授张志安说过,故事之间的互文与事主之间的共鸣中,隐藏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共情结构”。从这个角度来看,隐善者与记者甚至与读者之间都埋藏值得写的好故事。

2022年11月17日,“美叶子”第六次来到温州晚报捐献2 万元善款。与往年不同,这次报社在收到善款后,一位记者在微信上向她道了一声“辛苦”,没想到“美叶子”回复了一句:“不辛苦!是幸运”。这句无意之间蹦出来的“金句”,让记者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言为心声。在潜意识里蹦出来的语言与深思熟虑写下的信笺相比,它更能代表一个人的源动力与内心世界。于是,第二天我们便以“是什么让‘美叶子’把辛苦当作幸运”为题,给“接力‘兰小草’善举构筑‘最美’风景线”专题配发了一篇评论。

这篇评论和报道经新媒体发布后,后台留言也证实了我们选取“匿名不匿声”这个切入点来报道隐善的本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读者在后台留言,“我们尊重隐善,但我们也想知道为什么善?”“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过瘾”“多想听听隐善者背后的故事”“这次‘兰小草’专题报道刷新了隐善报道新高度”。

世界的模样在变,我们的写作方式也要跟着变。今天,隐善报道的方式,早已不是一条单行道,而是可以来回的双行道。在这条循环往复的慈善道上,隐善者本人也是重要的读者之一,他们会默默地关注我们的报道。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用户思维去倾听隐善者的心声,无疑会给报道增添新的思路并带给慈善新的力量。然而在当下,隐善者通常不会发声或很少发声,这就需要记者去捕捉、去挖掘,甚至是去感悟。

匿名而不匿声,让记者探寻美的源头。如果,哪一天隐善者们愿意发声、善于发声,那么我们的慈善报道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对慈善事业的发扬光大也将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王珏善者破圈
露营“破圈”背后,这家房企解锁了新社区美学
棉花娃娃强势“破圈”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 第11章 良知未泯
从《惊·鸿》看传统戏曲的“破圈”传播
李旎:B站『破圈』的幕后导演
Plasmonic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graphene-coated wedge porous silicon nanowires with Ag partition*
我校王珏教授受邀为国际权威期刊特约审稿人
热线外低Rayleigh数自然对流换热的机理
《论语》节选
丹凤回眸三十载 弘韵放歌迎春来
——“弘韵抒怀”箜篌专场音乐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