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2023-08-13 09:28:01邱亚燕
新课程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方式法治

文| 邱亚燕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较多直接性关联,更是学习生涯中最为基础性的课程之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充分实现学以致用。生活化教学就是指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积极解决课程中遇见的难题,更好地对初中生开展教学,使他们拥有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培养其创新意识,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将立足实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为该科目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升。

一、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教材中与生活有连接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更加清晰明确的认知,全面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立足实践,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化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二者结合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应用灌输式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思维固化,并且很难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质。与生活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对这门课程更加重视,还能够增加了解,学以致用。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性学习,接触到更为宽广的知识面。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简化,体现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不同之处

在当前阶段的教学当中,教师仍然会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还会导致教师忽视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材知识,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教师需要搜集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着较大联系的案例,或者直接从生活中获取案例,在教学中发挥辅助性作用。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充分融入其中,促使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还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好地开展该课程的全方位学习。

(二)生活化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农村学校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资源严重不足,如资金不够、场地有限、设施不全等。同时,大部分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不太重视,对教学情境的分析不到位,这也会对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一些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足,无法对生活实际与道德与法治相结合的案例进行探究或者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导致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学实践中就会暴露出针对性不强的弊端,教师无法充分利用生活化资源,教学质量难以大幅度提升。

(三)教师未对教学观念进行革新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新课改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道德与法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初中正是为高中奠定基础的阶段,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培养。但是受到以往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学校和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主要科目的教学上,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忽视,这就会导致学校现阶段的教学理念无法满足实际的发展状况。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提升教学的效率。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长此以往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四)生活化教学方法浮于表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得较多,这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导致生活化教学模式流于表面,根本无法在实际课堂上得到良好应用。尤其从教师层面来看,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深入人心,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实现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良好运用,就会直接对生活化教学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措施

(一)改革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传统教学观念明显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甚至会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严重影响,限制他们的思维拓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都做出改革和创新,对教学的方法进行全面优化,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用学生身边发生的生动有趣的案例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使他们对这门课程产生更加清晰明确的认知,加强了解;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需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在学习以及探索当中的实际兴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准。

(二)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为了确保教学顺利开展,教师需要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完整的学习制度和相关计划。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加以充分重视,充分把控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并将实际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化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从中挑选能够应用在教学中的案例,对学生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改善生活化教学效果。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对相关知识内容有更加充分的掌握,才能够在实践中展现出来,并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实质。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生活中积极寻找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内容,并且将其应用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促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三)建立教材与实际生活的链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注重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材中承载了重要的文化知识,蕴含着大量正确的思想观念,更是学生进行学习时最为主要的资源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寻找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再对学生进行详细教学。在日常道德认知以及法律思维方面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提升教学理论与法治方面的教学程度,与此同时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更深层次看到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及实际含义。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小约束学生的道德观念,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品质以及高能力的人才。在此期间,教师应该积极让学生结合具体实际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同时积极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感官能够更加充分地被带动,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且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解决生活化问题。该教学模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教学需求,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培养,对他们的思想以及实践活动进行针对性评估。教师创设的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充分提升,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促使其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教育在我国的整体社会发展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场所,更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要对这一点有深刻认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生活化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之下摸索出更适合当前教学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优质教学。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联系一些社会上的企业,积极创设生活化情境,如组织学生去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参观,这能够对学生的高效高质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可以邀请企业的劳动模范和创新精英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加深了解程度,不断深化学生的思想观念,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社会上进行相关调查,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基层企业或者是政府服务部门充当志愿者;可以通过当地的社会资源和相关教育部门的帮助,充分了解各行各业,对社区住户进行调研;还可以开展“讲文明,懂礼貌”的专题活动,在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实现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良好建设。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涉及的知识,还能够加强教材与实践生活的具体联系,对社会生活的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五)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在现阶段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薄弱的地方设置问题,更好地实现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延伸。教师可以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成效。例如,在教学“预防犯罪”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外实践,使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课外实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便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在生活当中,帮助自己维权。在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之后,教师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防范意识,使学生对自身的权利有更高的认知和重视,避免轻易上当受骗。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学校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教师提供专业能力提升的机会。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他们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其教学能力,使教师改革创新教学观念,避免将传统的教学观念应用在实践教学当中。

(六)建立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生活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教学的信息反馈足够重视。建立生活化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之处,并针对这一方面深入开展教学。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加以充分了解,从而开展针对性教学,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深入教学实践,针对教学反馈内容进行积极处理,创新教学反馈机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都能够通过该机制向教师反馈,从而帮助教师掌握情况并开展相对应的教学,满足教师教学评价的实际需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成效,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四、结论

总之,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点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理解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法律知识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实际运用方法,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消除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带来的弊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其面对事情能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方式法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