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波 杨晓东 杨武广
(扬州市邗江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扬州 225009)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粮食产量屡创新高,畜禽、水产品供应持续增长,但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以及部分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没有被及时消纳、利用,导致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1-2]。为做好农业污染防控工作,2015年我国农业农村部提出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并于2017年开展了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截至2020 年,全国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如期实现,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持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化肥、农药利用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仍需进一步提高[3-4]。然而,发展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由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破解农业农村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笔者拟结合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农业污染防控工作实际,分析总结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在邗江区农业污染防控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解决农业污染问题、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和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主要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等技术。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通过开展土壤测试和田间肥料试验,根据作物肥料需求规律、土壤供肥特性和肥料效应,测算出氮、磷、钾等肥料的最佳用量、适宜比例、施用时期、施肥方法的科学施肥技术[5]。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技术指在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适度减少化肥用量,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施肥技术,该技术将有机肥供肥时效长和化肥供肥速效性强的优点相结合,能改善土壤和农作物根际的微环境,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减轻农业污染[6]。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不同农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利用管道压力系统,将水肥混合液定时、定量地输送到作物根系的施肥技术,该技术具有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等优点。
2007年以来,邗江区不断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力度,特别是在2015年我国农业农村部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后,邗江区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类项目支持,加大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统计,2020 年邗江区稻麦生产中化肥施用总量为7 297 t,较2015年减少了5.41%,肥料利用率提高至40.3%。具体为:(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邗江区对施用配方肥的部分种植大户给予400元/t的补助,2015年—2020年期间,累计补贴配方肥约6 900 t;同时,邗江区建立了“测土配方”“化肥双减”“耕地质量综合提升”等核心示范区5 个。截至2020 年,邗江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3.5%。(2)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技术推广。邗江区于2017年开始推广实施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技术,据试验分析,在有机氮与无机氮用量比为3∶7时,可在不降低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投入量。2015年—2020年期间,邗江区共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约1 800 t。(3)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推广。邗江区以蔬菜、经济林果为实施对象,依托农业项目,在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中,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及设备,目前已建成的水肥一体化设施面积达53.33 hm2。
农药减量控害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昆虫性诱控、生物防治、农药助剂、高效农药机械等。其中,物理防治指利用光、热、电、温和辐射等各种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人工捕捉、灯光诱控、色板诱控、辐照不育、物理阻隔、温度控制和气调防治等[7]。昆虫性诱控主要是利用昆虫成虫释放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成虫的原理,将人工合成的昆虫性诱剂化合物通过释放设备缓释到田间,引诱雄性昆虫至诱捕器再将其杀死,或通过干扰昆虫雌雄交配,降低授精卵数量,达到控制靶标害虫的目的,目前较常用的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斜纹夜蛾等昆虫性诱剂[8]。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的方法,主要包括以虫治虫(利用农田有益昆虫和人工释放的昆虫来控制害虫对作物的危害,目前农业生产实践中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的应用较多)、以菌治虫(利用自然界微生物来消灭害虫,如苏云金杆菌被广泛用于防治蔬菜上的菜青虫、小菜蛾、烟青虫等重要害虫)、以菌治菌等。农药助剂主要是通过减弱药液表面张力,提升药液在农作物表面的吸附性能,从而有效提高农药使用效果,当前市场上常见的农药增效助剂有“激健”、有机硅、植物油、矿物油等[9]。高效农药机械的推广应用同样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有效手段,目前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高效施药机械有风送式弥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有人驾驶或遥控航空喷雾飞行器、静电弥雾机等。
