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2023-08-13 16:25胡振荣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3年14期
关键词:总书记特色时代

胡振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深化了党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

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新时代,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文化建设”是有机组成部分;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整体,文化建设是其灵魂。文化建设始终贯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进程和实践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述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但文化建设始终蕴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中,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建设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具体举措和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新时代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于党和人民在伟大实践中孕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精神,源于党长期以来持续推进的高水平文化建设。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文化自信自强”写入党代会报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领域,也体现在文化建设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文化建设是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支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动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先进文化是推动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提供文化价值的内在支撑。

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保证的认识

党的坚强领导,是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宣传思想、文艺、新闻舆论、网络信息安全、党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史学习教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一系列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事关文化建设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指导和部署,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党,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2015年,中央相继出台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强化各级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2019年8月,党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各级党委政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的全局出发,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原则的认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建设工作。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是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坚实根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新考题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时代高度。

坚持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为根本使命。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今时代的中国价值,就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今时代的中国力量,就是全体人民汇聚起来的智慧和力量。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體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坚持以“二为”为根本方向、“双百”为指导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和方针。这是文化建设历史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遵循。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局面。

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任务的认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为内涵的革命文化,是發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传承的文化瑰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革命红色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到一处,都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弘扬好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2021年9月,中宣部发布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种伟大精神,犹如精神长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思想标识。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面向现代化,就是文化建设要融入人类的现代化潮流并保持其民族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面向世界,就是文化建设要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面向未来,就是文化建设要追求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毛泽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定下的基本属性,今天仍然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多次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这一基本属性。民族的文化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能丧失自我、丢失根基;科学的文化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真理的追求、实践的标准;大众的文化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映人民心声,让人民喜闻乐见。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是多层面的,既包括物质内容,也包括精神内容。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路径的认识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对各种涉及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的问题要敢抓敢管,对各种错误思想必须敢于亮剑。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明;强调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它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它所昭示的前进方向契合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景。”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强调要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特别是要教育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确保青年一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战略任务。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广泛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艺事业提到了更加突出位置。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在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2016年11月、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出席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教育引导和综合治理并重,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就事关新时代文艺工作方向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发表重要讲话、致信回信、指示批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党中央印发《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等文件,推动我国文艺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航指路。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要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等制发文件,作出了具体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健全、规模日益壮大,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新业态快速崛起,红色旅游、旅游演艺等蓬勃发展,文化市场更加繁荣、规范、有序。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文交流、文明互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亲自部署,出访和会见外国元首时将文化交流作为重要内容,提出举办中外文化和旅游年等重大举措,多次就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表重要讲话。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作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主动承担起推動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责任。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安全倡议、和平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等文件,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工作格局的形成。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总书记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