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红色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

2023-08-13 09:28杨柠源
新课程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红色初中语文语文

文| 杨柠源

初中是学生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思想品德。随着国内教育愈发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中语文教学也迈上了新的征程。初中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了红色文化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各种尝试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对此,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与红色文化教育的融合这一主题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一、红色文化教育现状

综观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红色文化与教学的融合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初中生年纪比较小,所处时代与革命年代相距甚远,对他们而言,教材中所选定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作品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关联不大,难以引发他们的共鸣。其次,语文教师可能会弱化红色文化作品所承载的文学价值,更偏重于从现实事件的角度来向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虽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革命时期事件和人物的正确认识,但却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另外,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铭记历史,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后获得正向的激励,但目前相关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比较单一、枯燥,甚至有煽情和强行升华的情况,导致学生兴趣缺失。针对这些现象,可以采取下面的策略应对。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红色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调动各方资源,完善红色教育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证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中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十分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在结合红色文化进行教学时应当首先重视完善红色文化教育环境,利用环境的熏陶为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而要想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社会各界都应当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首先,相关部门可以为打造校园红色文化教育环境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加强对当地红色历史遗迹和相关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此满足红色文化教育的现实需求。其次,学校应当配合相关政策需求,让红色文化元素与校园环境进行有效融合[1]。学校可以创建专门的红色文化长廊或红色文化学习室,向学生展示如《红岩》《铁道游击队》等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书籍或绘画,也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红色电影观看活动,播放如早些年的《冰山上的来客》《红色娘子军》以及近几年的《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等作品,以此拓宽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渠道,并加强对学生的红色文化熏陶。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职责所在,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我。教师不仅应当通过学习和积累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也需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来调整教学思路,寻求科学的教育方式。总而言之,完备的红色文化教育环境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学科教育有效融合的前提,而红色文化教育环境的塑造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在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下,可以有效发挥红色文化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鼓舞和人格方面的成长。

(二)课内、课外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有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基础保障,现如今许多教师遇到教学瓶颈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对课堂内外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1.充分运用课内红色文化素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作品,但每篇文章的主旨、背景、思想情感和描写手法等都可能存在差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在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例如,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体裁的教学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以《邓稼先》的教学为例,由于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传记,而教学传记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传记人物生平、学习相关历史,让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下获得学识与精神等层面的多重升华。语文教师可以将传记内容分成不同板块进行授课,如首先向学生交代清楚邓稼先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等基本信息,再通过文章描写的具体事件、人物的语言表达、行为举止以及事业功绩等具体内容来体现人物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参考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杨振宁的评价来探讨邓稼先的功绩和高尚的思想品格。此外,在进行正式授课前,语文教师还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查找与邓稼先、杨振宁两位先生有关的信息,可以提前了解一下这篇传记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以此更好地跟上教学进程。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借助影像资料等来强化教学内容的感染力,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与之相对的,在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文章时,由于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诗歌,饱含了作者强烈的个人情感,语文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带领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一点上。首先可以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并为学生构建具体的学习场景,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运用的描写手法以及其中所含的隐喻,再通过朗读、演绎等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对这篇诗歌的深入思考和感受,进而体味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2.充分挖掘课外红色文化资源

虽然红色文化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但这些内容相对固定且开发空间比较狭窄,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开阔视野,充分挖掘周边环境中的红色文化资源。首先,由于革命年代距今比较遥远,如果没有一定的情境引入,初中生很难与其产生共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参观当地的历史纪念馆、英雄纪念碑以及红色遗址等,让学生在亲身感受历史的同时增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其次,虽然课堂是学生用于学习和阅读的最主要的场所,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阅读内容和模式的选择,对此,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课外读物的价值,让学生通过课外红色文化读物来提升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提升个人素养[2]。例如,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育部为中小学推荐的阅读书单选出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红色文化著作,如《红星照耀中国》《子夜》等,然后将相关书籍放置在班级读书角,让学生每周自由选择一部进行阅读,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收获与感悟。语文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索想要阅读的作品,以自愿、自主为原则,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增加阅读量。通过丰富的红色文化课外阅读,学生有了更多的渠道去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感知红色精神。这样可以为语文教师开展红色文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课内、课外红色文化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推动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的有效衔接。

(三)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多维度探索红色经典

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人文地理,还是科学创新。语文教师在进行红色文化教学时,可以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借助其他学科知识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体验感。

首先,红色文化作品的风格基调大多宏伟,而音乐是渲染感情的一大得力助手,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来烘托气氛,引导学生深入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内心世界。例如,在教学《黄河颂》时,语文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气势磅礴的音乐来进行情境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完成这篇诗歌的朗诵。

其次,语文教师可以从历史教学角度来丰富红色文化教学内容。例如,《消息二则》的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带领学生通过这两则消息学习如何阅读消息,并从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这两则消息的创作背景特殊,有着十分复杂且深刻的历史意义,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查找相关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然后与消息中的内容相匹配,以此实现对这两则消息的正确理解。

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地理知识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作品创作背景的理解。以上文提到的《消息二则》为例,文中对主要的作战地点都有所交代,但对于初中生而言,仅凭文字的描述他们很难对其产生具体的联想,也就难以对消息中所提到的情况形成正确的认知。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地图,通过带领学生查找相关地点所在位置加深学生对消息中所提及事件的具体感知。

(四)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活动

将红色文化内容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是为了让红色文化内涵与精神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思想品德的积极作用。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提升红色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1.丰富课内教学手段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推动他们主动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最大动力。语文教师在结合红色文化开展课内教学时,应当创新教学思维,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的效率。例如,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等来为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和学习的重难点;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影视素材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还可以利用真实的新闻报道、影像资源等来补充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搜索与本节课有关的历史故事以及相关影视作品等,以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丰富、有趣的班级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完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黄河颂》等诗歌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班级诗歌朗诵比赛。学生自主报名参加。朗诵内容可以是教材内的课文,也可以是自由选择的课外读物。通过参与诗歌朗诵的选题、分析、排练、鉴赏等,学生会对红色文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由于朗诵比赛时间有限,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上台表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诗歌内容和手法来创作诗歌,要求诗歌主题为红色文化。创作完成后,学生可以互相传阅,然后推选出优秀的作品并请作者上台进行朗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文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往往需要利用课下进行。面对“红色文化”这一概念,语文教师需要借助课外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首先,每个地区都有各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学校可以与之建立合作关系,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例如,语文教师可以选择在一些比较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并充当导游这一角色,也可以邀请基地专业人士来完成相关教学,让学生一边获得视觉上的体验,一边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参观结束以后,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完成一篇以“探访红色基地的收获”为主题的日记或是游记,以督促学生回顾探访经历以及自己参观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最大化发挥这次课外活动的教学意义。其次,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慰问老革命,让学生在聆听他们的事迹后对那段特殊的历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慰问结束后,学生需要运用学到的传记写作手法来为老人写一篇传记,以此感谢老人艰苦付出的同时,提升对传记等体裁的理解和认识。总而言之,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可以有效拓展语文教学渠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推动语文教学与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要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与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语文教师应当正确认识红色文化教育现状,积极响应红色文化教育的号召,与有关部门和学校一起完善校园红色文化环境,通过充分挖掘课内、课外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其他科目来促进教学,并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使学生真正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人以及祖国未来的优秀接班人。

猜你喜欢
红色初中语文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红色是什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