近年来,邗江区持续推广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统计,2020年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66.36 t,同比减少42.76%,实现了农药零增长目标。具体为:(1)2017 年以来,邗江区建立了4个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2个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1个葡萄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其中,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以加强种子处理、带药移栽、无纺布覆盖、杀虫灯诱杀、性诱捕器诱集、使用生物药剂等措施为核心示范技术;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以加强理化诱控、高温闷棚、杀虫灯诱杀、使用防虫网和黄板等措施为核心示范技术;葡萄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以杀虫灯诱杀、黄板诱杀、使用防虫网和防鸟网、果实套袋等措施为核心示范技术。通过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区内的化学农药使用量较对照区减少20%以上。(2)目前,邗江区推广应用的生物农药主要有井冈霉素A、春雷霉素、阿维·氯苯酰等,生物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81%。通过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有效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3)自2017年邗江区施行农药零差率配送工作以来,通过镇村配送网点,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降低了农户购药成本,农药平均价格比市场价格降低30%以上(生物药剂价格更是降低50%以上)。目前,邗江区农药零差率配送覆盖率达80%以上。(4)目前,邗江区共拥有农业高效植保机械196 台,其中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26 台、植保无人机70台,农药机械服务能力覆盖稻麦种植面积的90%以上。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其中,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包括肥料化(以秸秆还田为主,包括机械化还田、稻麦双套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等)、能源化(主要包括秸秆发电、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固化等)、饲料化(用作牲畜饲料)、基料化(作为食用菌基料)、原料化(主要用于造纸、生产低密度纤维板材等)利用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主要形式为畜禽粪污经收集处理后用作农田肥料;养殖场畜禽粪便的收集方式主要有干清粪、水冲粪和水泡粪等,由于水冲粪和水泡粪的收集处理方式存在耗水量大、污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舍内有害气体含量高等问题,目前规模化养殖场普遍以干清粪方式为主。畜禽粪污主要有固体粪污与液体粪污两种形式,固体粪污采用堆肥(沤肥)处理后可用作农田肥料或用于生产有机肥;液体粪污处理主要是经沼气厌氧发酵或贮存发酵等处理后进行还田[10]。
近年来,邗江区持续推广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为:(1)邗江区按照“禁、用结合,以用促禁”的思路,不断巩固“1+X”(即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结合应用其他各种利用形式)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强化政策引导,对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农户,每667 m2给予20 元的省级还田补助;对禁烧或离田的农户,每667 m2给予10元的区级禁烧补助;对从事秸秆收贮利用的主体,给予150元/t的补贴。截至2020年,邗江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2%。(2)自2016 年以来,邗江区依托中央、省、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全面推进了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截至2020年,邗江区畜禽粪污总产生量为414 136 t,综合利用量为408 122 t,总利用率达98%以上。
目前,邗江区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劳动者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同时,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部分农业生产者过量施用农药、化肥,这样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造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还污染了农业生态环境。因此,要充分利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化肥农药使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投入品安全意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生态环境安全意识[11]。同时,各级农技推广人员应加强农户科学用肥、用药指导工作,通过深入田间地头或运用手机APP 等形式,指导农户科学用肥、用药。此外,要积极推广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将传统的一家一户防治向统防统治转变。
相对于化学防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见效慢、成本高,再加上稻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利润有限,种植户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愿主动尝试绿色防治技术。同时,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生产出的高品质农产品,因缺乏必要的宣传和营销手段,市场价格涨幅不明显,进一步影响了种植户对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应用的积极性。此外,虽然自2017年以来邗江区先后建立了多个绿色防控示范区,但是示范区的示范带动效应一般。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成本。同时,科研单位应进一步做好技术集成,增强技术成熟度,降低配套技术劳动强度,以利于绿色防治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此外,绿色农业生产主体要积极开展绿色品牌申报,强化“江苏省绿色防控示范区产品”等标识的应用,做好品牌宣传,使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生产出的农产品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近年来,邗江区规模化养殖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规模化种植业的发展速度较慢,导致种养规模不相适应,个别养殖场附近没有规模化的种植业农场来消纳经处理后的堆肥或沼液,从而导致养殖场的粪污很难实现农田完全消纳。因此,为提高畜禽粪污的处置效率,强化粪污排放管理,监管部门应督促现有的养殖主体配套安装信息监控设备,提高粪污排放的管理质量。同时,对畜禽粪污物无法就近消纳的养殖主体,需考虑进行异地消纳,若异地消纳方式受到限制,则监管部门可监督指导养殖企业适当降低养殖规模,加强科学管理,以降低粪污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此外,对于新建的养殖企业,在规划设计时,需充分考虑粪污处理能力,要求配套足够的农田用于粪污消纳,以实现循环种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