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晶晶(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天水 741025)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实现了二者在教育对象、目标、内容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在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责任与思政教育的双创共生。在高职院校,知识传授过程中如何实现思政价值观的引领和传播,关键在于显性教育如何融合在隐性教育中,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挖掘思政原色,彰显教育育人的时代本色,构筑出双创育人的协同合力。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版)》一书,探索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代发展路径,夯实了双创教育与思政融合的价值基础,全面彰显了思政元素为创新创业提供的不竭动力,实现思政与双创教育的协同发展。
创新创业的发展路径与思政教育的运行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首先,二者在教育对象上是一致的:是以大学生群体为培养对象,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版)》认为双创和思政都属于“广谱式”教育,一方面顾及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实现;另一方面还要兼顾考虑更多学生的创新精神、理想信念的培养,激发更多学生在创新创业学习实践中的热情。其次,二者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接班人。该书认为在大众创新创业的浪潮中,高职院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需要将学生的创业梦想变成现实,将个人理想和历史使命相结合,引导学生成为时代的建设者。再次,二者在教育内容上是大体一致的,都是在继承创新精神的基础上对创业精神的弘扬。该书认为双创教育的灵魂在于精神的传承,具体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对路径的表面探索,而思政教育的实质也是对理论、理念及国情教育的引领和培养,二者的融合是理论和实践共生的契合点,也是时代感召力的现实反馈。最后,双创的素质教育功能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动力源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版)》认为,思政教育能为双创的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和价值提升,思政是“知”,双创是“行”,融合发展是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效路径。
育人效果的显著优势在创新创业的思政教育中能得到显著的提升。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是时代育人的需要,创新创业精神和理想信念实现并行,需要价值导向的牵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版)》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劳模、工匠精神等培养方面需要加大培养力度,而这些精神具备的前提是思政精神的培育,思政教育对五育并举目标的实现具有熏陶、指导甚至渲染的作用。二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需要与思政教育的定位相匹配,正视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该书中提到作为必修课的创新创业教育,其影响范围比较广,全员参与的背景下免不了存在对课程认识的不到位,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此时,思政教育中“一盘棋”恰好是抓好统筹规划的关键,也是整合资源的统一手段,因此要积极创建双创教师课程思政学习共同体。三是,双创课程设计图谱中将思政贯通全过程,是思政元素入脑、入心、入行的根本方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版)》认为,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仅要讲究动作与技能的熟练,也要涉及到认知和情感的涵盖,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都需要在教学流程中串联思政元素,紧扣时代背景,实现时效性和新颖性的匹配,达到政治性和互动性的契合。四是,在创新创业的微生态建设中,实现与思政的融合,是筑建虚拟空间的重要力量。
总之,该书明确指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推动协同育人、实现思创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启示着更多的教师,在思政教育上让创业课有思政味,在创业教育上让思政课有创业味,达到同向而行、并行不悖,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