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探究

2023-08-13 13:26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13期
关键词:财经类国际化中职

张 敏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人力资本存在密切关系,中国在深入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外资企业、外贸企业以及涉外机构,国际化人力资源配置成为这些企业和机构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锚定国家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切实满足社会和企业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广大中职院校要紧跟企业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惠互利,深化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这对于企业和学校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财经类专业学生将会获得更多实习与实践的机会,打造职业教育发展的人才摇篮和基地。中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出国际产能合作,这有助于中国优势产能深入参与合作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积极与沿线国家形成优势互补关系,强化在建材、铁路、电力、化工、通信等领域的合作,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寻找到了更多的市场。人才因素是产能合作的关键,职业教育是实现经济转型提质的基础,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联系紧密,坚持国际化发展的思路,在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完善人才引进策略,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才能为各个行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一、国际化背景下财经类人才培养价值分析

(一)满足外资企业人力资源需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快,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本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员工在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市场开拓、客户维护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质量最终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资企业、外贸企业、对外服务企业和涉外机构的持续增加对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外资企业开展各项国际贸易活动需要大量财经类专业人才,财经类中职院校要对国际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形成清晰认知,以更好地满足外资企业的财经类人才需求。中职院校借助企业力量并从企业需求角度出发可以构建起更加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以更好地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惠互利。中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面向企业开展定向培养,在最短时间内弥补企业人才短缺情况。学校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与实习机会,这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中职财经类学生将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真正在职业竞争中展现出自己的优势[1]。

(二)满足国际产能合作人才需求

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出了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战略,该战略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优势产能走向世界,开展深度合作并建立起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与拥有良好合作意愿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开展深度合作,同时拓展日本、韩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积极与这些国家形成产业互补和产业合作的新局面。中国的重点产业涵盖了钢铁、建材、电力、化工、通信、汽车等,这些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中国在沿线国家不断拓展市场的过程中,人才是影响产能合作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能够在国家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因此需要做好人才保障工作。此外,中职教育与产业经济的联系非常紧密,能够为经济转型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专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积极贡献[2]。中职教育不仅要坚持国际化原则,在专业构建、师资建设、人才评价等方面,逐渐形成满足国际化发展的人才培养基础,还要不断完善培养机制,积极与“一带一路”国家对接课程,充分满足各个行业的发展需求。

(三)契合中职院校内涵式发展需求

中职院校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不断发展变革,实现了从简单的大规模扩张向教育质量提升的转变,这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传统的发展模式无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也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外延式发展模式强调简单的数量提升和外部扩张,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起步模式。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实现了再工业化发展,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持续加快,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等均需要调整。职业教育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方向转变,调整内部结构,深度开发潜能,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学生是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主体,学校建设是否能够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至关重要,学校在人才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有效激发学校的活力。培养中职财经类学生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突出时代先导原则,持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实现人才强国目标。

二、国际化背景下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国际交流形式较为单一

中职院校丰富国际交流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国际化办学水平,同时还能够为国际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和选择。因此,国际化背景下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国际化教学环境的营造,学校应该积极与国际院校和国际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进而丰富学生的阅历;而学生互访、课程引进、师资交流、合作办学等形式都可以作为有效的国际交流手段[3]。但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在财经类人才培养方面能够运用的形式和方法较为有限,常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学生互访、师资交流、课程引进等,而国际化合作项目却寥寥无几,中职学校的国际化交流合作依然处于较低层次且形式单一,仍然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

(二)课程体系未能体现国际化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不合理的问题,学校在财经类专业课程内容选择与设置过程中未能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在国际化课程设置方面未能全面权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需要。课程中关于国际化实践活动的内容非常有限,学生缺少课程实践的机会。课程目标的设置并未充分考虑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进而导致教学计划无法体现国际化培养的进展情况。此外,学校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强调人文交流,但是课程改革的效率和进度却迟滞,课程建设无法准确适应国际办学现实,这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是较为不利的。

(三)学生缺少出国学习机会

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成长机会,提升国际能力素养,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创造更多出国留学和海外实习的机会。虽然近年来中职院校经常会组织学生出国交换学习或进入国外大学接受继续教育,但是能够获得交换出国学习机会的学生数量依然非常有限,很多学生未能深入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实践中。出国学习学生数量的增长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校经费和扩大合作办学范围,这对于很多学校而言并不容易,地方政府需要在教育经费和政策方面给予学校更多支持,而学校也应该寻找更多有效途径拓展出国渠道,使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国际化发展带来的成果。

(四)师资国际化水平仍需提高

教师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培养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但我国中职院校中拥有世界学术视野、跨文化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的教师数量依然有限,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迫切需要得到提升[4]。目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并没有聘请外籍教师,外籍教师在中职教师队伍中的占比依然非常有限,外籍教师的匮乏导致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因此,中职院校不仅要引进外籍教师,还要让更多本校教师走出去,为其提供海外交流、短期培训和交换学习机会,但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财经类本校教师没有机会参与海外研修与交流,难以提升个人国际素养。

三、国际化背景下加强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坚持专业品牌引导,拓展国际交流形式

中职教育和经济发展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在财经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顺应企业发展实际。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和企业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为我国中职院校的品牌打造提供了有效助力。第一,中国的高铁、航运、制造业都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中职院校可以利用这些行业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品牌形象与发展中国家的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升财经品牌知名度,积极培养国际化人才。第二,中职院校可以根据我国对外合作国家的范围,更有针对性地强化教育品牌建设,积极发挥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提升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为广大师生创造更多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强化学校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合作,有效拓展国际交流的形式。

(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充分体现国际化要求

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精准贴合国际化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优势,积极拓展学生出国学习以及本土教师留学考察的渠道,鼓励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人才培养[5]。课程设置方面需要考虑国际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匹配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吸引更多留学生到校学习,也为本校学生提供外出留学的机会。学校应该将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纳入学校考评指标范畴,开展横向和纵向对比,确保国际化要求能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此外,政府应该根据财经类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实际给予学校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政府的支持下才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增加学生交流机会,持续强化校企合作

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国际化的先行者,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全面掌握了世界经济发展、教育模式、人文习俗、人才需求等情况[6]。企业参与到学校建设中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持,打破经济类人才专业培养孤军奋战的状况,有效破解学生外出学习交流存在的困难。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海外办学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方式,这种模式能够持续丰富国际交流项目的类型和容量。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的有效结合,积极呼应了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学生要获得职业能力的发展既需要在学校内接受专业教育,也需要在企业等实践场所获取经验。中国企业正在快速走出国门并拓展海外业务,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为学生增加更多海外交流机会,实现人才培养的流动性和协同性发展。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适应财经人才培养

教师培训体系建设能够保证财经类专业拥有更多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的优秀教师。学校一方面要加大海外教师招聘和引进,另一方面要为本校教师提供更多外出交流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海外教师引进和本校教师外出学习来优化师资结构,提升中职院校教师的国际素养。

四、结语

国际化的快速推进对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经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国际化形势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持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要求,持续提升财经类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财经类国际化中职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